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我院管理工程系和煤炭部基本建设定额站共同完成的“矿井建设工期定额的电子计算机优化研究”科研项目,已于三月十二日至十三日由煤炭部基建司主持在北京召开了鉴定(评议)会通过鉴定.应用计划网络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研究矿井建设工期定额在我国尚属首次.该课题以矿井建设工期的三个阶段,即施工准备期、出煤施工期和达产施工期为基础,开发了矿井建设工  相似文献   

2.
浅议“三下”采煤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减少矿井储量积压,挖掘生产能力,延长矿井寿命,积极完善、推广“三下”采煤技术体系巳成为矿井挖潜增产的重要技术途径。通过对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采煤技术体系的介绍,阐述了“三下”开采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赵宏 《太原科技》2005,(1):79-81
晋华宫矿为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特大型矿井之一。近年来,围绕“双高”矿井建设,针对现有的客观不利条件.积极采用煤体松动和人工强制放顶技术,并结合管理创新。加快“双高”矿井建设步伐,使全矿安全、生产、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深部突出矿井在瓦斯治理与循环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瓦斯治理、瓦斯抽采、瓦斯利用及热害治理方面的发展现状。以首山一矿为例,提出了瓦斯治理-瓦斯抽采-瓦斯发电-集中制冷-热害治理的闭环系统构架,以实现深部突出矿井的安全、高效、绿色开发。研究了首山模式下大采高单一低透突出煤层“一面多巷”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了分源网络化瓦斯立体抽采技术与动态调控技术,实现了瓦斯治理与抽采的高效协作;分析了瓦斯发电设备与制冷设备联合运行过程,实现了深井热害的有效治理。建立了首山一矿发电并网示范工程与矿井降温示范工程,实现了瓦斯资源综合治理与循环利用的统一,形成了深部突出矿井的安全、高效、绿色开发模式,可为国内类似矿井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羊渠河矿井的具体条件,对比分析该矿井及邻近矿井以往采用的瓦斯抽放方法,结合“高抽巷”的适用条件及其在其它矿区的应用情况,确认该矿井采用“高抽巷”抽放瓦斯,比其它瓦斯抽放方法具有更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刘国荣、赵延灵等人与扬子石化公司共同完成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十条龙”项目“PTA装置设备国产化”中的子课题“转鼓式压力过滤技术研究”,日前通过了中石化股份公司组织的专家鉴定。以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沈士明教授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厚煤层现代开采体系是用当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武装和改造矿井“开采体系”的开拓方式、生产布局、设备配置、采煤、掘进、提升、运输、通风、供水、供电等各个要素,达到设备与系统、布局与管理、人与物之间的匹配协调,使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相匹配。目前厚煤层现代开采体系的研究重点是:高产高效综放装备与工艺体系研究、厚煤层矿井高效辅助运输系统研究、复杂条件下厚煤层开采技术研究和高性能、高可靠性设备的国产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其中,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能使矿毁人亡,危害极大,为五大自然灾害之首,所以搞好矿井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故“一通三防”技术管理为矿井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矿井的“一通三防”管理就是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的技术管理简称。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掌握火、瓦斯、矿尘和地热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应用科学技术手段防治各种灾害,根据井下风流流动的规律,不断地将新鲜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个工作地点,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金能公司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南男 《科技资讯》2011,(32):84-84
金能公司作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井下作业环境恶劣,受到瓦斯,冒顶、火灾,粉尘.水害等重大危险源的威胁,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在创建过程中,实行“培训”、“管理”、“装备”三并重的原则,确保了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未苹沟煤矿是一座设计年产量为400万t的新建现代化大型矿井,目前矿井还处在基建阶段,预计2013年6月份进行联合试运转。根据2011年和2012年的瓦斯鉴定结果禾草沟煤矿为瓦斯矿井,但自矿井建设以来遇到了局部区域瓦斯涌出异常,且治理较困难的问题,禾草沟煤矿的瓦斯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因此,禾草沟煤矿的瓦斯涌出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对矿井建设和煤炭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提前进行的瓦斯涌出规律和瓦斯防治方面的研究,对将来的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瓦斯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近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永红教授主持完成的“复合型腔割缝筛管及其防砂技术研究”和“非导电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两科研项目通过教育部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两科研项目核心技术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相似文献   

12.
新型铝喷涂合金及其熔炼工艺我院青年教师张金旺副教授等人与山西省中外合资兴富实业公司共同研究的“新型铝喷涂合金及其熔炼工艺的开发研究”课题,于1994年6月15日通过山西省科委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技术成熟、工艺先进,新材料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预测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深部矿井涌水量及涌水量变化规律,为矿井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和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以典型矿井为例,通过系统研究中侏罗统延安组三段及直罗组沉积相特征和“七里镇砂岩”空间展布规律,结合充水含水层分析、工作面顶板探放水情况及采后涌水量变化规律等,探究沉积相特征对中深部矿井涌水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直罗组一段底部的“七里镇砂岩”对矿井涌水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辫状河河道砂坝沉积是形成厚层“七里镇砂岩”的根本原因;辫状河、曲流河及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的差异性是造成矿井南北两翼工作面涌水量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度我校狠抓了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科研成果水平普遍提高,一年来共获得科技进步奖励38项,其中:刘明新教授主持完成的“刮板输送机驱动链轮的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赵明鹏教授主持完成的“阜新煤田王营井田煤层气开发地质因素研究”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有:“矿井通风安全与自然发火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主持完成人王继仁教授;“岩体应力状态研究与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主持完成人张宏伟教授;“阜新煤田中部煤层气藏生储运特征研究”,主持完成人赵明鹏教授。此外,我…  相似文献   

15.
矿井采掘计划编制与检验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矿井采掘计划编制与检验课题研究的发展过程,主要理论和方法,包括矿井采掘计划编制与检验的采掘平衡理论,预测与优化技术,计算机仿真和CAD 技术,最优控制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展望未来,提出了进行矿井采掘计划编制与检验的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模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重要的辅助系统,与瓦斯事故防治、火灾防治、热害处理、粉尘治理有密切关系,直接影响到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高效的生产装备的引进和应用,要求研究和开发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矿山信息化管理技术平台和应用系统。“数字矿山”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矿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作为“数字矿山”的一个重要方面,矿井通风管理信息化平台是分析、管理矿井通风系统的有力工具。因此其亦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由我校化学工程学院李忠芳教授等主持完成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和“弱碱性聚合物膜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两个项目同时通过了技术成果鉴定。来自省内外著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审查了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现场查看了样品及电池的发电试验。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8.
大倾角俯采综放面防止煤炭自燃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葛亭煤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矿井综放面采空区煤炭自燃“三带”确定的主要指标及这些指标在“三带”内的浓度范围,确定了“三带”的具体范围,给出了建筑阻燃墙后“三带”范围的变化,指出了“三带”确定的影响因素,为及时掌握采空区煤炭自燃的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依据。对大倾角、高瓦斯、俯采综放面的自然发火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总结完善了矿井的防灭火理论和措施,使之更贴近现场,符合矿井需要。  相似文献   

19.
矿井通风"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辅助系统,其可靠性高低对矿井生产和安全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其生命周期中与其它子系统共同孕育发展,也是人机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构造的整体结果。对由人、机与环境组成的通风系统可靠性,除了研究机的可靠性之外,还应该对人和环境的可靠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用可靠性工程方法、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对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进行研究,给出了矿井通风“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的定义和数学模型。指出只有对系统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有效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2006年6月3日,山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在我校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课题“复杂产品虚拟样机技术研究”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由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和软件工程等领域的专家组成。鉴定会上,项目组负责人我校机电学院曾庆良教授及其他主要完成人员对项目进行了汇报。在认真听取并审议了项目组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用户使用报告、效益分析报告和科技查新报告,进行现场测试后,鉴定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复杂产品虚拟样机技术研究”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