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宿主与肠道微生物区系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宿主与细菌间的互利共生.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拥有成千上万的共生细菌,这些共生细菌对宿主肠道的营养加工、粘膜免疫耐受和一些其它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无菌动物模型为研究宿主与共生细菌之间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肠道的共生细菌对人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从而发展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宿主与肠道微生物区系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宿主与细菌间的互利共生.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拥有成千上万的共生细菌,这些共生细菌对宿主肠道的营养加工、粘膜免疫耐受和一些其它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无菌动物模型为研究宿主与共生细菌之间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肠道的共生细菌对人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从而发展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是引起主要发生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类鼻疽的潜在病原。明确该疾病致病机理及其宿主与病原的互作将加强对该条件致病菌的发病机制的理解。本研究从影响细菌致病性的毒力因子和病原与宿主互作两个方面阐述类鼻疽伯克霍德尔菌的致病机理,为该菌的有效控制提供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地位。细根寿命取决于树种本身,也受控于环境条件。根际作为植物、土壤与微生物三者交互作用的区域,其中的微生态过程对细根寿命的调控具有决定意义。笔者基于当前国内外细根寿命调控的主要因素,分别从根际碳沉积与根际微生态过程、根系对根际微生物群落构建的影响、根际微生物对细根寿命调控的可能机制3个方面对根际微生物与根系的互作效应,及其对细根寿命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①酚酸介导的植物-微生物化学对话机制是未来根土互作研究的重要领域;②根系与微生物互作主要以光合产物碳作为枢纽,根际碳沉积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在根际的定殖,进而导致根际的微生物群落在组成和结构上与非根际土壤的呈现显著差异;③根土互作过程中由根系和根际微生物产生的信号物质可能对根系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④作为细菌的主要群感信号分子,酰化高丝氨酸内脂(AHLs)可参与调控根系细胞的凋亡;真菌侵染根系后也可能导致根内活性氧(ROS)累积,进而调控根系细胞凋亡。目前未见根际微生物参与根系寿命调控的研究报道。建议进一步构建细菌群落演变-群感信号表达-细根寿命关系模型,以及真菌侵染-活性氧信号内稳态调控-细根寿命关系模型,这些对深入揭示林木细根衰老和凋亡的微生态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铁死亡(ferroptosis)为最近鉴定出的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模式,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铁死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综述了近年来铁死亡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包括经典和非经典的铁死亡诱导过程、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非编码RNA在铁死亡调控中的作用。论述了铁死亡与肿瘤的关系,包括肿瘤抑制因子、缺氧诱导因子、NRF2和细胞间质化状态参与铁死亡敏感性的调控,以及利用铁死亡来靶向治疗肿瘤,介绍了研发出的4类铁死亡诱导剂:I、II、III和IV型。总结了可能的肿瘤细胞抵抗铁死亡的机制,为靶向这一新的细胞死亡模式提供分子依据,从而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前沿科学》2011,5(3):82-82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肿瘤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因子和新机制,为肿瘤靶向分子治疗提供了新的靶标分子。这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等项目资助,相关研究成果以Article形式公布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一细胞生物学》(Nature  相似文献   

7.
赵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9):5451-5454
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细胞迁移在多步骤、多阶段的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有许多迁移相关分子的研究,但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将xCELLigence细胞分析系统和RNA干扰技术结合,初步建立了实时无标记的肿瘤细胞迁移筛选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的建立将为大规模的肿瘤细胞迁移筛选工作奠定基础,还将有助于发现肿瘤细胞迁移信号通路中新的调控分子,揭示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导致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体。MTB细胞壁成分复杂,功能多样,不但帮助分枝杆菌抵御外界不良的生活环境,同时在细菌逃逸宿主免疫攻击和致病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脂质占细胞壁干重的60%以上,其高含量与细菌毒力密切相关。MTB不含内毒素,也不产生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性主要与占细胞壁干重60%以上的脂质成分密切相关。PDIM(phthiocerol dimycocerosate)作为细胞壁组分中独特而重要的结构,在维持细菌正常结构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PDIM在细胞壁分布的广泛性,研究发现PDIM在病原体-宿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细菌的早期侵染及进入巨噬细胞环节中发挥积极作用。对PDIM重要致病和毒力损伤机制研究,不仅加深对病原体-宿主互作网络中的理解,还有望为结核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与突破。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与无形体Ats-1互作的THP-1宿主细胞蛋白,为揭示病原体侵袭宿主的致病机理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法构建p GBKT7-ats-1诱饵质粒并转化酵母Y2HGold,验证诱饵质粒是否有自激活、毒性现象;制备THP-1细胞c DNA并连接到p GADT7-Rec上,转化酵母Y187并鉴定c DNA文库质量;酵母双杂交筛选与Ats-1互作的宿主细胞靶蛋白,通过GO、String生物信息分析细胞靶蛋白可能的生物学过程。结果成功构建诱饵质粒;cDNA文库容量4×10~6克隆,插入片段100~3 000 bp,且无污染,达到建库质控要求;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与Ats-1蛋白互作的宿主细胞靶蛋白7个,分别是真核延伸因子1复合体α1亚基(EEF1A1)、TIMP金属蛋白酶抑制子1(TIMP1)、锌指蛋白36,C3H样2 (ZFP36L2)、半乳糖凝集素1(LGALS1)、前胸腺素α(PTMA)、WBSCR22、吸引素(ATRN)。生物信息分析显示,与Ats-1互作的宿主靶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分化增殖、细胞凋亡、自噬、炎症等生物学过程。结论病原诱饵蛋白与宿主细胞靶蛋白互作是一种细胞-细胞间发生信号联系的分子水平生物学过程,可能影响病原粘附、侵袭及胞内生存,最终导致疾病发生及临床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10.
植物根际是植物与土壤互作的界面,定殖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植物在所有生长阶段均通过根际与土壤及其微生物进行复杂互作,环境与植物根际分泌物在很大程度上驱动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根际微生物与植物互作产生的复杂生态效应是土壤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综述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主要驱动因素,阐明了根际微生物增强植物营养吸收、抗病性、抗逆性的主要机制以及挥发性有机物介导的互作相关研究,以期明确根际微生物群落组装以及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机制及其生态效应,为农林业生产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绿脓杆菌能分泌多种具有剧毒的毒素,它既能致病也可杀灭使人致病的细胞。利用绿脓杆菌分泌出来的毒素去杀死肿瘤细胞是当今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期朱海兵等撰写的“F3重组毒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就是有关利用绿脓杆菌毒素构建杀死肿瘤细胞靶向治疗系统的一篇学术报告。在一个杀死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及分子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在回顾了近年来此方面的主要进展的基础上,对主要细胞/分子影响肿瘤转移不同方面的机制及阐明不同成分之间及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网络的意义予以论述,并对其可能对临床治疗策略的影响及对治疗效果的改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microRNA(miRNA)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类高度保守的、长度为20~25 nt的非蛋白质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miRNA广泛地存在于多种真核生物中,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两种方式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诱导靶向mRNA的降解或者抑制靶向mRNA的翻译。miRNA除了在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发挥作用外,还在多种病理过程尤其是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肿瘤转移的本质是宿主与肿瘤细胞之间一系列复杂的、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现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诸如miR-21、let-7、miR-224和miR-10b等miRNA与消化系统肿瘤、呼吸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和乳腺癌等的转移有关。除此以外,miR-200也与肿瘤转移的EMT(上皮-间质转化)理论密切相关。这些miRNA具体的调控、靶基因的预测和被调控通路虽有大量研究,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今后相关研究的深入,miRNA可为诊断肿瘤的早期转移和预后检测带来广阔的前景,也会作为新的生物学标记参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潜伏感染MTB。近几年随着耐多药MTB和HIV混合感染的流行,使结核病控制形势更加严峻。细胞凋亡是生物有机体一种古老的免疫防御反应,在帮助机体清除胞内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结核分枝杆菌对宿主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非常复杂,即表现为有双重性:有些基因能促进凋亡,而有些则表现为抑制效应,且本研究组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的毒力与凋亡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是相关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因此,鉴定MTB基因组中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可以为研究细菌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并且有助于研发新的药物靶标和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5.
有丝分裂灾难是一种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期,由于细胞分裂出现异常而造成的细胞死亡的现象,它通常伴随着细胞周期检查点异常或纺锤体结构的损伤而发生.近年来诱导肿瘤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灾难成为开发抗肿瘤药物的新分子靶向目标,为对传统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的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对近年来有关有丝分裂灾难的特征以及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灾难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为发现抗肿瘤新靶点和抗肿瘤新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荧光纳米钻石(FND)作为药物载体和探针,转铁蛋白(Tf)作为靶向配体,聚赖氨酸(PL)做桥梁,制备了荧光纳米钻石-聚赖氨酸-转铁蛋白(FND-PL-Tf)靶向纳米颗粒;以人宫颈癌细胞(HeLa cells)为体外模型,研究靶向纳米颗粒与细胞的作用,探讨细胞摄取纳米颗粒的转运机制,为纳米颗粒靶向输送药物和肿瘤检测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细胞摄取FND-PL-Tf纳米颗粒的数量与颗粒浓度、时间及纳米颗粒表面偶联转铁蛋白量有关;由物理吸附或共价偶联Tf获得的FND-PL-Tf纳米颗粒均为网格蛋白决定、转铁蛋白受体介导机制进入细胞。这些研究表明FND-PL-Tf纳米颗粒具有潜在的靶向输送药物和肿瘤靶向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转铁蛋白受体的结构及功能,其介导铁离子的途径有两种:循环机制,溶酶体降解机制.转铁蛋白受体在肿瘤细胞和其相对应正常细胞,表达水平升高,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标志物.总结了以转铁蛋白受体为肿瘤靶向性治疗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以转铁蛋白受体为靶点的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细胞穿膜肽是一类能够穿透细胞膜并且不损坏细胞膜结构的小分子多肽,该多肽由不多于40个氨基酸组成。研究表明,将细胞穿膜肽与小分子药物、蛋白质以及纳米载体(如脂质体等)结合起来,促进这类药物或载体穿透肿瘤细胞膜,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该文重点介绍细胞穿膜肽的特点,作用机制以及它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组织中并不是所有的肿瘤细胞都能无限制地分裂增殖,只有极少数的肿瘤细胞具有此功能即肿瘤干细胞,它们是导致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根源。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不仅颠覆了以往对肿瘤细胞同质性的认识,也是肿瘤在病因、发生机制和治疗研究等研究领域的一次革命,更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与肿瘤研究这一科学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科学观察》2012,(4):52
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是目前治疗肿瘤策略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表明,由于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实体瘤细胞通常处于氧气、葡萄糖或其他营养物质匮乏的状态。因此,靶向葡萄糖缺乏的肿瘤细胞可能会成为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一个新策略。牛蒡子苷元是临床常用传统中药牛蒡子的主要活性成分。现有研究表明,牛蒡子苷元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在多种肿瘤模型中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中科院上海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