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同为风情女子,尹雪艳(<永远的尹雪艳>)和王琦瑶(<长恨歌>)凭借美貌在男权社会的夹缝中游刃有余地穿行,她们的独特历史仍是男权社会的副产品.尹雪艳是欲望之神和命运之神的化身,她身上散发着浓郁的"神性",而王琦瑶则在人间烟火的浸染中演绎了普通女性平凡的一生.她们身上共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写照:短暂的辉煌只是渐趋低落的人生形态中稍纵即逝的点缀,人的生存在历史意识和命运意识的坐标中显得苍白而无奈.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一书用浓墨重彩描述了西门妻妾争宠献媚的生活画面。为了争宠,她们在西门大宅院中勾心斗角,剑拔弩张,鲜有宁日。尽管她们的心态各异,目标不一,但都是为了希冀得到丈夫的宠爱,巩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然而作品以西门妻妾的凄惨结局,揭示了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可怜可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论《茶花女》悲剧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玛格丽特风尘妓女哀怨命运的分析,说明在男权社会里,被置于“第二性”的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而妓女成为腐朽阶级各类人的玩物,等待她的命运只是社会的迫害,各个阶层人的凌辱。那些处污浊之中,仍保持着心灵的纯洁,渴望正常人生活的妇女,她们只能以死亡达到对自身的救赎,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也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人格、尊严的残酷扼杀;又是性格悲剧,是主人公争取某种世俗以外的价值,以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作品塑造了要求人格独立、追求真正爱情、自我意识觉醒的马格丽特这个美丽纯洁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只有自我意识觉醒了,女性才会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才会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女性并不是男性的附庸。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女诗人狄金森和普拉斯的悲惨命运表明她们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同时又是女权运动的先驱。诗歌是这两个痛苦而无助的女性用来减轻痛苦、释放压抑和发泄绝望情绪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封建礼教的无奈奠品--论潘金莲与王熙凤悲剧人生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都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封建社会“弱者群”中的“强者”,她们都企图依恃美貌、睿智,发挥机巧权变,在各自所处的生活环境中自我抗争、自我追求直至最后毁灭。她们的一生明显有着自我挣扎、自我奋斗的轨迹,但在封建礼教尚存的男权社会不能容忍她们有独立人格的女性自我。因此,她们终究逃不出作为女人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古希腊神话中,女性从女神被贬为女奴。而生活在男性权力夹缝中的女人,无论是扮演哪种角色,或是妻子、母亲、还是英雄;甚至是沦为玩物、祭品、妖魔,都是被压制着,并承担起她们的主宰者一一男性给她们带来的一切罪名和痛苦。本文拟从古希腊神话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男权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家长制度下苔丝和珍妮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余铮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77-177
茅盾在创作中成功地塑造了以静女士、方太太等为代表的具有传统美质的女性形象。他在对传统女性形象的描写中,对女性的态度是微妙的,一方面对女性的爱怜,对她们的命运的关心,希望为她们找到一条适合的生存之路;另一方面传统的男权文化价值观念在他心底的深深积淀,使他无法跨越这历史因袭的巨大障碍。因此,他在作品中不时的陷入矛盾的境地,一面去凭借现代意识去消解一些男权观念,一面又显示了他的传统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在不断变革的社会思潮中,"女性是否选择成为母亲"这个问题,从过去男权社会阴影下别无选择的必经之路,发展到如今女性已经可以在两性关系中主宰自己的命运。她们在妻子、母亲和职员身份之前,首先是她们自己。"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是被变成女人的。"法国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里一语中的,点明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自我蜕变,生育对于女性而言更是一个特殊的人生节点,意味着将她们原本自由的生活附带上责任的使命,与幼小生命之间的天然纽带不会因为一段婚姻或者感情的破裂而崩坏,  相似文献   

9.
胡文慧 《科技信息》2010,(28):I0005-I0006
威廉·福克纳在美国南方那片"邮票般大小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几十年,奉献出一部又一部饮誉世界的传世佳作。这些作品扎根于美国南方,并探索了美国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命运,《喧哗与骚动》就是其中的一部。本文对《喧哗与骚动》中的三代女性人物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作为母亲、女儿和外孙女的三代女性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不论她们抗争与否,她们都无法逃脱悲剧的宿命,她们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和受害者。  相似文献   

10.
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是一组特殊的女性,她们都不遵守“三纲五常”,不恪守“妇德”。施耐庵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她们真实而痛苦的感情生活。她们血淋淋的结局使我们深刻地了解到,女性在那样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时代,即便再苦苦挣扎,也难逃命运的安排。  相似文献   

11.
杜十娘与简爱分别是处于东西方社会底层的妇女形象.她们在性格上均有反抗性,但二者的性格内涵又表现迥异.前者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价值尊严的残酷扼杀,是封建桎梏下女性意识沉睡时下层妇女命运的必然,而后者的胜利则是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杨淑丽 《科技信息》2010,(20):I0158-I0158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华裔作家,1989年她发表处女作《喜福会》后即享誉美国文坛,强烈的女性意识是它的突出特色,小说通过描写几个女性的经历批判了男权社会下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颂扬了女性的积极抗争精神,本文以三位母亲的不幸命运和两位女儿的美式婚姻为切入点,揭示她们的反抗精神和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韩剧在中国的热播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电视剧中男女主角的人格结构、社会集体意识尤其是男权意识对其命运的左右,剖析了当代中国封建性别意识的复归这一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4.
王熙凤与曹七巧都是悲剧性人物,她们的悲剧是在尴尬的双重地位所导致的双重人格的意义上发生的,其悲剧动因就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主体地位及意识的丧失所造成的依附性存在。  相似文献   

15.
<正> 《夜如年》是中国作协会员温燕霞的长篇,描写封建男权压抑与摧残下旧中国女性的悲惨境遇与悲剧命运。在创作中,作者始终以人物为中心,致力于塑造人物独特的个性。在作者笔下,豆苗、五娘、铁板嫂、阿芸婆等一群客家女性形象无不栩栩如生,血肉丰满。她们那  相似文献   

16.
解析苔丝的悲惨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苒 《科技信息》2009,(9):104-104
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描写了贫穷的农家女子苔丝的悲剧性命运。善良的苔丝勇敢地与腐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男权主义做斗争,但最终没有逃脱命运的悲剧。本文从性格、社会方面对苔丝的悲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女性的爱是浓烈、缠绵而持久的。在女性退出社会、幽闭于家庭的封建时期,女性个体存在的社会价值已完全被男权社会剥夺,她们只能在情爱和母爱的狭小天地里体认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而宋代的侍妾们在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复苏了自我意识,热烈而顽强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但她们的爱情大都如鲜花一样短暂而易谢,她们只能在离愁、相思和性爱欲求而不得中体认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韩剧在中国的热播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电视剧中男女主角的人格结构、社会集体意识尤其是男权意识对其命运的左右,剖析了当代中国封建性别意识的复归这一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王熙凤与曹七巧都是悲剧性人物,她们的悲剧是在尴尬的双重地位所导致的双重人格的意义上发生的,其悲剧动因就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主体地位及意识的丧失所造成的依附性存在.  相似文献   

20.
吴丹  李晶晶 《科技信息》2008,(9):225-225
《榆树下的欲望》之所以成为奥尼尔早期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于它错综复杂的人物形象一生爱恨情愁善恶交织的悲剧命运以及悲剧色彩映射下的深刻社会历史根源。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仇恨、物欲、性欲、清教主义和男权社会的压迫,导致他们在欲望与压迫的夹缝中挣扎沦陷并最终走向毁灭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