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汉语大字典>与<辞源>、<辞海>和<汉语大词典>并称我国四大辞书.<汉语大字典>的出版结束了我国"大国家小字典"的历史.文章探讨了<汉语大字典>第一卷的部分释义问题,旨在为八卷本的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虽同时运用于<诗经>和<楚辞>的创作之中,但彼此之间则经历了学习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诗经>和<楚辞>中的比兴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原始诗歌审美意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最终使得诗歌审美意识趋向文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简·爱>中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留给读者许多的悬念和神秘,根据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解读罗切斯特,人们自然会将他与伊甸园中的亚当、蛇、甚至魔鬼撒旦等形象联系起来,这正是<圣经>对作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必然结果.罗切斯特的命运真正阐释了"犯罪--受罚--忏悔--救赎"的<圣经>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夏洛蒂-勃朗特的著名小说<简·爱>中,意象的运用相当成功,它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及表达主题思想.本文试对<简-爱>中的典型意象进行分析,论述其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及大象出版社<全宋诗订补>二书,搜罗广泛,然因宋朝诗歌迄未编成全集,尚有遗珠.现录一二,求正通人.  相似文献   

6.
康发雄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154-156
从主题思想、题材、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艺术风格、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评价<边城>.  相似文献   

7.
许地山早期散文<愚妇人>倍受争议,甚至有不少评论者认为许地山在这篇散文中宣扬"人类绝嗣",也有一些评论者对此作出片言只语的回驳.本文尝试将佛学引入,来对<愚妇人>进行全面观照,力求能还原许地山创作<愚妇人>的本来意图,并挖掘这篇寓言散文的内涵.之所以选用佛学的视点来观照,是因为许地山早期曾"有过宗教信仰",且这种宗教信仰完全可能就是佛教.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愚>虽有一些虚无主义思想,但其中不乏值得借鉴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8.
<李尔王>被视作莎剧中悲剧性最强的作品,然而该剧的荒诞喜剧色彩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也最为浓厚.在<李尔王>一剧中,莎翁通过喜剧性场景的设置、喜剧小丑的安排、荒诞命运的揭示等多种手段拓深其悲剧性,使其达到悲剧艺术之颠峰.  相似文献   

9.
<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它的编排体例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知庄章"三组的分合问题便是焦点之一.我们认为"知庄章"应该分为两组互补的声母,即/ts、ts'、s/和/tc、tc'、c/.同时,根据现代汉语方言材料可以证明"知庄章"两分在<中原音韵>时代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传奇>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正是<传奇>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