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新浩 《创新科技》2017,(11):19-21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阻碍因素,应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等为着力点,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李前春 《科技信息》2007,3(24):195-196
文章阐述土地的产权即:所有权和经营权演变为剩余价值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的过程,根据格罗思曼.哈特莫尔阐述剩余价值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对称对农村土地经济的影响,并且把土地所有权划分为土地经济所有权和土地政治所有权以及它们的关系;同时将土地"二权"关系量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文章阐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地之间的矛盾一直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确立科学合理、稳定长久的农村土地制度,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土地市场,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必须对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实行农村土地农民所有的制度,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高冬 《当代地方科技》2012,(15):49-49,51
土地问题是中国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制度的核心。本文从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入手,揭示出中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主体本底不清、界定模糊、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等弊端。提出“明晰土地产权;强化农村土地承包权;探索集体土地资本化市场化改革;推进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等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云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6):104-106,136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新时期日益显示其缺陷,主要表现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不明确、权能不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完整。这种制度上的缺陷导致了农业经营的细碎化、土地流转困难和在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对农民权益的侵犯,从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对其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改革可以从改革的方向、基本出发点、重点、制度基础和初步实施等方面勾勒出其大致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建设一直贯穿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始终,所有权主体的变化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剖析了我国现阶段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基本特点:集体所有,三级主体;两权分离,农户使用;用途管制,约束权能.揭示了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制度老化,与改革开放创新相冲突;主体虚化,与基本经济制度相冲突;产权空化,与加强农村资产管理冲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存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土地使用权的不稳定,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利用效率;农民进行土地改良的投资十分有限,大大降低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农村各种土地制度改革模式的分析,认为土地股份合作制创新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形成了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是目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三权"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保障。《意见》要求,完善"三权分置"办法,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充分发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经过了四个阶段:土地私有、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土地流转时期。从中可以看出,建国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往往是由国家主导的,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产权分化的过程。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面临着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稳定、流转渠道不畅通、征地补偿机制和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其出路在于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产权制度,并且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允许土地产权进一步分化,保护农民土地权利的自由流转和公平交易;改革当前的征地补偿机制和标准,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并使土地发展收益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11.
鲜俐玲 《科技资讯》2009,(13):240-24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日益暴露出许多弊端。如土地产权主体模糊不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不规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等。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归属清晰的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新机制,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我国目前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安排中存在问题和生成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农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思路。本文指出,从中国目前的状况和条件来看,明确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使用权以及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是恰当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破解"城市土地国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推进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化,改变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的格局已成定局。所以,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确认农民与土地长期稳定的产权关系,将农民与土地物权紧密联系起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凭证管地用地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测绘综合技术可以对农民集体土地的地类、面积、界线、位置、权属等状况进行调查和核实,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国家摸清集体土地家底,成为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农民谋生的主要手段,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伴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农村土地产权的明确界定和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也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创新。文章将在产权理论尤其是产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机制这个理论框架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它的经济职能,挖掘我国经济发展中蕴藏在农村经济体中的经济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分散经营、产权不清、管理不规范、土地征用侵害农民利益等问题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残缺、分配制度不合理、资源配置不科学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外延和内涵、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平衡土地收益分配、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体系等对策,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制度内在的弊端开始显现,出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等需要,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本文从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和现存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利主体,限制土地征用范围,提高征用补偿标准,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从制度上来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8.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制度最关键的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问题。目前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存在性质不明、主体多级性、行使主体不健全等弊端,使得集体土地所有权得不到有效实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必须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进行改造完善,用“集体法人”代替抽象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并参照公司法人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7,(1):54-58
土地流转方式的创新是我国目前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内容,将信托制度与土地制度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土地的资本属性,扩宽农民的融资途径。当前土地信托流转中的一些潜在问题以及发展中的瓶颈,应该得到关注,以使土地信托流转机制更好地适应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运  吴磊 《科技信息》2007,(1):129-12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产权主体模糊、产权界定不明晰、土地产权管理机制缺乏活力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改革要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遵循产权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用新制度经济学探索土地制度的改革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