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2006—2015年的数据资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双维时空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测算出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省(区、市)的对比类型。结果表明:全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态势,10年间各省(区、市)耦合协调度均有提升,但差异逐年拉大。最后提出加强调控、规划,合理配置有效资源,通过法律约束和绿色生态文化构建共同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基于此,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阐述河南省生态文明现状。以此为基础,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指标的选取,包括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环境文明和生态精神文明三大方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河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生态文明的量化及有关实证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从而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联系在了一起。蒙阴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治理荒山40万亩、河流36条,加固水库101座,修建大小水利工程6265处,修建改造等级公路1861公里,使全县9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治理,75%的荒山得到了绿化,林木覆盖面积达到70%。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环境质量的提升正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在2012年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提到,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融为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几大建设并列提出,这是第一次,足以可见其重要性。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拟从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方面来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和纽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要充分发挥林业的重要作用。本文解析生态文明的含义,剖析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提出如何发展林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现状入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别在生态气象综合观测、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乡村振兴和生态扶贫气象服务以及生态宜居城市气象保障服务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7.
环境管理制度创新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有效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生态文明理念阐述了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辩证分析了环境政策法律化与环境法律政策化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现行环境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从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制度创新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成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作为具有影响力的生态责任主体之一,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地方高校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理论依据,也是高校履行自身职能的客观需要。地方高校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应从五方面入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和研究工作、根据自身优势培养特色专业型人才、建立完整和高水平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注重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和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发挥"绿色校园"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化发展会给生态环境质量带来一定压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能够加快城镇化进程。本文主要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内容,并详细阐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城镇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相互作用关系的体现、生态环境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来客观、真实地反应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立足于青岛市的实际状况,根据生态文明的内涵,基于层次分析法从经济、社会、环境、文化4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青岛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进行了评价,给出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林业产业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而十八大报告用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认识重要性的提升,标示着党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条路上,我们必须牢记林业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重要途径和重要任务。而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既能够生产丰富的生态产品,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又能满足经济建设中人民生活对绿色林产品的巨大需求。本文依据河南省林业产业现状,以生态文明建设角度为切入点探讨林业产业发展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基于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生态破坏的充分认识,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也融合与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生态智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创新主要有和谐自然观、绿色发展观、生态民主观和全球生态观四个方面,关乎到新的生态理念如何确立、新的生态发展模式如何形成、新的生态制度如何制定等一系列当前及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并逐一通过全面而深入探讨后做出相应的策略性部署,确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出了中国智慧,因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理论创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文明科学内涵及现有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选取贵州省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并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来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2005——2012年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生态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度过低谷时期,生态社会水平稳定发展。最终,提出了促进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师院学报》2017,(2):62-6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在林权改革实践中必须正视两者的关系。福建省作为林权改革的试点省份,为国家推行林权改革提供经验的同时,也存在着林农主体利益偏好、林业社会化服务不到位、农村林地减少、林木采伐制度不合理、公益林监管不力等问题,给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对此,在林权改革过程中,应重塑务林观、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林业合作社、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一论断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1.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文明和工业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秉承“为人民谋幸福”的重要精神,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性立场和理论品格,内含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建设价值内容。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谋幸福”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需要辩证地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客体以及对象化实践构成的理论逻辑,才能更为深入地剖析生态文明建设与为人民谋幸福的内在关联性。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多维度、全方位地探索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建设东营市生态文明,研究从东营市的经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建立了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同时通过对东营市的特色产业石油、农业和其他产业的要素分析,选取25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不同生态主题的实现程度。通过评价体系所得出的东营市总体生态文明的实现度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并以此为据进行改进,对东营市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提出可靠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逐年加大、旅游业迅速发展为哈尔滨生态城市的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哈尔滨的城市交通、绿地建设、水资源管理尚不能满足生态城市的发展要求,仍需进一步完善;针对哈尔滨采暖期长的特点,提高烟气排放标准,提高清洁能源的的使用率在缺少绿色植物同化与净化的冬季是非常重要的;生态城市建设更需公民整体生态与环保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
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利用PSR模型,结合熵权法,从人口变动、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3个方面入手,对湘潭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对比分析得出:湘潭地区从2002年至2011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虽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基本处于危险甚至恶劣状态,造成这一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发展与城市化发展不配套.最后提出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减小资源环境负荷,生态环境建设要与城市化进程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