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针对合校后,新建综合性大学多校区运转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实际,以及普通大学公修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对郑州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尝试与实践.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研究与实验,逐渐形成了我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体育办学思路与教学观念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按照“一年级普修课;二年级专项课;三年级以上学生‘三自主’选修课;身体特殊学生开设康复保健课”的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开设体育课程;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课余群体活动的参与和浓厚的校园内外体育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改革与实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体育文化素养,能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大学体育课程培养之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针对合校后,新建综合性大学多校区运转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实际,以及普通大学公修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对郑州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尝试与实践.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研究与实验,逐渐形成了我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体育办学思路与教学观念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按照“一年级普修课;二年级专项课;三年级以上学生‘三自主’选修课;身体特殊学生开设康复保健课”的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开设体育课程;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课余群体活动的参与和浓厚的校园内外体育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改革与实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体育文化素养,能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大学体育课程培养之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应体现在"全面教学"、"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三个方面,并以此为切入点,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程体系.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健康的合格人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开设了几十年的体育课,已于2002年9月新学期开始被《体育与健康》课程所替代.大学体育课程与基础教育接轨势在必行,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未能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急需进行改革,其重点是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转变观念,创新和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建立体育与课程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开设了几十年的体育课,已于2002年9月新学期开始被《体育与健康》课程所替代.大学体育课程与基础教育接轨势在必行,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未能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急需进行改革,其重点是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转变观念,创新和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建立体育与课程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高师普通体育教育改革取得可喜成绩。在大学一、二年级同时开设专项课,艺术体操、武术、排球、足球运动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考试实行题库制,给体育改革带来了积极的效果。但是普通体育教育改革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身体素质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探索普通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路,我们对我院四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了他们升入三年级以后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以此为例对高师普通体育教育的改革提出几点思考。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三、四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结果是:每周能参加体育锻炼两次以上的男生占35%,女生占20%;经常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占61%,女生占61%;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占4%,女生占19%。以上调查虽为随机抽样,但也能充分反映大学高年级很少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指引下,依据《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围绕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种适合大学体育特点的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即“目标教学模式”.我们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益,增强了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性意识和目标管理意识, 为终身体育奠定了一定的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期,广西师范学院对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改革.本次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直至成绩的评定等教学环节上都作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建立了“五大健身系列,多项自选”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构建了多元化的成绩评价体系.改革实践说明《纲要》对高校体育登程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是实事求是和科学的,不仅为高校当前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掰,向且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体育教学也正向着健康教育和培养学生学会“终生”锻炼的方向转变,体育教学中学习方法指导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文献资料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验法对体育教学中学习方法指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对比性实验,实验组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体育教学也正向着健康教育和培养学生学会“终生”锻炼的方向转变,体育教学中学习方法指导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是在文献资料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验法,对体育教学中学习方法指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对比性实验,实验组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当前高等院校普通体育课程的改革,建立了身体素质课和二年制选项课结合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得以提高;专项技术水平,战术意识,比赛的组织和裁判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为学生终身锻炼打出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为基础,对大学体育教学在观念、内容、方法和评价上都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新民 《科技信息》2007,(34):196-196,232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以往女子足球选项课中出现的问题,改变教学方法,制定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调动女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足球运动,改变普通高校开展女子足球选项课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照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遵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分析当前我院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改革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自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本文试从<纲要>具体内容入手,分别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评价等7个方面对此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健康第一”是当今学校教育育人的重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是念的提出为新时期高校培养合格健康人才指明了方向,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概念的理解,论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体魄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培育和塑造健康合格人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昊 《科技信息》2009,(12):222-223
2002年8月,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要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全面的体育素养。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体育素养较差的情况,从体育素养的要素、现状及如何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健康第一”是当今学校教育育人的重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的提出为新时期高校培养合格健康人才指明了方向。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概念的理解,论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体魄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培育和塑造健康合格人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和二年级开设专项提高课是可行的;并提出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提高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制定新的教学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竞赛和表演是重要渠道,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李萍萍 《科技信息》2012,(33):210-210,276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大学生招收政策的改变,对大学生入学健康体格标准的修订,使得大学生这个群体中病残学生的比率也在增加。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对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必修课或者在高年级开设选修体育保健课。这也表明了国家对体育弱势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南京部分高校体育保健课的调查与分析.致力于促进体育保健课更加完善,使高校的体育保健课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