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补偿空间配置是否合理影响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乌江源区为例,从生态敏感性和人类活动扰动强度视角,对河源区生态补偿空间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敏感性视角下乌江源区西南部和西部生态补偿额较高,北部和东部生态补偿额较低。人类活动扰动强度视角下乌江源区中部、南部和西部生态补偿额度较高,北部和东南部生态补偿额较低。研究以期填补当前单一GDP视角的生态补偿空间配置方法,提高流域区环境保护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在多规冲突的当下,城镇周边基本农田受到来自城市扩张、生态污染、地理地貌的影响而受到侵蚀,其对国家粮食安全与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产生极大影响。通过对基本农田与城市规划矛盾的梳理,结合瑞金市江南丘陵地形地貌特点,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发展边界、生态保护红线进行叠加,协调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并结合多规合一对瑞金市城镇周边基本农田调整进行分析,得到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基于多规合一的基本农田调整:能够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科学的调整基本农田进行,缓解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之间的土地利用冲突,协调各类规划,明确基本农田的走向,保护基本农田不被占用,从而保障粮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省城固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分别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水源涵养3项评价因素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选取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地质灾害敏感性2项评价因素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划定生态敏感区红线;根据地方相关法规和规划,划定禁止开发区红线。将3类"红线"叠加,最终划定城固县生态功能红线。其中,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区范围1 088.6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9.1%,生态敏感区红线区范围277.47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2.5%,禁止开发区红线区范围74.40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4%。全县生态功能红线区范围1 234.76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5.8%。  相似文献   

4.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的底线,经过多年的探索,政府和学者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管控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目前大部分省市均已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但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法律保障机制体系尚不完善。从法律体系、管理机构、配套制度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法律保障体系的对策,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破坏自然资源、侵占生态用地时有发生,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岌岌可危,已经到了非划定生态红线不可的地步。2011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划定生态红线的生态保护策略。生态红线是我国自18亿亩耕地红线之后,第二次被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的"红线"。划定生态红线,对于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相似文献   

6.
草原保护红线关系到牧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从生态发展角度探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草原保护红线的划定必须要因地制宜。在分析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内蒙古阿巴嘎旗为例,提出了划定草原保护红线的基本保护方向,总结出红线的划定能够促进生态牧区的形成,逐步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安徽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以及安徽省内禁止开发的区域等方面,建立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应用GIS软件,结合定量的计算方法,初步划定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和面积,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代芯妍    王宏卫    王晓琴    周璟    谈波    马晨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635-642
为明确人类活动对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分布的影响,以新疆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为例,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提取生态源地;然后,使用地理空间数据模拟研究区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强度和当地自然条件,创建自然景观阻力面和人类活动阻力面,并依据设立的4个情景分配权重,得到4个综合阻力面;最后,使用Linkage Mapper插件识别各自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并对4个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分布存在影响,尤其在人类活动强度较高的城镇中心区,随着人类活动阻力占比增加,周边生态廊道的数量和位置发生显著变化,总面积保持不变;作为生态廊道的一部分,生态夹点随着廊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总面积不变;生态障碍点修复阈值范围缩小,修复产生的最大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9.
生态空间科学合理识别是区域生态保护的基础.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案例区,借助于RS和GIS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地选取指标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对生态空间识别进行研究,并简要提出了分区分级管控生态空间的思路,最后结合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空间土地利用冲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阳县生态空间总面积为3 032.2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66%,其中底线型、危机型和缓冲型生态空间面积分别为1 406.79 km2、862.59 km2和762.83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14%、25.22%和22.31%.2)在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中,约有17.11%的耕地和0.23%的建设用地等非生态用地位于生态空间内,既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切实维护区域生态安全难以起到积极作用,也不利于保持生态空间的稳定性.3)底线型生态空间原则上按照禁止开发区要求进行管理,危机型生态空间强制性管控,缓冲型生态空间限制性开发.该研究能够为现阶段生态保护红线划分与优化调整以及生态空间分类管控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期实现县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对遵化市生态空间划定及安全格局构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遵化市生态保护为高等级的土地面积为234.53 km2,占总面积的15.99%;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丘陵,以及东北和西北部部分丘陵地带;2)遵化市生态保护优先区面积为261.2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26%,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南山区域,是生态保护红线区域;3)在北山、中道山和南山三大自然生态屏障的基础上,选取15处生态源地,结合7条水体生态廊道构建了“3屏、7廊、15片区”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1.
《工程与建设》2013,(6):781-781
国家林业局称,目前,生态脆弱地区总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60%以上。我国将启动生态红线保护行动,首次划定林地和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物种四条红线。其中,林地和森林面积不低于3.9亿hm^2和2.5亿hm^2,湿地面积不少于0.53亿hm^2。  相似文献   

12.
以人类活动指数来综合反映干旱区人类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能力,构建出反映这一区域人类活动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一套较完整的计算干旱区动态的人类活动指数的计算模式,这套计算方法不仅能反映评价单元人类活动强度的时序演变过程,也反映出各评价单元之间的差异.通过以典型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县级区作为评价单元,选择1978~2000年间6个评价时段点计算研究区40个评价单元人类活动指数.结果表明,近20年中各评价单元人类活动强度普遍为增进过程,但增加幅度不同;增加较大的单元分布在水土组合条件好的源流区,增加较小单元位于水分条件较差和环境恶劣的区域;各评价单元人类活动指数差距很大,近20年间这种差距略有缩小,表明干旱区人类活动的定量研究结果有利于人类生态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3.
根据吐鲁番地区社会文化、经济、自然禀赋的具体特点,建立了人类活动强度分析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吐鲁番地区2002—2011年的相关统计资料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和权重加权法计算了2002—2011年吐鲁番地区人类活动强度指数。从结果来看,10年来吐鲁番地区的人类活动强度指数从0.127到0.756,10年间增长了近6倍。其中鄯善县成为全区人类活动强度最强的地区,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人类活动强度呈现出持续增强的趋势。从各指标权重和人类活动强度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影响人类活动强度的主要因子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尤其是荒地开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因此,根据吐鲁番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在进行各种经济活动时,要将维护生态稳定作为经济活动的前提,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负面的扰动程度,以维护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约束、规范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行为,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在介绍"泛绿色设计"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府、企业、民众三个层面运用"泛绿色设计"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措施,并提出创建和发展生态智慧是"泛绿色设计"实施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主体功能区导向下的甘肃林业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陈道军 《甘肃科技》2016,(3):135-137
为适应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林业发展格局,促进林业生态和经济效能发挥,围绕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及禁止开发区功能定位提出了分区林业发展方向和思路。并结合甘肃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落地、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生态红线划定及林业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现已上升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体现了国家以强制性手段实施严格生态保护政策的决心,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鉴于我国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阐释了生态红线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态势、优化国家生态格局、加速生态文明进程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生态红线划定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我国生态红线在划定中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生态红线的划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直方图分割法,RS(Remote Sensing)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等方法与技术,以都江堰市为例,研究土地生态系统重点保护要素,主要包括具备较高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土地利用类型、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土壤污染区域以及承担自然景观、生态功能保育与发展的各类生态保护区等;土地利用生态警戒区集中在中低山、中低山-丘陵过渡带上,土地利用生态缓冲区集中在东部、西南部的平原、丘陵地貌带上;从多角度出发构建"区域划定-空间管制"联动模式,完成了都江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的优化调整.得出土地利用生态警戒区的划定不仅为土地利用生态红线的划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而且在科学引导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方面具有实践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以空间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以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脆弱性为主要依据,确定研究区域内生态红线范围,为贵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生态保障。结果表明,贵安新区生态红线范围总面积584.95 km2,占贵安新区土地总面积的30.87%,主要分布于重要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敏感区域、石漠化程度严重区域以及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生物完整性指数(IBI)指数的构建方法,概述了IBI在不同湿地类型中及国内外的应用情况.IBI在河流、溪流和湖泊湿地中应用最广泛,采用最多的指示生物是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主要用于评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对湿地生态健康的影响及湿地保护管理措施的成效.提出今后须着重考虑对IBI构建方法的优化,同时与遥感、地统计等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拓展IBI方法的空间适用范围,使其成为不同尺度湿地生态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马啸宙  刘鹏  杨斌  吴明艳 《甘肃科技》2023,(2):17-19+23
以陆域典型地区为对象,基于“三线一单”管控单元划定基本规则,针对优先保护管控单元划定具体方法进行研究。“三线一单”优先保护管控单元是综合性的管控单元,由涉及的生态、水、大气、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叠加而成。本研究首先从生态、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要素优先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开展论述,进而探讨了优先保护管控单元的划定方法。“三线一单”优先保护管控单元划定的探讨有利于支撑地方“三线一单”成果的编制和应用,有利于指导相关行政部门管理国土空间,规范开发建设行为,对区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