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小说在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等方面突破了传统历史小说叙事话语的模式,在借鉴了西方历史小说叙事话语的特点之后,实现向现代历史小说叙事话语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数码影像对现实性的复制日趋逼真,人们在习惯了这种影像真实之后,逐渐遗忘了摄影作为一种叙事功能的艺术性。而黑白摄影却可以从人们习惯化的观像体验中拆解照片画面中的客观现实,通过其单色的视觉系统,使影像的表达语境得到异化,从而形成一种视觉修辞手段,引导了观看者对于照片所要表达的叙事意指的自觉追求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小说的叙述时序有着不同于中国传统历史小说的特征,它以记忆的、逻辑的运行方式,呈现出共时态叙事,干扰、打断或倒装时间存在的持续性,使之出现矢向上的变异。叙述时序的变异则承载新的历史小说历史观,透视出文本外新的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4.
“讲好中国故事”对弘扬中华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有重要价值意蕴。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依托影像作品的叙事与传播,需要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及叙事手法三个层面提升叙事策略,同时还要从媒介生态、技术应用等多维度创新,“讲好中国茶故事”,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陈超 《科技信息》2007,(18):157
本文通过分析新历史小说的个人化写作现象,结合类后现代小说叙事中的"仿拟"策略,提出新历史小说在消解传统历史观念而进而构建新历史话语的过程中,通过营造形式语言与内容灵魂自然和谐的统一,使新历史小说有了诗性审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莫国芳  杨宏 《科技信息》2011,(29):140-140,110
文章通过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一书的主要观点结合视觉文化发展趋势的对照解读,揭示本雅明对影像符号正在成为社会显性特征的观点,具体探讨了理性主义与视觉感性之上的对立;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界限消逝;视觉文化的影像符号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新历史主义小说对传统历史小说的反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观的演变、人物在历史坐标中的变化、叙事角度的转变等方面结合具体的作品对新历史主义小说进行了论述。中国传统历史小说承载了太多的政治目的,成为国家机器服务的工具。而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出现是对传统历史小说的一种反动。它不过是从世俗角度虚构、叙事、言说历史,它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无意义,它恢复了小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是通过研究人类的文化来理解“人”的综合性学科,影像是当代民族艺术表达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传播符号,随着“图文对话”时代的到来,照片的保存在人类学民族志中是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本土谱系和西学源流为我们从人类学角度讨论少数民族影像的叙事伦理提供了理论支撑。潘年荚的人类学影像全面展示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精神面貌和日常生活面貌,并将其与文字记录相结合,可以说为中国少数民族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材料与调查报告,具有艺术与人类学的双重价值。文章以潘年英作品中的少数民族影像为例,来说明人类学影像是如何呈现“他者”。  相似文献   

9.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为案例,从卷轴的叙事意义、广场影像叙事聚焦的主题阐释功能,以及广场影像叙事的观众接近原则三个方面分析了开幕式文艺表演如何运用广场影像叙事策略来达到叙事目标的实现。认为广场文艺表演与影像叙事的结合形成了新的叙事形式:广场影象叙事。  相似文献   

10.
治愈系电影依托于日本治愈系文化体系发展而来,指能给受众带来颅内放松、情感愉悦、内心温情的影像作品。多年来,日本治愈系电影已形成较为固定的影像模式:传统美食、自然风光、亲情回归等成为疗愈现实群体的重要影像符号;在人物设置上,通常立足于现实生活以刻画底层群像;在叙事上,遵照极简主义叙事风格,在镜头空间、声音配置、人物视点聚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为受众营造了"乌托邦"式的幻象空间,力求建立与观众的隐性互动关系,旨在弥合"加速社会"下民众的内心失衡与伤痛。本文欲从叙事情感、叙事空间、叙事视点三方面探究日本治愈系电影的叙事策略,以期对我国治愈系影视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