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2.
<简·爱>中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留给读者许多的悬念和神秘,根据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解读罗切斯特,人们自然会将他与伊甸园中的亚当、蛇、甚至魔鬼撒旦等形象联系起来,这正是<圣经>对作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必然结果.罗切斯特的命运真正阐释了"犯罪--受罚--忏悔--救赎"的<圣经>模式.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字典>在引用古代辞书方面有一些缺失,尤其是在引用时代较早的辞书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就<小尔雅>中的古词义训释看<汉语大字典>引用其书的情况,以提出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4.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他在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从人物形象、情节和话语角度多次反讽了圣经中的意象.正是这种反讽从反面体现了这个剧本与圣经的关系,从而使作品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日食时差算法是日食计算中的核心算法,在日食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授时历》和《回回历法》中的时差算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回回历法》中的时差算法在自变量的完备性、符号的选择以及精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授时历》,该结论对评价中国和阿拉伯传统日食算法优劣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对欧洲长期盛行的反犹思潮,乔伊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尤利西斯》中不但批判了存在于爱尔兰人心中的这种狭隘的种族主义和地方主义思想,而且塑造了一位典型的犹太人形象--布卢姆,以此展现了自己开阔的视野与胸怀。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传奇>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正是<传奇>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根据柳永<迷神引>词的内容,以及柳永仕历,考定<迷神引>是柳永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后,由汴京赴任睦州团练推官时,途经润州所作.柳永生前到过润州,作词咏赞润州"画屏"般的景物,死后又旅殡并葬于润州,可说与润州缘分非浅. 相似文献
9.
陈忠实的小说《蓝袍先生》和《白鹿原》,表现了他对儒家文化从叛逆到皈依的心态转变,也显示了儒家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在正在进行的文化重构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作<西风颂>在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方面颇具特色.本文截取诸多译家如郭沫若、王佐良、江枫、施颖洲的译本进行对比,首先从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三个方面分析不同译家的翻译风格;而后结合四人各自的译诗理论和实践探寻他们翻译方法中所受西方诗学的影响,进而将一篇<西风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数个译本和其中所体现的译诗理论作为数面镜子,从中管窥西方诗学对身处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道和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1):69-79
作为中国592*型“险避魔箭”故事的典型文例,莫一大王的故事在岭南广泛流传。若从文献记载和民俗历史入手,可以考知它是包括古代内地主流汉文化和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整合的结果。比如莫一大王的名号、坟山、宅树等都有其“王气”、“天子气”征兆,王者之气又与其赶山造海、朝往夕返的“法力”展示互为因果,共为表里。只是在尊王攘夷的极端传统里,这样的叛逆性僭越者终被除灭,当然他还永远存留在民族的现实感悟和历史记忆中。 相似文献
12.
1611年的詹姆世国王《钦定圣经》以其丰富的语言特色成为《圣经》英译史上的顶点。它保留了原本大众化的语言特点,风格简洁清新、深刻有力,语言庄重经典,生动热情,节奏鲜明,旋律如诗歌般优美且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极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降边嘉措先生是著名的藏族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格萨尔”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格萨尔王传”堪称反映古代藏族历史、宗教、文艺、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在古代藏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围绕“格萨尔王传”的写作特点、艺术价值、史料价值,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等问题,对降边嘉措先生进行了学术采访。 相似文献
14.
白兴发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211-215
彝族在历史上由中国迁徙进入越南后并不称为彝族。而称倮倮族和濮拉族。文章依据有关资料,对越南彝族的人口分布、迁徙历史、文化特征等进行初步阐述,以就教于有关彝学研究之方家。 相似文献
15.
迷信禁忌是与一个国家的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密不可分的。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化特色和宗教特色。了解一个国家的迷信禁忌对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风俗很有好处。通过对比中西迷信禁忌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化并不是对持性的,而是互补性的、包容性的、相互转移性的。 相似文献
16.
包含真、利、善、美、圣意蕴的《格萨尔》,其文化语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体现了藏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特性。《格萨尔》的文学翻译就是在原语语境和译语语境的共同制约下获得译文表达式的过程,也是译文随语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如其所译”的意义构建过程。如果对《格萨尔》语境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层次认知,如果不充分理解《格萨尔》的文化语境,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不会解读藏族人的心理结构,不了解《格萨尔》的艺术特性,那么,对《格萨尔》的翻译就有可能是“隔靴搔痒”式的“吃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民族生物学的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以及人类学的半结构式访谈法、关键人物访谈法对四川凉山瓦侯地区彝族传统宗教和生物多样性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以彝族传统宗教毕摩、苏尼对动植物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彝族人的传统宗教文化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研究重点,阐明了彝族传统宗教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毕摩、苏尼在法器制作以及日常法事行为中对动植物资源的使用不会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而彝族人传统的宗教文化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维系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霍小玉传》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婴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85-87
唐传奇《霍小玉传》中的霍王 ,历来注家为注“李元轨”有误 ,应为李晖 ;对照史传看李益 :在霍小玉死后 ,他实是个性心理变态者 相似文献
19.
活态史诗、口语说唱方式传播是《格萨尔》跻身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缘由。文章论述了口语传播是《格萨尔》的深度表达形式,现代化传播方式很难取代口语传播的独特魅力,甚至可能挤压说唱传播《格萨尔》的空间。口语传播形态自身的特性限定了其对《格萨尔》传播的广度,但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对《格萨尔》影响力的推进则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20.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