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采用MGEX(Multi-GNSS Experiment, MGEX)80个观测站点数据,选择数据利用率、周跳比和多路径效应等运用Anubis软件研究了定位性能的定量评价方法。结果表明,GPS、GLONASS和Galileo数据利用率的平均值均大于设置的阈值(80%),而BDS数据利用率的平均值较低,仅为58.04%;周跳比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Galileo、BDS、GPS和GLONASS;所有频点中,Galileo系统E5频点多路径效应平均值最小,GLONASS系统G1频点多路径效应平均值最大。以定位精度和收敛时间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分别选取数据质量不同的观测站进行静态模拟动态单系统精密单点定位解算,分析表明周跳比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数据利用率和多路径效应与收敛时长无显著关联,周跳比大的数据收敛快。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利用闪电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来对雷电进行临近预警,本文以深圳地区2012年4月一次强飑线过程为例,分析该次过程中的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特征,发现地闪分布与雷达回波强度之间表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因此,本文采用TITAN(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算法对这次强风暴过程中40dBZ以上的强回波区进行识别、跟踪和外推,并与闪电高密度区域的识别、跟踪和外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ITAN算法识别效果理想,且识别结果与单体的发展旺盛程度有关;另外,雷达强回波区和闪电高密度区的外推精度与外推开始时刻、外推时间的长短有关;利用闪电高密度区进行外推时,外推的质心误差小于雷达强回波区的外推质心误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GPS、DR和GIS相结合的新型车辆导航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导航定位精度,用13个状态推广卡尔曼滤波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此组合导航系统,提高了车辆导航定位精度和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CDMA/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通过对特定行业的相关调查,分析了CDMA/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的优势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史晓强  欧钢 《科技信息》2008,(3):355-356
分析了"双模"定位的优越性,建立了一个以GPS和"北斗一号"双导航系统模式的车辆定位高度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构架、原理和工作流程,扩展了北斗一号的应用,增加了车辆定位调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超宽带(UWB)定位技术是室内定位领域中极具竞争力的技术,但是在室内非视距(NLOS)环境下,UWB定位技术会出现精度低和稳定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较高的室内定位精度需求.UWB定位技术和惯性导航系统(INS)结合,可以减轻NLOS环境对UWB定位的影响,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ISRUKF)的UWB...  相似文献   

7.
传统定位装置多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过于集成化,接口有限且底层不够公开,不适合做高校的教学实验平台。为实现灵活设计和可靠运行,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定位模块的北斗/GPS实验教学装置,通过拨码开关可以便捷地实现北斗、GPS、混合定位的自由切换;对电源部分进行了特殊设计,加强了兼容性和可靠性。经测试,该实验装置可实现三种定位模式并进行灵活切换,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定位精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且验证了纬度效应是影响北斗定位精度的一个因素。该装置可用于学生课堂实验、电子兴趣实践等,具有丰富的硬件、软件接口和滤波算法的预留,为后续进一步测试、验证、二次开发等提供了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和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个基于GSM/GPS的监控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内容包括该监控定位系统的的系统结构、监控定位软件系统功能设计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该系统已经在汽运公司、公安部门、海事部门得到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非视距(NLOS)传播时传播路径的不确定性是产生定位误差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测量数据方差大小的判断来识别NLOS,并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实现对有偏分布的NLOS误差平滑处理,减小NLOS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多种LOS/NLOS环境下提高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无线定位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代表性的A-GPS和TDOA定位技术有着各自特点.通过分析A-GPS和TDOA基本原理、定位方法,借鉴了Kleine-Ostmann数据融合模型,提出了针对A-GPS/TDOA/混合定位技术的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双模"定位的优越性,建立了一个以GPS和"北斗一号"双导航系统模式的车辆定位调度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构架、原理和工作流程,扩展了北斗一号的应用,增加了车辆定位调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大多数楼层识别方法由于未考虑楼梯间的活动识别,在楼梯处楼层定位结果来回切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气压计组合的楼层定位方法。在平面楼层离线建立指纹库,并用基于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算法对指纹库进行聚类,区分不同区域的信号特征,在线接收信号与指纹库进行匹配识别楼层。在楼梯间用气压计进行上下楼活动识别,活动识别融合了步频检测,以应对突然运动状态的改变导致的误判。结果显示,在平面楼层本文的方法较基本楼层识别方法准确率提高;在楼层过渡部分能有效识别上下楼活动,解决了楼梯间楼层来回切换问题,融合步频检测后能有效剔除人运动状态改变导致的误判。实验表明本文的楼层定位方法能有效应对复杂环境的楼层定位需求,且完备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摘要:针对巡检机器人在校园环境中工作时,GPS信号易受树荫及较高建筑物遮挡而出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GPS和ODO组合定位方法。该方法以GPS坐标信息为初始位置,里程计信息为主导航,GPS接收机的脉冲信号作为实时修正数据,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系统状态进行最优估计,得到较为准确的状态估计值,最后利用状态估计值去修正系统的导航误差。同时在实验平台上进行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以150cm/s的速度行驶80s后其轨迹误差能控制在5cm以内,得出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的结论,即通过对GPS和ODO组合定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机器人实时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4.
董力  张爱涛 《甘肃科技》2004,20(12):93-95
本文从欧洲铁路货物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应用GPS/GSM车载定位技术,并结合物流供应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结合车载定位技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物流供应链的设计、系统的功能分析、系统的设计、软件模型的建立和软件的测试计划。研究成果使车载定位技术真正具体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尤其是这一技术在铁路调度结合物流供应链的应用方面。研究成果也为我国今后在这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析工件的加工变形与其多支承/定位点布局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多点支承/定位布局优化方法。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表征加工变形敏感度的思路,建立了工件加工变形对于支承/定位点布局的解析敏感度表达式,沿减小加工变形最敏感的方向调整支承/定位点分布,可以有效抑制工件加工变形、改善工艺系统刚度。以常见的大型薄壁件的多点支承/定位为研究案例,使用提出的方法对其多支承/定位点初始布局进行了搜索,以此作为全局优化初值,并对优化后的工件加工轨迹变形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工件最大加工变形被控制在0.669 4 mm内,相对优化前的1.022mm减小了34.5%,由此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并且为多支承/定位点布局优化的创新思维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对图像/视频中的文字检测方法是基于字符的纹理特征进行处理的,首先将图像进行 DCT 变换,因为变换的系数分布代表了不同方向的能量,对变换的系数进行能量计算得到一个比较粗略的选区,然后进行形态学操作,滤掉一些不符合字符特征的区域,从而将图像中的字符区域提取出来,用 matlab 进行了测试,测试中发现,对一些复杂的背景下的字符还存在着漏判和误判现象。  相似文献   

17.
GPS/BDS/GLONASS组合系统相对定位选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多系统相对精度衰减因子(RDOP)与选星数的关系,借鉴选星前后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DOP)差值随选星数变化的负指数衰减模型,利用从苏州获取的卫星数据,对选星前后的RDOP差值与选星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可见星的空间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进行分区筛选的快速选星算法;并利用从河南获取的卫星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比于最小RDOP法,以损失少量的精度换取了计算量大幅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8.
靳丽君 《江西科学》2012,30(3):400-402,405
为了克服传统的移动定位技术存在的缺陷,通过AOA定位以及TOA定位方式的结合,提出一种单基站AOA/TOA混合定位的方案,对方案中在NLOS条件下存在的TOA误差提出了Wylie和卡尔曼滤波2种消除和抑制误差方案,并对2种误差消除方案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后的结果能更好的逼近移动台的真实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多采用某种单一的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整个故障诊断过程,难以满足对复杂网络故障进行准确、有效的定位和诊断的全部要求。文章拟采用基于CBR/MBR的分布式事件关联技术对故障进行定位,以准确、快速地分离出故障源。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将微震检测中的STA/LTA方法与负压波检测法相结合,并应用于输油管道泄漏检测的技术方法.根据管道泄漏时产生的负压波波形与微震信号初至的相似性,可利用STA/LTA方法对该特征波形进行准确的提取和捕捉,并通过对比管道首末站检测到该特征波形的时间差,对泄漏点位置进行定位.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突变的负压波信号,并减少传统泄漏检测方法中小波变换等信号处理方法带来的计算复杂性.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将STA/LTA应用于输油管道泄漏检测具备可行性且能够有效识别负压波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