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成了具有推拉电子结构的4-(3,5-二叔丁基-苯氧基)-N-苯基-1,8-萘酰胺,测定了其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考察了其溶液样品的Stokes位移随溶剂极性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样品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寿命,发现质子性溶剂如甲醇可能与样品分子形成氢键从而使样品分子的荧光寿命大为缩短。  相似文献   

2.
利用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研究了两种非刚性7-胺基香豆素在几种性质不同混合溶剂中的分子荧光衰减过程.结果发现,在非极性混合溶剂中,荧光寿命不受粘度的影响;而在极性的混合溶剂中,荧光寿命随粘度增大而增大.证明了非刚性7-胺基香豆素分子可以生成扭转型分子内电荷转移(即TICT)激发态.并研究了粘度等环境因素对TICT态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5-氨基喹啉(5-AQ)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腈、醇类溶剂以及混合溶剂中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光谱特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光谱随溶剂的不同发生显著改变,特别是其荧光光谱随质子溶剂的出现而猝灭。5-氨基喹啉有希望被用做非质子溶剂中的质子溶剂检测荧光分子探针。  相似文献   

4.
溶剂对7-羟基喹啉的激发态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观测 7-羟基喹啉 ( 7-HQ)在不同极性和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研究溶液对 7-HQ的激发态质子转移的影响 .只有当溶剂分子与 7-HQ生成分子间氢键时 ,7-HQ才能发生质子转移反应 .溶剂的强酸性或强碱性都有利于这种反应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中,分别测试了2-(2′-苯基乙烯基)-5-联苯基(口恶)唑在极性不同的十种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阐述了不同有机溶剂对此化合物光谱性质的影响。并讨论了2-(2′-苯基乙烯基)-5-联苯基(口恶)唑的,与描述溶剂极性参数S,Z及E_T(30)之间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1,1′-联-2-萘酚与浓硫酸共热,以61%的产率合成了2,2,-环氧-1,1,-联萘-6,6,-二磺酸,并测定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学性质,Stokes位移和量子效率.结果表明,荧光强度随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增大;在pH>6时,荧光强度受酸度影响不大,但pH<6时,荧光强度受酸度影响较大;还研究了各种金属离子对其荧光性质的影响,其中Fe3 能产生荧光猝灭,而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Fe3 浓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一种新的由2,6-二氨甲基吡啶和2,6-二羧基吡啶单元交替组成的寡聚酰胺化合物(7merMe)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极性小的溶剂(CHCl3)中,化合物7merMe因分子内的氢键及π-π互作用而形成螺旋结构,在极性大的溶剂(DMSO)中,分子内氢键被破坏,该化合物重新伸展.此...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基于杂环体系噻吩的新化合物2,5-二(对-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噻吩,测定结果表明其能发射出强的蓝绿色荧光,发射蜂位于530nm左右,荧光寿命约为1ns。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表现出显著的溶剂效应。800nm fs激光的激发下,目标化合物发出很强的频率上转换荧光,双光子激发荧光谱在外形上与单光子激发荧光谱非常相似。用荧光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  相似文献   

9.
DCM(4-二氰基甲基-2-甲基-6-(p-二甲基胺苯乙烯)H-吡喃)分子被广泛应用于激光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器件,但针对于其在固体基质时的不同质量分数及温度下,对发光光谱和荧光寿命的研究相对较少.故而本文将不同质量的DCM溶解在PMMA(甲基丙烯酸甲脂)中,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质量分数为1%和5%DCM样品的发光光谱及其动力学曲线.实验发现,质量分数为1%的DCM样品在温度35~295 K时基质极性无明显变化,而质量分数为5%的DCM样品,在195~295 K 时基质极性减小.实验还发现质量分数为1%和5%的DCM样品在温度下降过程中均表现出发光增强和荧光寿命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荧光分子探针凭借其高灵敏度、精确性、高效性和实时监测等特点成为分子识别研究领域的重要途径.以吲哚-3-丙酸(HIPA)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光谱对其进行溶剂、阴离子、阳离子识别性能的研究.溶剂识别表明,吲哚-3-丙酸探针溶液的发射峰位随着溶剂极性的减小而发生红移,说明溶剂对该探针的荧光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离子识别表明,在吲哚-3-丙酸乙醇溶液中,Cu2+、Fe3+、Cr2O72- 对于探针具有良好的猝灭行为,说明该探针对Cu2+、Fe3+、Cr2O72-能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化合物N-戊基-4-(2,2’-二吡啶基)氨基-1,8-萘酰亚胺在不同pH值下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在酸性条件下,二吡啶胺上的仲胺质子化后,使二吡啶胺给电子能力降低,萘酰亚胺荧光团的荧光发生猝灭。通过调控pH值来改变萘酰亚胺的4位取代基二吡啶胺的给电子能力,使荧光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得到新型的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2.
用Suzuki反应设计并合成了含二噻吩乙烯光致变色单元的萘酰亚胺荧光化合物。所有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经核磁(~1H NMR)、质谱(Ms)确证了化学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荧光寿命研究了含二噻吩乙烯光致变色单元的萘酰亚胺荧光化合物在溶液中和薄膜中的光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光致变色前后具有较高的可调控荧光对比度,高的光热稳定性和高的开关环量子产率,在超高密度光存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粘度测试,考察了8个6-位脂肪胺取代的萘酰亚胺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牛胸腺DNA对与其结合能力强的化合物3a~3d有荧光猝灭作用,对与其结合能力弱的3e~3h有荧光增强效应;圆二色谱显示这些萘酰亚胺化合物能引起DNA二级结构发生不同的变化.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粘度测试中,这些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没有差别.综合光谱学和粘度测试的结果,推断这些化合物是通过嵌插方式与DNA结合,由于结构不同,它们与DNA之间作用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两种基于吡啶/芴的有机配体9-(2-氯-3-吡啶基)-9-羟基芴(2-ClPyFOH)和9-(6-溴2-吡啶基)-9-羟基芴(6-BrPyFOH).通过质谱和核磁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9-(2-吡啶基)-9-羟基芴(PyFOH)、6-BrPyFOH和2-ClPyFOH在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和乙腈溶液中的最大吸收峰分别是268/275/275、275/275/275、268/274/271、268/274/271和268/275/271nm.结果表明:除乙酸乙酯外,这些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在同一溶剂中随着吡啶上卤素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增强光谱红移.在这5种溶剂中,3种化合物的发射光谱的发射峰分别为313/356/356、327/358/365、359/367/312、316/316/401和386/377/438nm.PyFOH和6-BrPyFOH的发射光谱同在其他极性较低的溶剂中相比,在乙醇溶剂中发生蓝移,这可能是由吡啶基团上n-π*电子转移态的溶剂效应所引起的.2-ClPyFOH的发射光谱除乙酸乙酯外,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光谱发生红移.在吡啶2-位和6-位的氯原子和溴原子将赋予这些配体具有不同的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剂热法,在乙醇和乙二醇的混合溶剂中,pH=8.5条件,150℃,反应12h,一步合成了LaPO4Eu3+^晶体.室温下,用x射线衍射对材料的组成进行了表征,XRD数据表明,成功合成了LaPO4Eu^3+^晶体.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352nm紫外光激发下,其发射峰在531nm、640nm,分别对应着Eu^3+的。Do3+^→VF^3+和5^D0→7^F3能级跃迁.并讨论了离子La3+^:Eu3+^不同浓度掺杂比对荧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u3+^的最佳掺杂浓度比为10%.  相似文献   

16.
香豆素衍生物激光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四个新型香豆素衍生物激光染料,研究了其中两个染料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溶剂效应,揭示了染料吸收光谱红移及发射光谱的Stokes红移的内在本质。在YAG染料激光器上对它们的激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含三氟甲基的两个染料具有优良的激光性能。  相似文献   

17.
神经毒剂,如沙林、梭曼和塔崩等都是剧毒的有机磷化合物,可以用作化学武器,主要是抑制乙酰胆碱酶的活性,进而引起神经系统的紊乱,所以快速方便地检测此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以萘酰亚胺为荧光团、肼基作为活性基团的快速响应荧光探针(PND),该探针可用于检测神经毒剂模拟物:氯磷酸二乙酯(DCP)和氰基磷酸二乙酯(DCNP),而且表现出了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β-环糊精和多菌灵在水相中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光谱,得到了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溶液中客体分子的荧光光谱。研究发现,在水相中,β-环糊精和多菌灵形成了1:1的超分子体系,包合常数为3.2×102,与单体分子相比,空腔内多菌灵的荧光强度大大提高。β-环糊精的浓度为8×10-4~5.6*10-3 mol·L-1时,空腔内多菌灵的荧光强度随着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多菌灵的荧光强度在酸性水溶液中具有很强的增强效应,而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其荧光增强效应较为平缓。在pH=7.6的溶液中,多菌灵在β-环糊精空腔内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多菌灵在质量浓度为0.46~6.16 n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F=5.37C( ng·mL-1)+148.54,相关系数为0.999 3。利用荧光增强效应,得到该超分子体系对多菌灵的检测限为60 pg·mL-1,是已经报道检测限(4.78 ng·mL-1)的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运用分光光度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在甲醇、乙腈和二氧六环与水互溶溶剂体系中的性质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有机溶剂都使HRP有不同程度的失活,HRP在有机溶剂中的米氏常数(Km)增大了,但HRP的活性点结构没有遭到破坏,只是将活性部位从一个包埋于酶分子内部的、疏水的环境暴露于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结果显示在有机溶剂中酶分子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推测可能是酶在有机溶剂中的活性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几种溶剂对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荧光性质的影响.对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在不同溶剂中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在不同溶剂中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的荧光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