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对反冲洗参数、最佳反冲洗工况下出水SS和不同挂膜方法下系统反冲洗前后生物量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气冲洗强度、水漂洗时间、气预冲洗时间分别是反冲洗前后滤池生物活性变化率、反冲洗结束时出水浊度及反冲洗能耗的最大影响因素;BAF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最佳反冲洗工艺条件如下:气冲洗强度为7.5L/(s·m2),气预冲洗时间为6min,水冲洗强度为1.5L/(s·m2),气水联合冲洗时间为4.5min,水漂洗时间为4min。在最佳反冲洗工况下,反冲洗出水SS变化基本与反冲洗出水浊度变化相吻合;反冲洗前后,接种挂膜、自然挂膜下系统生物量分别减少27.43%、21.44%。  相似文献   

2.
滤池的配水系统在滤池过滤时,能将过滤的水聚集起来引出池外,在滤池反冲洗时,能将反冲洗水均匀分布于整个滤池平面面积上.由于滤池反冲洗水的流量要比过滤水的流量大得多,并且对分布反冲洗水的均匀程度的要求也更高,所以滤池的配水系统一般都按反冲洗的要求设计.滤池配水系统的配水均匀性对反冲洗效果的影响很大,配水不均匀会造成部分滤层膨胀不足,而另一部分滤层膨胀过甚,在膨胀不足区域,滤料冲洗不干净,在膨胀过甚区域,会导致"跑砂",当托层卵石发生移动时,会造成"漏砂"现象.本论述主要针对快滤池常用的两种配水系统—大阻力配水系统、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原理与配水均匀性进行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模型试验比较了三组滤料的过滤性能,证明了气水反冲洗较单水反冲洗具有树大的优越性,得出了适合三级滤料的气水反冲洗最佳参数组合范围,为粗均粒滤料和气水反冲洗的结合使用指明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滤池反冲洗水回用的小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滤池反冲洗水和原水混合一并处理时,反冲洗水的加入对水处理混凝沉淀的影响,对于中低浊度、中浊、高浊度原水,加入一定比例(5% ̄10%)的反冲洗水(浊度一般为1000 ̄1500NTU),即可回收利用反冲洗水,又可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5.
在线周期反冲洗超滤膜污染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切割分子量105Da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对污水厂二沉池出水进行了不同频度周期反冲洗超滤试验,试验结果与膜污染过程的理论分析相一致.过滤膜阻与反冲洗次数或过滤时间的关系曲线可分为两段:起初的增长段为不可逆滤饼层的累积阶段,直线的斜率为各次反冲洗不可逆膜阻增量;后期的水平段为滤饼层累积与剥离达到相对平衡的阶段.增加在线反冲洗频度降低了不可逆膜阻增量,有效提高了净产水速率.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水力反冲洗去除了部分膜表面污染物,将滤饼层变得松散,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膜污染,经化学清洗后,膜表面的滤饼层基本被去除.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膜污染防治技术,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作为生活杂用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水水质达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气-水联合反冲洗可大幅度地清除沉积在膜表面的泥饼层,减小膜阻力,恢复膜通量,可稳定膜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滤池改造为气水反冲洗时由于池体高度已经确定,配水室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如果按照常规方式,很难实现气水的均匀分布,因此采用不锈钢"凸"字型异形布气管,既降低了配水室的高度,又能够达到配气均匀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结合郑州市柿园水厂深度处理改造需求进行了活性炭比选试验.通过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反冲洗方式研究,采用反冲洗废水的浊度为评价指标,比较分析了6种炭滤柱的反冲洗周期和减小反冲洗强度对生物活性炭滤池运行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V型滤池的研究与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宙 《科技信息》2010,(20):I0290-I0290
为了提高水厂的出水水质,满足越来越高的水质标准,人们从不同的工艺角度发展了过滤工艺.在某核电厂的水厂中,我们采用了V型滤池工艺,V型滤池通过采用较粗、较厚的均匀颗粒的石英砂滤层;采用了不使滤层膨胀的气、水同时反冲洗兼有表面扫洗的反冲洗方法;采用了气垫分布空气和专用的长柄滤头进行气、水分配等工艺,使得水厂具有出水水质好、滤速高、运行周期长、反冲洗效果好、节能和便于自动化管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0万Da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和全自动超滤装置,研究不同清洗方式对超滤水处理过程的影响及膜通量恢复效果。试验表明,最佳在线水力清洗方式为"反冲洗 快洗";恢复膜通量的最佳方法为采用表面清洗方式下化学药剂联合清洗,最后再经水力反冲洗和表面冲洗,膜通量可恢复到98.8%。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开发过程中饱和度、渗透率、分流率不断变化的特点,提出变周期水气交替注入(water alternating gas,WAG)气水比理论设计的概念。从油、气、水三相渗流力学原理出发,借助三相相对渗透率表征模型,建立各相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间的函数关系,得到各相饱和度与流度、气水比、流度偏离系数等相关参数的函数关系。流度偏离系数为引入的新参数,用于考察气水两相流动能力偏离水的流动能力幅度。采用枚举法,得到三相饱和度与气水比和流度偏离系数的关系图版,初步确定三相流动范围内气水比和流度偏离系数的取值范围。根据流度偏离系数和气水比关系曲线的特征点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确定变周期WAG气水比理论取值的合理范围。通过对实际区块气水比理论设计研究表明:合理气水比与含水饱和度是幂指数的函数关系;目标区块气水比的取值范围为0~34,流度偏离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518。在中低含水阶段,建议WAG气水比理论设计数值为2;在中含水阶段,建议WAG气水比理论设计数值为1;在中高含水阶段,建议WAG气水比理论设计数值为0.5。该方法得到的变周期WAG气水比数值与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结论相同,填补了变周期WAG气水比理论设计空白,对于完善变周期WAG其他参数的理论设计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气水井生产系统分析是目前采气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又是一个研究的难题,气水井生产系统分析的关健在于气水井的流入动态分析研究。基于气水井的流入动态的研究成果,将其与流出动态相结合,探讨了气水井的流入流出动态关系,为气水井的生产系统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气水两相渗流是气藏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准确地研究气水两相渗流,对气井产能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开始产水的低渗透气藏,基于流体在地层中的多相渗流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气水两相的渗流微分方程进行求解,推导出考虑非达西效应和表皮因子的气水两相产能公式。分析了不同水气比条件下,压力与拟压力的关系。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水气比的增大,气井的无阻流量不断减小,降低水气比对气藏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关于气水两相渗流机理及产能的分析,可以为产水气井的生产动态的分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川西新场气田须二气藏为典型的低渗致密碎屑岩气藏,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气水分布十分复
杂,束缚水含量较高,气层、气水同层电阻率界限模糊不清,测井解释往往造成很大误判。针对这一难点,应用基于粒子群
算法(PSO)的核主成分分析与支持向量机(KPCA–SVM)模型进行气水层识别。模型先通过核主成分分析(KPCA)进行
非线性属性变量提取,再将提取的属性变量作为支持向量机(SVM)的输入变量,在识别过程中利用粒子群算法(PSO)寻
优,最终实现气水层识别。将模型应用于新场气田须二气藏气水层识别,识别结果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探讨川中地区充西构造须四段气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须四段致密砂岩地层水物理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利用综合测井解释、试油成果开展了单井储层及气水层识别。井间气水层对比研究成果表明须四段致密气层的气水过渡带较宽,没有明显的气水界面,仅存在含水饱和度向上逐渐降低的趋势。气水分布受储集层物性、断层和裂缝系统、褶皱等多种因素控制,充西须四段致密砂岩气田气水分布模式可归纳为断层侧翼控制型、断层末端效应控制型、岩性-褶皱控制型、褶皱控制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信度、效度及反拨效应等几个方面对2005—2009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新增人文知识实考试题进行了简要评析,希望对提高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人文知识试题的质量有一定的实际价值,以及对考试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进行了上向流轻质滤料过滤下向反冲洗机理的探讨,提出了最佳反冲洗强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形成性评估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形成性评估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以便更加有效地实施形成性评估,笔者在所在院校的外语教学中进行了对照研究,并用问卷的形式向实验班的学生和全院的外语教师进行了调查,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估对教师和学生均有较强的反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大幅度地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气水两相水平流动测井的流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生产测井过程中气水两相水平流动介质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建立与产出气井流动状况相似的模拟流动环路,以实际生产测井仪器串测量混合流体,同时观测实验流型并绘制出实验测井流型图。实验揭示气水两相分布的变化趋势与流体动力学的普通实验结果相似,说明测井条件下的气水两相流动依然满足一般规律,但流型变化边界产生的位移反映了气水两相流动在生产测井过程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及把握气水两相水平流动测井条件下的两相介质分布及分析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柳杨堡气田太2气藏产水严重,气水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指导后续开发,综合利用钻井、测井、试气和地层水分析资料研究了气藏产水特征、气水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太2气藏天然气在定北13-定北17井-定北8-定北15-定北16井一线富集,地层水在定北13~定北10~定北17~定北8~定北14井一线发育;2气水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储层物性、构造综合控制,水体分布在煤层厚度10 m的低值区、孔隙度7%的地区和构造线-2 480 m的斜坡和洼地地区;3李1-定北16井一线水体欠发育区,可作为气藏进一步开发的重点。该研究可指导气藏开发选区、选井工作,并对类似有水气藏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