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分析了城市低碳发展方向及“双碳”战略内涵,审视国土空间规划在碳技术系统集成、碳效益量化评估、碳目标有效实施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在规划目标、规划尺度、规划视野、规划技术、规划对策等5个方面适应性转变的要求;结合新时代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用途管制的特点,指出应以空间结构优化和空间治理为抓手,从资源足迹核算、全空间整体统筹、多层级有效传导和全周期系统监管4个维度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响应路径。  相似文献   

2.
刘宝  张杰 《甘肃科技》2024,(2):75-79
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详细规划,是乡村地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工作的法定依据。文章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篆嘴村为例,从目标定位、国土空间总体布局、居民点布局与管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安全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对村庄规划进行编制,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嘉峪关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为基础,选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相关规划间的关系、规划的期限、规划中地类的统一和城市开发边界与其他规划中相关边界的衔接等若干问题,可以为其他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嘉峪关市国土空间规划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规划期限应为2030年,嘉峪关市弹性城市开发边界为105.97km2,刚性城市开发边界为249.56km2,研究制定适用于各个部门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是国土空间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潘涛  杨宇  潘裔莎 《江西科学》2023,(3):482-485
在梳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规”运行存在的矛盾,阐明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融合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融合发展的建议,使国土空间规划真正上下贯通,结构优化,深度融合,成为“一个平台,一张蓝图”的全域全要素综合规划。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研究中的完整法定体系,解决编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对城市地下空间系统内在功能耦合机制的认识出发,提出了功能耦合规划思想理论,确定了将方案中城市系统的整体功能耦合作为规划核心目标;针对规划编制研究的实际需求,设计了包括资源评估、规模规划、布局规划和方案评价4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基本流程及其技术方法体系,制定了包含总规、控规和修详3个层次规划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明确了各层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各类其他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并建立了各层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内容框架,初步构建了一个层级完整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6.
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载体,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基于协作式规划理论、“多规合一”理论及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福建SZ镇镇村规划联编的实践经验启示,完善基层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要严守国土规划红线,优化镇村空间格局;要明确规划发展目标,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要立足资源禀赋特色,因地制宜分类规划。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是城乡发展与转型新时期中的重要规划变革.要从城乡关系与全域规划的角度,来对国土空间规划中有关于城乡关系治理方面的内容建立新的认识.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乡的协调关系既不是相互独立,也不是简单融合,而是将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直到完全消除城乡在社会中的不平等观念,以此达到城乡协调.本文以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协调的新含义为指导背景,对城乡协调度的基本单元与评价标准进行了新的界定,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城乡发展情况构建城乡协调度的评价体系,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协调发展研究提供可靠的建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城市,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了大胆的、系统的论证和研究,形成的规划草案正在上报审批中.本文结合最新的政策和技术标准,参考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总结各类规划的优缺点,从"编什么,怎么编"入手,对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内容和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技术浪潮推动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双重影响下,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必然面临思维、技术等方面转型升级的挑战。为将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梳理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和要求,研究了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数字化技术框架,从加快转变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数字化思维、探索形成转型发展模式、搭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时空数据资源中心、形成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电子“一张图”和健全一体化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对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如何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区域开发保护格局是指导区域开发的总抓手。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不断健全,省级层面的国土空间开发须要尊重国土空间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综合评价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类影响因素的“守”与“变”。明确在国家两个一百年目标体系下,省域国土空间开发要体现战略性和协调性,注重科学性,具有操作性和调控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1982~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运用人口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和人口重心等指标,分析了藏东南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呈稳定的“西北密集、东南稀疏”态势,人口与主要城镇集中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沿岸河谷和高等级道路两侧;城镇人口重心常年处于巴宜区内,总人口和农村人口重心均自东南向西北方即向巴宜区移动汇集;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渐趋形成“一核、两高、多低”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不同等级城镇职能缺位、城镇用地扩展受阻严重制约城镇化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支点,特色城镇为依托的3级城镇化发展体系,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将有效推动林芝市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广西县城建设与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陆川县陆城镇为例 ,认为广西县城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强 ;对城镇的建设重视不够 ,管理水平落后 ;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和明确的发展战略 ,布局欠合理 ,功能分区不明确 ,建设用地效益低 ,环境建设不受重视 ,生态条件差 ;信息化设施发展滞后。建议广西县城建设应着力提高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科学选择城镇发展模式与城乡一体化战略 ,以富于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对城镇建设与发展进行指导和控制 ;正确处理县城与县域其他城镇的关系 ,构建科学的县域城镇体系 ,促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实现 ;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加大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化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 ,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县城总体规划深度不够的情况,结合衡山县城的实际,对县城总体规划内容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层次的扩充、扩展.重点加强了城市发展规划,深化了总体规划阶段的城镇体系规划;总体布局上重点解决了规划结构、城市防洪、道路交通和景观风貌规划问题,引进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部分内容,创新了城市规划原理、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4.
运用分形理论,对县域层面上的无棣县城镇体系的随机聚集度进行了研究.通过聚集维数的计算,得出了无棣县城镇体系的随机聚集特征.结果表明,无棣县城镇体系聚集特征明显,以无棣镇为中心,呈扇形分布,而无棣镇并不位于县域中心,只是位于西南一隅;县域内各乡镇按照距离县城的远近,分为3个不同的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中心城镇无棣镇的同时积极培育次级中心城镇柳堡镇,形成无棣—柳堡发展轴线;重点加强周边城镇之间的道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黄河三角洲县域海洋开发基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城镇体系空间相互作用原理,运用分形理论,以位于武陵山区的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重庆市秀山县为研究样本,采用关联分维数对山区县域城镇体系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进行了县域交通网络分形分析,结果显示:山区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城镇体系规模等级较低,中心城镇(特别是县城)首位度不高,属于低首位度城镇.对其他乡镇的带动辐射职能不够突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不平衡,呈现主要城镇沿交通布置;系统内部交通通达度差,制约了各乡镇之间的经济联系度.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作为生态环境规划的一个方向,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根据德州市武城县李古寺社区规划实例,对该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中植被选择、不同环境下绿化景观设计及各种时空下植物组合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构建小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 GIS 空间分析研究徐州小城镇发展质量的水平与格局。结果表明:徐州小城镇发展整体质量水平较高;具有鲜明的核心外围式和沿主要交通带分布的格局特征;在整体和局部上有正向空间关联特征,但大部分乡镇表现为无显著性空间相关性,城郊地带的小城镇发展相对缓慢,县城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弱,县城边缘成为小城镇发展质量低谷地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框架与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依据。在梳理国土空间规划既有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理论框架将“空间的理论”与“规划的理论”按照“以人为本、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持续发展”等4大理念进行整合,将人居环境科学的5项原则、5个系统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五级三类体系进行统筹;技术体系涵盖国土空间规划中非常重要的国土资源“双评价”、“三线四区”划定以及规划管理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9.
尹泽凯  谭立峰  贾琦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5):14743-14751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及土地利用行为的不断变化,生态环境遭受不断干扰和破坏,生态系统承载力逐渐减弱。山区是生态系统最为脆弱的地理类型之一,对其因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价值响应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基于遥感卫星影像解译获得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利用生态系统因子权重赋值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豫西嵩县1990至201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及其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结论表明:(1)嵩县草地面积变化幅度最高,耕地面积增幅最高,未利用地变化率最高,建设用地和水域增幅明显。(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现出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减少的趋势。其中,林地、水域、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简称ESV)变化过程整体相似,均在1990至2000年间出现小幅增长趋势,随后持续缓慢下降。水文调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气体调节、净化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价值超过87%,对嵩县土地生态系统产生决定性作用。(3)ESV整体呈现出以下特征:陆浑水库及伊河流域为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片区,南部片区的ESV值稍高于北部片区,区域差异显著。在县域内,ESV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强的自相关性,且在2010年以后出现持续增强的趋势。随着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农田耕地持续开垦,ESV损失片区开始在各乡镇蔓延,其主要原因是嵩县城乡规划政策、产业定位等。  相似文献   

20.
以宁波市宁海县为例,以社会网络分析为基础理论,利用Ucinet6.0对宁海县旅游大数据平台中的节点线路模块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Arcgis10.3空间可视化手段,探究微观尺度旅游流移动规律以及由此形成的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并解析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宁海县旅游流的整体密度较高,呈现出由城区中心节点向周边乡镇次级中心扩散趋势;城区中心的大观文化园和柔石公园等文娱休闲类节点是重要的旅游流集散枢纽,对其他乡镇旅游节点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次级观光游览类节点是宁海县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交通是影响宁海县旅游流空间集散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归纳出旅游流空间集聚、空间扩散、空间联动效应,并据此提出构建全域化旅游网络空间新格局,打造特色鲜明的多目的地旅游精品线路,以及构建多元化旅游交通网络新体系等,旨在将宁海县打造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