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种新型短波长光吸收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具有包覆共掺杂结构的金属纳米粒子偶氮染料复合物(metallic nanoparticles azo—dye compound,简写为MNPADC)纳米复合材料合成的新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热重分析仪(TGA)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分析了其吸收蓝移及热稳定性提高的机理.结果表明,该材料在400~450nm蓝紫波段具有良好的吸收强度和热稳定性,可望作为与GaN半导体激光器匹配的新型光记录介质,为短波长光存储材料的合成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金属-染料包覆共掺杂复合物的制备与热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包覆共掺杂结构金属纳米粒子偶氮染料复合物(MNPADC) 合成的新方法,可使偶氮染料甲基橙定向吸附于球形金属银纳米粒子表面形成染料对纳米粒子的包覆结构,再将具有该结构的掺杂剂掺于聚合物基质聚乙烯醇中,制备出MNPADC复合材料薄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该材料在波长为400~450 nm的波段具有良好的光吸收特性.热质量分析发现,其热学特性更适合于光存储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的设计方法为改善有机光存储介质材料的热学性能提供了简便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杂多酸基纳米复合材料在光电催化、生物传感器件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合成方法简单、环保,催化性能良好。利用杂多酸同时作为包覆剂、还原剂和链接剂制备银纳米粒子@多酸-碳纳米管三元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可以提高修饰电极的抗甲醇干扰性,且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氧气还原反应(ORR)活性。利用原位还原方法同时还原金属离子与氧化石墨,制备出包括金、铂、钯纳米粒子等贵金属纳米粒子@多酸-石墨烯以及银纳米网@多酸-石墨烯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可作为良好的生物传感材料和燃料电池电极材料。利用高温NH3处理制备银纳米粒子@多酸-氮掺杂石墨炔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可实现无金属高活性ORR电催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步法合成得到包覆型Co—Cu双元金属复合材料,第一步使用水热法制备出叶片状纳米结构钴材料,第二步使用置换法使铜单质沉积在钴的表面,形成包覆型Co—Cu双元金属复合材料。研究发现,随着置换反应时间的增加,铜的尺寸及形貌均会改变。当置换反应时间为30分钟时,钴的表面已全部被八面体铜微晶所包裹,铜微晶尺寸在800nm左右。此时复合材料中钴铜元素原子比约为1:3。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改性杂质与钛酸钡粉体的均匀混合,达到对材料微结构、相结构和电学特性的准确控制,对水热纳米晶钛酸钡粉体进行了改性杂质的非均匀形核表面淀积包覆.文中利用包覆Y(OH),后的钛酸钡粉体在水中的毛细管浸润性得到改善、以及两种工艺方法制备的粉体在液一固分离离心过程中离心转速对液一固分离率的影响,判断Y(OH),对钛酸钡粉体的包覆效果;探讨了掺杂工艺对Y掺杂钛酸钡陶瓷半导化和室温电阻率的影响,以及用非均匀形核表面淀积包覆工艺制备的陶瓷PTCR和细晶介质陶瓷的性质.润湿性实验显示,利用表面淀积包覆工艺确实能获得良好的包覆效果.  相似文献   

6.
液态浸渗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压渗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液态浸渗法制备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工艺中,液态金属对纤维预制件的压力浸渗过程提出一种动力学模型.获得了挤压时间与液体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为短纤维/金属复合材料及生物工程材料的制备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铜–石墨烯纳米片(GN)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我们采用化学包覆法将银粒子包覆在GNs上,以避免其与铜的反应和金属间相的形成。分析了GN含量对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是一种有效避免铜与碳反应和金属间相形成的方法。GN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Cu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然而,GNs的添加需要谨慎进行,因为在达到一定的阈值后,其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会受到负面影响。结果表明,GN含量为0.5vol%时,复合材料的硬度、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分别比铜纳米复合材料提高了13%、81.9%和49.8%。这些改进的性能是由于降低的晶体尺寸,GNs的存在,以及复合材料成分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8.
用表面包覆8wt%TiO2纳米粉末的微米Al90Mn9Ce1合金复合粉末,制备了高致密的闭合微胞陶瓷结构,内充金属合金的块体复合材料,烧结温度仅为520℃,烧结后的致密度达到98.2%。SEM观察结果显示,该材料的陶瓷胞壁厚度约为1.0~2.0μm,胞体尺寸约为15~40μm,经10%HCl深腐蚀后,留下完整的微胞状陶瓷骨架。根据实验结果,对SPS烧结微-纳米混合粉体的瞬时界面烧结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碳纳米管的化学镀银及SEM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碳纳米管进行金属包覆,制备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化学镀方法在碳纳米管表面得到完整均匀的银镀层。研究表明,镀层质量与表面处理,反应速率和反应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碳纳米管的化学镀铁钴和电磁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化学镀方法将CoB和FeB二元合金包覆在多壁碳纳米管模板上,制备了一种新的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将JEM-2010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多壁碳管的外径从13 nm增加到35 nm,能量色散X分析仪也表明碳管的表面镀覆了铁磁性纳米金属颗粒.用Angilent8722ES矢量网络分析仪在2~18 GHz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动态电磁参数,在2 GHz时,铁包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复介电常数的实部ε′和虚部系数ε″分别为23.90和14.31,在2 GHz时复磁导率的实部μ′和虚部μ″分别为2.64和1.63,而钴包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ε′,ε″,μ′和μ″分别为12.00,2.04,1.28 和0.39.在低频处复合材料的磁导率和磁损耗相对于纯碳管有明显的增加.这种电磁特性可以应用于微波吸收材料.  相似文献   

11.
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屏栅极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优质云母板作为栅极结构基底材料,结合简单的丝网印刷工艺将导电银浆制作成条状栅极,制作了新型的栅极结构;采用高温分解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薄膜阴极,制作了三极结构碳纳米管阴极平板显示屏样品。该样品具有良好的场致发射特性以及栅极控制能力。利用这种新型的栅极结构,能够克服整体器件高温封装所带来的技术困难,避免碳纳米管阴极和阳极荧光粉的损伤,实现了稳定可靠的高温封装,具备了制作大面积场致发射器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A novel composite of monoclinic manganit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γ-MnOOH/MWCNTs) composite as a cathode material of lithium-air batteries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one-step hydrothermal method. Owing to the unique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of γ-MnOOH embedded in the porous structure of MWCNTs, the γ-MnOOH/MWCNTs composite could have an advantage of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over those of two other kinds of cathode materials (MWCNTs and y-MnOOH/MWCNTs mixture). The results of charge- discharge tests showed that the γ-MnOOH/MWCNTs composite as a cathode material of lithium-air batteries coul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duction (OER) process. The lithium-air battery based on y-MnOOH/MWCNTs composite exhibits low charge potential and high discharge capacity.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软测量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混合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该模型将高斯过程回归模型预测输出值的方差及其分布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对多个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输出值进行组合输出,获得了比单个高斯过程回归模型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强的模型鲁棒性。将该模型实用于高炉铁水硅含量预报模型的建模,获得了比使用单个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建模时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溶胶 凝胶技术合成了SiO2 PMMA无机 有机复合材料的均匀体系。用小角X 射线衍射、X 射线能谱仪对所合成的SiO2 PMMA无机 有机复合材料体系进行了粒度的测量。给出了在该种复合材料中 ,无机与有机成分的含量相对变化时 ,体系的粒度并不发生显著变化 ,该体系是有机相被包覆在无机相中所形成的网络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元模型分析了无机填料填充的聚合物基复合绝缘材料中微观界面处的离子电荷积累过程,对填充的乙丙橡胶试样进行的热刺激电流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一分析,用作者得到的界面电荷积累动力学方程可以解释从串、并联电路角度所无法说明的复合体系电导率随填料浓度变化的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16.
使用硫脲或硫化钠为硫源,在少量聚乙二醇分散剂存在下,分别利用一步和两步溶剂热合成方法制备了CdS-TiO2复合材料,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测试,并以甲基橙溶液的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在太阳光照射下CdS-TiO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以Na2S为硫源、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得的S1复合样品具有最佳的催化降解甲基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和二羟甲基丙酸合成了自乳化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以此为种子在高压釜中进行氯乙烯原位接枝共聚制备PU/PVC复合乳液树脂.考察了不同分子量PU对PU/PV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以及耐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复合胶乳粒子及其复合材料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PU/PVC复合胶乳粒子具有较为清晰的规整核壳结构;综合力学性能提高,但热稳定性有所下降;经PU改性的PVC复合材料的断面表现为明显的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8.
水泥水化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项新颖的设计并模拟水泥基复合材料水化过程并依据水泥细观组织结构预测水泥性能的技术流程框架,为水泥基复合材料耐久性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建立了一个随机的、基于数字化影像基础(DIBM)的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将水泥基复台材料的整个拌制过程,特别是水泥的水化过程在计算机上进行生动的可视化仿真,随机模型依据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技术,对水泥水化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细观组织结构进行模拟、分析和计算,得到水泥熟料中各组成物的水化程度、各种水化产物的体积分数、水泥石的孔隙率以及孔的分布情况等,并依此预测水泥基复合材料硬化后的性能,通过对纯硅酸盐水泥基本性能参数的分析与计算,计算机模拟得到该种水泥在不同龄期的水化产物及细观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葡萄糖和硝酸铝为原料,采用水热和硬模板辅助技术成功制备了氧化铝空心球。分别通过葡萄糖催化聚合-原位离子吸附一步进行(一步法)或葡萄糖聚合成球-离子吸附分步进行(二步法)制备铝碳复合球壳结构,然后经分步煅烧氧化制得氧化铝空心球。进一步对产物表征结果表明:二步法得到的空心球壳结构稳定紧凑,大小均一,粒径在亚微米级;而一步法步骤简单,操作快捷,但产物结构疏松,粒径在微米级,空心球比二步法有序度要高。此外,对氧化铝空心球结构的形成过程和可能的机理以及二步法中碳球表面基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According to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describes the curing process of composites constructed from continuous fiber-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resin matrix prepreg materials,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composite, the computer code calculates the data of the process variables of the flat-plate composites cured by a specified cure cycle, provides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e cure degree process, the resin variation and fibers stress inside the composite, the void variation and the 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 The mechanism of curing process is illustrated and the cure cycle of composite material is optim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