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岸》中的库东亮是生活于当代中国的“零余者”,他的自我放逐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因文化之“根”失落而产生的一种普遍漂泊感。库东亮对文化革命的拒绝宣告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回归,这使他的寻根成功有了某种可能。这个人物是苏童对20世纪“零余者”形象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零余者"形象是处于"五四"新旧文化转型期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他们身上交织着传统人格和现代人格、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都市人格和乡村人格的矛盾,体现了他们向主流价值观念挑战的勇气和对传统中温情一面的依恋,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艰难曲折性。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的一位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一位性格思想极其复杂的作家。关于他作品的思想性及作家的性格思想曾引起过热烈的争论。有人说他是爱国的民主斗士、民主主义者、个人主义者、理想主义者;也有人说他是没落绅士、零余者、时代病代表者。有人说他勇敢顽强热情,也有人说他颓废堕落感伤。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他,带着自己阶级性的内在矛盾走过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抗日战争等中国现代历史  相似文献   

4.
白先勇作品《芝加哥之死》,以其自我的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宣泄一己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写出了在脱离民族这一血缘共同体,又被从支撑这一共同体的社会剥离开去,在异乡谋生的"零余者"的心史。  相似文献   

5.
《沉沦》是郁达夫前期创作的重要的“自叙传”小说,堪称为个人Libido写作的经典文本。《沉沦》的写作意义在于,它不仅使郁达夫个人性欲得到了转移与升华,更是对现代社会“零余者”苦闷彷徨的“时代病”的大胆、真实、深刻的揭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作家立场、创作风格等三个方面分析《她是一个弱女子》,认为:(1)主人公郑 秀岳是"柔弱"的女性,是属于"自叙传"小说中的零余者;(2)作品突出其"柔弱"及悲惨的结局,体现了作家鲜明 的政治倾向、态度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3)作家袭用"自叙传"的创作路数来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导致作品 中两种创作风格兼存。总之,《她是一个弱女子》的失败不在于叙写,而在于如何叙写柔弱。  相似文献   

7.
日籍华人女作家弥生诗集《之间的心》通过东瀛日本的痛苦体验与浓烈的乡愁,抒写沧桑而美丽的中国形象;通过记忆中的母爱,生成母亲般慈爱、包容的中国形象;立于中日"之间",从审视他者中自我反思,关注"活的中国"与现代世界的互动,抒发对祖国绵绵不尽的诗意回望。弥生笔下的中国形象和华人作家在中日之间共有的"间性"写作,具有独特的异质审美价值,既与本土文化对话,又与全球语境对话,是一种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旅游目的地形象“拼图”及测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借用拼图和七巧板概念进一步阐释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义、维度和属性,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拼图过程模型,提出可用于对比研究目的地形象的测评指标体系,并以中国国际旅游形象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目的地形象是人们对自己大脑中获得的有关旅游目的地各种信息"零片"进行"拼图"的结果.(2)"拼图"过程是导致目的地形象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的根本原因,也是目的地形象策划和形象营销能产生市场劝说作用的依据所在.(3)目的地形象可划分为旅游吸引物、基础设施、休闲和娱乐、环境和地方氛围等5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不同的属性.(4)旅游者了解的目的地形象维度越完整、每个维度的属性越丰富,其对目的地的形象拼图结果越接近目的地实际情况.(5)目的地形象形成过程包括零片阶段、拼图阶段、情感评价和意动等四个阶段及自发拼图形成原生形象、自觉拼图形成认知形象和修正拼图形成整体形象3个渐进过程.(6)目的地形象可用Dm、La、H、E和D等指标定量测评.  相似文献   

9.
"普鲁弗洛克"是西方现代派诗歌先驱人物艾略特笔下的"多余人"形象。作为具有异质性、叛逆性和现代性的中国新诗开拓者,穆旦深受艾略特的荒原意识的影响。在对自身的怀疑、否定和绝望之中,拥有可贵的自审和反思精神,并通过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生存环境的深刻把握,塑造了一个分裂、挣扎、残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破碎和变幻的自我,正是一个"普鲁弗洛克"似的"多余人"。  相似文献   

10.
从形象描述、词语表达、神话故事,以及观念态度等方面对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主流媒体、卡通人偶、中国年等载体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龙的积极意义,从而提升其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电视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已经成为研究媒介中女性形象的主要议题之一,但由于电视在中国的普及晚于其他媒介,所以对电视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明显少于对平面媒体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天下女人》进行个案分析,追踪电视女性栏目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自身的发展变化,分析总结电视女性栏目所表现和塑造的现代女性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沉沦》主人公是郁达夫笔下的第一个“零余者”形象,他善良,热诚而又过于敏感,孤傲清高,如何认识这样的人物形象,特征是与之相伴的大量的性苦闷描写,成为阅读,欣赏这篇小说无法回避的问题,郁达夫着力向人物内心深入开掘,使全篇充溢着感伤情调和忧郁美。《沉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突破了一已的情感宣泄,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真诚美好的呼唤。  相似文献   

13.
变形男性形象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艺术形象,他们或是以无知者或是以觉醒者的姿态出现,但都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日渐变得怯懦麻木甚至心理变态,最终走向了悲剧性的毁灭。文章主要以中国现代小说变形母题作品为例,探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变形男性形象,并借此来反观现代社会,以期更好地指导现代社会生存。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有机产品以"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的形象,轻易获得了大众的认同,即便价格贵得离谱(中国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的价格差异远高于国外),也依然备受青睐。但学界关于有机食品的争论却从未停止过,有人认为"有机产品的抗氧化剂含量更高",有人则指出"科学试验并未证实有机食品更安全、健康和营养,所谓‘零污染’只是营销噱头"。  相似文献   

15.
国家形象的构建是一个由意识形态所主导,并始终围绕着国家核心利益服务而展开的过程。当代中国建构"国家形象",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和新特点,以明确"国家形象"建构中的意识形态指向。努力向世界展示、传播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崛起和刚健有为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是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审美形象。无论从传统的庙堂情节还是现代的忏悔意识方面,我们都能从二十世纪知识分子形象的变迁中,感受到二十世纪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呼号与奔走的艰难身影,从而发掘知识分子形象塑造所渗透出的巨大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对于世界文学的主要贡献之一,是他的"冰山原则",即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本文从人物对话,主题隐藏,零度结尾三方面来分析"冰山原则"在其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传承近些年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其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而当前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过度重视了设计的现代感,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造成现代化园林景观形象趋于"同化",城市本来的文化烙印逐渐消退。鉴于此,从汉字、绘画、纹样、色彩、传统符号、植物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出发,探讨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拿来主义"盛行、未能采用适宜的方法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重视文化累积,沉淀文化、抢抓机遇,善于借力等策略,以期能够突出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中国传统元素。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徒制班组管理教学模式具有将传统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相结合的特征.以"零件尺寸测量"为案例,阐述这种教学模式在《化工设备与维护》课程中的实施条件、过程、效果和结论,旨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学中的弃妇形象虽然不像中国文学那样络绎不绝,但也不约而同地出现,这是社会发展历程和男女不平等类似的结果.西方文学中的弃妇形象与中国文学中的弃妇形象呈截然相异的走向特点:一是不平衡和淡化的趋向,甚或时而出现"缺失"现象;二是弃妇形象从反叛型走向主体型.这种走向特点是由其思想文化的发展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