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世纪对上帝和神灵的信奉与膜拜,是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最高境界。进入近代,传统宗教衰微,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科学的发展对宗教的消解。俄国与美国都是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它们的宗教信仰仍然存在,这说明在现代社会,科学与宗教并非绝对对立而不能相容。我们要全球性的呼吁科学与人文和谐发展,而且这个“人文”中应该包括宗教。  相似文献   

2.
《科学世界》2008,(6):86-89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宗教,什么是迷信?科学因何有别于宗教、迷信,宗教与迷信又是如何区别?人类是否离不开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心理需求吗?为什么学科学的人居然会追随邪教?所有这些问题,令我们困惑不已。本刊对中国反邪教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从事了大半辈子科学史研究的王渝生先生进行了采访,请他从科学文化的角度解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商周甲骨文献中文字排列的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存的商周甲骨文献来看,我国早期文字记录的排列特征是以右为首,竖行刻写。这样一种传统记录格式是当时人类社会生产、思想观念和文化发展等共同起作用的产物,是中华民族追求务实、追求科学、追求文明的反映,它对后世的汉字记录方式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三要素及其人文意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科学知识是零散的,科学的精神和理念也就无法张扬。在西方文明中蕴育成长起来的科学传入中国之后,国人先是接受西来的科学知识,然后才体味这些知识所包含的人文理念和精神。纵观历史,科学的发展首先增加了人类的知识,也逐步改变着人们的观念,这主要表现在当代人对宗教的信仰逐步弱化,对各种古代迷信逐步疏远,对科学的信念逐步增强。与科学知识相比,科学精神处于更高的层面。在很长时期里,我国政府、社会和科学界都把努力普及科学知识放在首位,希望通过科普让社会公众掌握科学以发挥科学的社会功能,但…  相似文献   

5.
经从宇宙自然的演化,到人类社会的诞生与发展,并从个人、人类社会及宇宙自然三者之间及其各自内部的九种相互作用关系的本源性研究,且作了属于或同类的归纳及无关的排除后,个人及人类社会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关系共涉及:物质、政治(制度)、精神、生态、人生五个方面,即五大文明领域。人类在对“五大文明”领域的正确认识和实践中,逐渐形成:自然、社会、人生、艺术、宗教、哲学六大科学与技术。六大科学与技术,由于不同人群与地域的区别,则往往因时因地甚至因人制宜地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独创性的五花八门而异彩纷呈的多样文化形态。因此,人类社会的历史,其实就是五大文明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最早起源于古代奴隶制社会 ,是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 ,是人类世世代代以每一代人、每一个人有限的认识能力 ,去探索无限的外在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的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由科学的发明与发现构成的知识技术体系 ,二是由科学的理性思维和经验性构成的科学精神。科学的发明发现是科学多样性的表现 ,是人们经常可以接触到的种种知识和技术。理性思维和经验性则是科学内在统一性的表现 ,构成科学精神的实质。所谓理性思维 ,并非指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或一定的审美规范而被称为“合乎理性”的那种思…  相似文献   

7.
乌托邦作为制度化设计是空想的,但其中体现的批判追求精神却是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它既与现代性的悖论相联系,又与意识形态、民粹思想、宗教和文学浪漫主义相共生,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意义空间。人类社会从来就不是完美的,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十全十美,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乌托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题中之义;文学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与精神文明建设有着许多共同的属性;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文艺理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文化,宗教文化是人类自觉思维的产物,不同宗教文化的表述形式及表述内容都对其本民族的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精神基础,而被中国本土化了的佛教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精神意境和人生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本文就基督教与佛教不同的宗教理念,从生命意识、家庭伦理以及人际交往三个方面入手来此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探讨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真、善、美是人类永远需要追求的精神殿堂,歌唱艺术无疑也显示着这样的特质,作为宗教,真善美恰恰也是它要向人类展现并引导人类展现这一特性的情愫,本文从精神的角度、心志的角度去探索宗教情愫在歌唱艺术中培育正能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对自由、民主、正义、公平等理性价值的追求,蕴涵多元、宽容、均衡、善治、秩序等基本理念。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和谐社会与法治精神在实践层面、目的层面、制度层面存在内在的契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法治精神,走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作为普世性宗教的基督教,把实现社会和谐,人类和平作为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归宿。概括基督教文化中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分析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可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是基督教信仰的追求目标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管理学是从近代西方兴起的学科,在追求效率和管理的流程化等方面西方早已产生了一套体系严密的管理理论,西方的管理学可以说是一种追求标准化、制度化的科学,因为从古希腊时代开始,西方就脱离了血缘纽带与农业社会形态。进入城邦文明,形成契约化与法制化的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引入工业社会与民主政治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建构成了现代管理体制。而且西方有完整的宗教体系和哲学体系,所以西方的管理科学有着注重逻辑、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由于命运的不幸,史铁生为求思想上的解脱看了一些宗教类的书,也曾不断地谈佛说道谈信仰谈宗教。这期间,史铁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对宗教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形成了独具精神个性的宗教观。主要内容是:佛(神)不是福报的源泉而是苦难里心魂的一条救路;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天堂在人追求信仰的过程中;宗教精神不等于宗教,宗教的要旨是靠神对人的拯救,宗教精神是人依靠自己的精神力量对自我的拯救。史铁生宗教观的实质是为自己为人类寻求灵魂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宗教问题与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在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特殊地位,宗教问题是关系到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离不开宗教问题的妥善处理。要妥善地处理宗教问题,就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运用弗莱的“向后站”理论审视剖析王安忆的《长恨歌》,指出《长恨歌》世俗素材都是对于宗教精神的暗示。这一暗示揭示儒学的现世快乐追求、基督教的灵魂拯救、佛教的人生超脱都无法让人类安身立命,从而引发对宗教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的疑问。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现代语文教育是人类追求真善美文化的一个特殊流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意识、审美需求越来越强烈,现代语文教育在这种社会需求与个体精神升华的螺旋发展中,承担着融合现代科学精神,用独立的理性去审视文化,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的任务,在文化的不断提升中,使现代语文教育向着更良性、更优化、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者将知识分为学术性知识和非学术性知识 ,认为非学术性知识是人类知识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的存在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的求知需要 ,而且还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满足现代人对完美人性的追求 ,从而能起到弥补现代人人格缺陷 ,拯救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巨大作用。追求非学术性知识 ,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标志 ,是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秦丽娜 《科技信息》2010,(21):I0313-I0313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分支,同时也是人类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双重产物。无论何时,人们只要一想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不得不关注那个时期的服装,人类的发展与服装的潮流是不可分离的。各种各样的服装潮流不仅反映那个时代的品味,更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经济情况、意识形态、文化潮流和政治状况。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是当前国际、国内旅游界的热门话题。宗教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宗教旅游、生态旅游之特色,但又不同于二者的新型文化旅游,它是人类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人类完善自身、创建新文明的产物。宗教生态旅游将成为21世纪的时尚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