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肃临夏盆地中新世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2):123-130
甘肃临夏地区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经过考察、发掘,哪现了大量的化石标本。由于发表的文章多为单篇,较分散,笔者收集整理,对材料进行了研究,认为甘肃临夏地区在近直余年来是全国发现中新世材料最多的地区,且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填补了我国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中的部分空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和政地区中晚新生代晚渐新世,中新世,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化石组合和产地进行了分类描述。 相似文献
3.
4.
对发现于甘肃临夏盆地的一件晚中新世大型猛禽化石标本进行了详细的对比描述.该标本较之前在我国发现的晚中新世大型猛禽类江苏泗洪的顾氏中新鹫(Mioaegypius)、山东山旺的泰山齐鲁鸟(Qiluornis)和甘肃鹫(Gansugyps)的个体均小,骨骼反映出的形态结构和前后肢比例及头骨比例也与其它鸟类有所差异.系统研究表明,它是甘肃鹫属一新材料.这一大型猛禽的发现,为研究早期猛禽类的演化、鸟类多样性以及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柳树组地层与古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5.
山西临汾盆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多闻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27(6):738-746
本文通过对山西南部临汾盆地一些露头剖面的观察,通过对LK10孔钻孔剖面的岩性,粘土矿物、地球化学、孢粉等古环境标志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临汾盆地自上新世至晚更新世时期的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6.
重庆合川三汇坝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伦德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
对三汇坝牛尾洞发现的19种哺乳动物化石应用数理统计分析、铀系和含氟量测年分析、孢粉分析进行了研究.论证了它们是一个晚更新世时生活于亚热带暖热湿润气候中的乔木林-灌木林-湿草地动物群.通过它与四川盆地第四纪的几个典型动物群相比较,证明其性质仍是我国南方广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之一员.其特点鲜明,是该动物群演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环,介于歌乐山与资阳两动物群之间. 相似文献
7.
晚新生代元谋盆地演化与河谷发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元谋盆地是在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与云南高原隆起过程中形成的众多断陷盆地之一,流经元度盆地的龙川江和金沙江。其河谷发育与盆地演化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元谋盆地及其邻区的层次地貌与相关沉积的分析研究,认为,始新世晚期 ̄中新世晚期是夷平面形成时期,中新世晚期 ̄3.40MaBP前后是第一级剥蚀面形成时期;元谋盆地形成于3.40MaBP前后第一级剥蚀面解体过程中,其后盆地经历了3.40 ̄1.78MaBP的古湖形成 相似文献
8.
《甘肃科技》2019,(17)
通过对吉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的地层分布特征、断裂系统对盆地的控制和改造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断裂带、佳-伊断裂带与敦-密断裂带控制着断裂带内及两侧的中生代沉积建造与岩浆岩分布,并对区内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盆地群的成盆与构造演化过程经历了盆地基底改造阶段(T-J_2~1)、佳伊和敦密控盆断裂形成阶段(J_2~2-J_3)、白垩系断陷盆地形成阶段(J_3末-K1)、抬升剥蚀阶段(K_2)、走滑裂陷及新生代盆地形成阶段(E)和玄武岩喷发及抬升剥蚀阶段(N-Q)6个阶段演化模式。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系统研究吉林东部盆地群的成盆过程和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探索,也为该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 LK10钻孔113个样品用古地磁、岩性,岩矿和地球化学方法划分了地层后,又进行了孢粉研究,共分为11个孢粉带,根据分析结果,作出了本区晚新生代植被演替与气候分期表.较好地反映了临侯盆地古气候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栾城县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群的埋葬学研究表明,这些化石在埋葬前有过较长时期的地表风化过程,随后又经历了短距离的搬运和分选;沉积学的研究表明,这些化石是在较强水流搬运下的河道冲填或滞留相沉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系统研究巴布亚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史,分析其勘探远景,通过对二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条件的关系。分析构造演化对盆地中、新生界主力烃源岩Imburu组、Koi-Iange组、Barikewa组及Magobu组和背斜圈闭与断层圈闭两大构造圈闭发育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古生新储—垂向排烃—多期次成藏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巴布亚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阶段、冈瓦纳大陆裂解阶段、珊瑚海扩张阶段、美拉尼西亚岛弧碰撞阶段共4期多旋回的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以孢粉分析为主,结合ω(CaCO3),c(Cl-)和粒度指标,建立了临夏盆地早更新世的环境演化序列.临夏盆地早更新世环境演化大致经历了干(2.50~1.91 Ma)-湿(1.91~1.80 Ma)-干(1.80~1.76 Ma)三个阶段,其中在1.89~1.87 Ma期间云杉孢粉含量占绝对主导地位(77.8%~89.4%),是临夏盆地早更新世气候最湿润期.通过将孢粉资料同北大西洋深海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和南海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对比以及孢粉波谱分析发现,1.95 Ma前后是临夏盆地气候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气候变化主要受热带季风控制,之后受高纬冰盖变化的驱动.根据前人相关研究结果推测,青藏高原在早更新世的强烈隆升可能是造成这一气候转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谢骏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2(1):142-144
甘肃晚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组合谢骏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730000)甘肃晚新生代陆相地层相当发育,其中新第三纪晚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尤为丰富.1991年笔者依据当时已有的材料和研究状况,撰写了《甘肃晚第三纪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见《地层学杂志》第... 相似文献
14.
大同盆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同盆地是一受北东向主干断裂控制的不对称地堑盆地。盆地基底形态控制了晚新生代沉积的厚度、结构和分布规律。大同盆地古湖泊在上新世早期即已存在,并被盆地中部呈北东走向的玄武岩垅岗分隔成南北两部分;由于构造运动和古气候变化的影响,早更新世早期湖泊发育达到全盛期,然后几经扩张与收缩,于晚更新世早期逐惭消亡。河流与湖泊的相互消长在盆地内沉积了一套河湖相地层,其物质来源主要是东北部火山岩和变质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5.
成都平原的晚新生代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成都平原晚新生代地层的展布、接触关系,以及与邻区的构造组合,对成都平原的基本构造格架进行了初步分析,描述了蒲江-新津断裂、大邑断裂、竹瓦铺断裂、绵竹断裂等晚新生代断裂,将成都平原的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对上述断裂的构造活动性与龙门山断裂带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6.
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沉积物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含量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铁氧化物矿物灵敏的漫反射光谱法,对临夏盆地的黑林顶剖面(古地磁年代为11.8~5.0Ma)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赤铁矿含量在8.6 Ma以前相对较高,在8.6 Ma以后骤然降低并稳定在一低值范围;针铁矿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赤铁矿/针铁矿的变化则与赤铁矿的变化趋势一致;赤铁矿、针铁矿含量及其比值在该剖面的变化特征主要反映了8.6 Ma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加剧,可能与青藏高原在该时期的剧烈隆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经历了早第三纪裂陷沉降和晚期第三纪-第四纪后裂陷热沉降两个阶段。基本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裂陷作用旋回。早第三纪裂陷作用包括三个裂陷伸展期,它们分别相当于孔店级-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等三套地层的发育时期,各裂陷伸展期的构造运动学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反映在伸展构造样式的变化上,大致可归纳为由多米诺式正断层系统向铲式正断层系统、坡坪式正断层系统的演化序列及由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系统向铲式正断层系统、坡坪式正断层系统的演化序列两个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沧东凹陷地震剖面和新生代残留盆地结构的详细分析,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结合沉积体系演变特征,系统研究了沧东凹陷的原型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沧东凹陷新生代经历了坳陷期(孔三段-孔一下亚段沉积期)、断陷期(孔一上亚段-东营组沉积期)和坳陷期(馆陶组-平原组沉积期)3个演化阶段。在断陷期,盆地演化主要受沧东和徐西两条边界断层的控制,盆地伸展作用具有逐渐减弱的特点,并且边界断层伸展作用具有自北西向南东迁移的特点。沧东凹陷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受控于岩石圈上部简单剪切伸展和岩石圈下部纯剪切伸展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东茂名盆地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发现于广东茂名盆地始新世油柑窝组的一种哺乳动物化石——杨氏路南兽(相似种)Lunania cf. L. youngiChow,这是该区首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对该区古近纪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及进一步研究我国南方古近纪哺乳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塘湖盆地中、新生代沉降与沉积作用是在一种准平原化的地貌背景上发生、发展的,共经历了两个沉降期:侏罗纪—早白垩世,第三纪—第四纪和一个隆升期晚白垩世。相应形成了两种类型的盆地:中生代为简单的坳陷盆地;新生代为与“A”型俯冲作用相关的前陆盆地。与此同时,盆地沉降中心亦经历了自北向南的迁移过程。三塘湖盆地这种隆坳格局的变化明显受区域构造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