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侠"、"游侠"与"任侠"在中国历史或文学上的意义,历经多次的演变。如今这三个词已基本混同,慕之者将他们做为赈人危急、铲好除恶和正义化身的代名词,憎之者将其视为离于私勇、伤道害德的"德之贼"。那么这三个词是否全然相同呢?先来看有关于这几个词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完成《史记》以后,一再自称"述往事,思来者"。这既是其说明著史目的之言,更是对毕生治史反思之语,简洁的语言中寓含深刻的思想。根据《史记》的内容,可以从历史认识、以史为鉴的思想、考察历史的方法及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体察司马迁对前人的继承与超越,理解其"述往事,思来者"之义,把握《史记》的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四川方言中"跨越"义为一常用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却无对应之字;方言文献中常写作""。但结合《说文解字》、《广韵》等字书韵书的分析,可知""非该义本字,本字当作"跨";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跨"、"胯"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对《吕氏春秋新校释》所释《大乐》篇之"两仪"提出质疑,并表达己见,进而强调一种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文献的态度。首先,"两仪"指天地物质形态之容貌,《大乐》不言"天地"而言"两仪",是要将"两仪"之"两"与"太一"之"一"相对。"一"在万物造化时指"太一",而"一"又可以为用,以"一"为用时其义指"不易",则"一"象征不变,而与"一"相对之"两"象征变。《大乐》所言"一也者制令,两也者从听"可在郑玄论"易"之三名中得到深刻解释。其次,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文献,欲正确理解其内容尤其是理解起来有歧义的内容,则应对文本内容做逐字、逐词、逐句的考证、分析,以此为基础方能对文本作出合乎历史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5.
"穰"字的姓氏义,从1915年首版《辞源》拒收、至1979版《辞源》始,错置为"稂"字的姓氏义,两误并存。引发国家级权威辞书《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多部权威辞书承袭其误,其姓氏义训释混乱之势扩大;导致"穰"姓的人事档案,户籍、身份证等"穰"姓用字生乱。探寻其因,终结其误,以还"穰"字姓氏义本源。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演的主要是"义"。其内涵虽十分丰富,但可用心理批评的理论把它分成无意识层次、前意识层次、意识层次。张飞、关羽、刘备三人分别代表了不同层次的"义",敷衍着不同层次的艺术特色,映射着"桃园结义"的主旨。  相似文献   

7.
<正>短短5分钟的《小猪佩奇》,缘何成为央视7点档收视率第一的动画片?在视频网站上线九个月,播放量就已超45亿?从此火热的IP里看出中国拥有怎样的市场潜力?身为凯漫(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漫")CEO,专注于动漫IP孵化、衍生、发行及推广的葛晨侠现身说法,他心里的那个"动画王国"——KAMBU(聚焦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否和前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华东科技=H葛晨侠=G H:现阶段,《小猪佩奇》吸睛无数,看似偶然的情况实则有着其内在的因素主导其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8.
庄子对"卮言"的使用具有"一词两义"的特点——既有"曼衍"之义,也有"始卒若环"之义,它们分别指向《庄子》在篇章结构与文本布局上所采用的不同修辞策略与编码方式,因此也承载着各不相同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9,(2)
侠者,义勇之士也。武侠小说是武士勇夫们的行状记述,是侠客义帮的生活传奇。嗜读武侠小说的人一般熟悉金(庸)、梁(羽生)、古(龙),殊不知我国内地也有一位武侠小说大家,他便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张宝瑞。1952年出生的张宝瑞,自80年代涉足武侠小说创作,现已发表《八卦鸳鸯魂》、《醉鬼张三》、《太极奇侠传》、《西遁风云录》、《孽海侠魂》等9部长篇武侠小说,这些作品越历宋、元、明、清、民国千余年,塑造董海川、杨露禅、郭云深、张策、尹福、"醉鬼"张三、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等众多武术名家的形象,堪称中国武术史的形象生动的浓缩画卷。梁羽  相似文献   

10.
《圣经》汉译有着悠久的历史。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巨大文化障碍。本文结合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对《圣经》汉译历史过程中“附会”和“格义”这两种文化障碍跨越策略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杜诗“逃禅”一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禅"一词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宋以后,文人多用之,但其意义却多有不同,历代注家对此词的理解也多有歧义。杜诗"逃禅",其义实为"逃出禅戒",后引申发展为"遁世而参禅事佛",即逃入禅,同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第三义:禅坐,有类似禅定之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仙侠"小说《诛仙》是"玄幻文学"的一部重要的作品。文章以"侠"、"情"、"传统"作为阅读小说的关键词,探讨了作品对于中国传统"侠"之内涵的新阐释,以"情"结构小说的方式,对生命境界的探索,以及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想象与小说价值判断的关系,并指出其不足与形成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释“转”     
古书中“转”用为“弃”义 ,惟见于“转尸”之事 ,本文认为 ,《诗经》“女转弃予”、“胡转予于恤”中的“转”亦皆当训为“弃”义。“转弃”当为复语。《左传》之“专弃”、“专黜”亦当为复语 ,其“专”字亦取“弃”义 ,与“转”音义相同。  相似文献   

14.
说《说文》中“个”字“宋”字陆忠发个、宋二字,是《说文解字》一书中非常特别的字,个字见于唐本《说文》,而今本无之。来字,许慎释其义为“居也”,此义不见于历代传世文献,连甲骨文中也找不到此义的用例。个、宋二字,可以看成为《说文》研究史上的两个谜。本文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通过准确解读《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章的原意,从而破解古今治易学者不得其"是"的"太极"词义,认为"太极"之义有二,一是指天地间万物运动和人事变化的圆道循环律,二是指对自然事物和人事的圆道循环周期显现的二分律。既而依据物质存在及其运动规律是第一性的,而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第二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以出土的史前文物中能旋转的器具和与圆转意蕴相关的纹饰符号为主要材料,对其作符合原生义的破释,探究太极哲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对此问题的探究,不仅是破解太极词义的题中之义,也有助对《周易》其它哲学理论形成过程的探究提供方向和方法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诗》有六义,风、雅、颂为《诗》之分类,赋、比、兴为《诗》之表现手法。这也是历代《诗经》研究者所形成的共识了,但具体解说到“比兴”的含义,尤其是“兴”的含义,则千百年来聚说纷纭。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国金冈酉三氏藏《个山癸年画册》,内钤江右明遗民八大山人传世仅见之"二九一十八生"孤印。香港饶宗颐、北京谢稚柳两氏推为清康熙十二年癸丑作品;美国王方宇氏则系为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绘事。三家皆旁敲侧击,两说或未中肯綮。笔者发《易经》、佛典、俗谚三昧之覆,首揭八大山人"二九一十八生"孤印"变生"隐义,并发明其与清康熙十二年"三藩事变"又康熙二十二年"台湾事变"两大深刻影响、剧烈冲击、彻底改变明遗民秘密会社生态模式生存质量生命周期历史性变局的隐秘关系,庶几还原清康熙十二/二十二年间,明王孙八大山人思想动态与心灵变化真相之万一。  相似文献   

18.
“茶”与“茶”原非同物异名,一为木属,一为草属,原本异物异名。历代学者认定中国茶文化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诗经》,说《诗经》中就已有咏茶的民歌或咏茶的诗句,乃是一种以讹传讹积非成是的误解。但谈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或讲文学与茶的缘份,总是绕不过《诗经》。这就是“茶”由《诗经》“茶”字演化而来,其字形、音、义的定型和确立,大约是在唐代。《诗经》和茶文化的渊源关系,就在于“茶”为“茶”之字源,仅此亦可见《诗经》不愧为华厦文化内涵丰富的渊薮。  相似文献   

19.
释“清峙”     
在阅读《世说新语》过程中多次见到"清峙"一词,由文献内容可知这是一个评价性的词汇,其意义不甚明了,在文献中也较为少见,通过考察认为其应该释为"杰出"、"卓越"之义。  相似文献   

20.
“给”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的义位较多,其“给予”义是“给”字最基本的意义,也是最早产生的义位。通过对清代有代表性文本《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的搜索,对表示“给予”和“使役”义的句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使役”义的“给”是由表“给予”义的“给”转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