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欣蔚 《甘肃科技》2021,37(20):87-90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校园欺凌行为对事件双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共同恶劣影响.应该从法律法规、德育教育、学生学习生活监管三方面,对校园安全进行管理、协调,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控措施下预防校园欺凌行为发生,为学生健康生活与学习提供稳定安全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周全文 《科技信息》2012,(30):353-353
近几年来,学校安全事故和校园伤害案件呈上升趋势,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和防范措施,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校长必须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努力做到安全工作常规化、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注重细节与实效,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控智能管理手段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同时结合校园一卡通进行计费扣费功能,高校已经积累了大量学生用电行为数据.本文对学生用电行为数据进行数据立方体化,并采用发现驱动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对用户用电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评估校园用电中的异常,及早发现用电中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控智能管理手段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同时结合校园一卡通进行计费扣费功能,高校已经积累了大量学生用电行为数据.本文对学生用电行为数据进行数据立方体化,并采用发现驱动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对用户用电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评估校园用电中的异常,及早发现用电中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何杰 《科技资讯》2011,(7):239-239
校园伤害案件涵盖了学生的管理、教育权的保障两大社会热点问题,正确处理好其中的法律责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侵权行为法的角度,对高校校园伤害案件的归责原则问题、学校侵权责任的认定以及学校侵权责任的承担问题进行探讨,以理顺在高校校园伤害案件中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使学校责任的承担更为明了化。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导致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受到伤害,校园安全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主要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机制存在漏洞、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等问题。为保障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人身安全,应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入手,采取完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预警机制、提高学生应急反应能力及多方合作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等措施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7.
攻击性行为从心理学定义上有两大类,一类是故意攻击,另一类是工具性,但两者都属于伤害行为。近年来,随着"校园暴力"持续升级,少数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给校内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这也备受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为此,通过对大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进行详细分析,分别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防范或减少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期.学校安全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情况,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如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室等违法违规经营,无照摊贩摆摊设点,治安秩序混乱;交通事故不断,伤害青少年学生的恶性刑事治安案件急剧增加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说明我们学校急需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协作与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打破现行安全教育的"瓶颈",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学会认识危险、躲避危险、化解危险……  相似文献   

9.
如今,人们对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校园开展安全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这也是学校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但是,从校园安全教育现状可以看出,校园安全教育中还存在很多弊端,学校管理人员必须针对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调整对策,以实现安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各种各样的人为和自然的原因导致的校园安全问题,既造成财产损失,又造成人员伤亡,给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带来了经济上、精神上的伤害。面对校园安全工作的形势,高校应进一步完善保险工作。高校保险工作缺乏法律基础、学生缺乏保险意识是当前存在的大问题。应当利用当前良好的大环境加强高校保险立法工作,并在充分认识保险重要性的基础上大力增强学生的保险意识。  相似文献   

11.
开放式校园实现校园内的资源与社会共享,使得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体现对普通民众的关注,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校内学生安全感降低、学校管理难度增加、学校秩序被破坏等问题。该文在CPTED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校园开放后校内人员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校园内不同区域中学生的安全需求和场地现状,围绕安全防卫空间的七大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景观策略,试图构建出适合开放式校园的景观构建模式,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安全感并用环境设计的方式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不断发展和普及的高校信息化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及校园行为特征,如何科学合理配置校园资源和变革教学模式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北京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为样本,采用了GPS定位技术、基于局域网的定位技术以及信息系统日志辅助定位技术研究了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在校园内从事教学活动、宿舍活动、体育运动以及校外活动等行为模式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产生不同行为模式时空变化的原因以及校园资源与设施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校园行为和学习场所越来越多元化,校园资源的空间布局趋于"去中心化".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四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的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恶意欺凌者会受到法律惩治吗?遭遇校园欺凌,我们该怎么办?这些行为不能做有一天,高年级的几个"小霸王"把小伟拉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影响学生校园安全的因素已呈现多元化、隐匿性趋势,众多因素中,校园欺凌成为主要因素之一。校园欺凌中的霸凌者通过暴力行为、欺凌行为影响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学校的安全措施,进而制约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本文通过调研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各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特征及成因,分析了校园欺凌影响学生安全管理的主要形式,探索通过心理干预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全的高校校园空间环境是学生接受教育、进行生活交往的必要条件.以安徽省某高校为例,对随机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官方公布的违法犯罪案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校园违法犯罪活动主要是盗窃行为.校园空间环境问题涉及空间环境布局、空间环境要素、空间环境管理与维护3个方面,相关问题分别产生于规划设计、使用运营、维护管理3个阶段.研究发现,高校校园空间违法犯罪高发区存在自然监视缺乏、形象维护不佳、空间活动氛围差等环境特征.高校师生群体对于校园环境安全认知不够全面,受害主体自身疏忽大意导致多起案件发生.基于CPTED理论体系从领域感、自然监视、通道控制、形象维护、活动支持及目标加固6个方面提出了校园空间环境改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宋红云 《科技资讯》2012,(31):238-238
职业学校学生人身安全历来备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家庭的关注及重视,但尽管如此,时常地还见报道一些学校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学生伤害事件[1]。作为班主任如何安全管理班级,防微杜渐,避免出现学生伤害事件,是需要密切关注与深入探讨并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隐性校园侵权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宏 《科技信息》2009,(33):T0373-T0373,T0369
随着教育法律的不断完善并逐渐深入人心,以及人们对生命价值认识的提高,校园侵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但人们研究更多的是显性的身体伤害,忽视了另外一种伤害——隐性伤害。本文通过对隐性校园表现形式的阐释,全面、深入地剖析隐性校园侵权的成因,针对性地提出隐性校园侵权的有效预防和减少的策略措施,以创建一个以法治教、尊重权利的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安全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安全稳定,能有效促进校园的和谐。然而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对大学生本人、教师、学校、学生家庭等都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校园的安全与稳定。从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概念出发,分析其特点,提出从大学生自身入手加强危机预防意识、提高应对能力,教师应及时排解学生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预防。在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要积极应对、正确处理,并做好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综合方法对4省36所中小学的公共安全教育与伤害防范工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多以说教形式为主,伤害防范普遍缺乏实际操作和演练,导致中小学生公共安全知识相对贫乏,伤害防范和急救能力存有较大差异.应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完善公共安全教育和伤害防范工作的制度和措施,将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和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为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少灾的人力资源环境,为创建安全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师源性隐性心理伤害是指由于教师的有意或无意的非暴力行为导致学生的心理、情感方面受到伤害.相对显性伤害,它具有更大的隐蔽性、不确定性、伤害的延迟表现性等特征.伤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教师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