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北下庄岩体岩石化学特征与铀成矿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粤北印支期下庄岩体岩石具有富硅(SiO2 =69.13% ~73.39%,平均值71.73%)、富碱质(K2O+ Na2O =7.49% ~8.69%,平均值7.97%)等特征,w(K2O)/w(Na2O) >1,铝饱和指数(ASI)为1.01 -1.21,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及过铝质岩石系列,以上特征表明,岩体属于典型...  相似文献   

2.
大敖包沟铜镍矿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南缘,其发现是近年来该区带找矿的重大突破.已发现岩体具有全岩矿化特征,初步划分3个岩相,由橄榄辉石岩、辉石岩和辉长岩组成,岩石w(Si O2)集中于44.2%~49.1%,具低铝、低钛、低碱、高镁、高铁特征,m/f=1.73~6.10,平均4.05,属于铁质超镁铁质岩.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岩石具有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LREE、U、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以及较高的w(Zr)/w(Y)(0.83~6.41)、w(Ta)/w(Yb)(0.14~0.19)和较低的w(Zr)/w(Nb)(2.65~31.92)地球化学特征.岩石ΣREE=28.25×10-6~45.87×10-6、(w(La)/w(Yb))N=2.56~10.06、δ(Eu)=0.76~1.06,具有LREE相对富集特征.综合大敖包沟岩体地质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推断大敖包沟岩体可能形成于塔里木板块东南缘一个大陆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陇东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地貌部位(塬面、梁坡、沟台)的人工刺槐林地和林间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在同一坡向的7个样地上2018年4-10月对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进行监测,分析不同地貌部位林地和草地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特征与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貌部位林地和草地土壤w(水)差异很大,塬面:林地>草地;梁坡:表层(0~40 cm)土壤w(水)林地>草地,深层草地>林地,但二者很接近;沟台:浅表层(0~20 cm)林地>草地, 20 cm以下土壤w(水)草地>林地;林地和草地土壤w(水)随时间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6月缓降, 6-7月急升, 7-8月速降, 8-10月缓升, 6-8月变化幅度最大,其中梁坡林地土壤w(水)比其余两种地形更早的在5月开始回升,表明塬面树木较草本具有更强的涵养水源的作用,更适宜种植刺槐,梁坡更适宜种植林木,沟台则种草优于种树.  相似文献   

4.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奈曼凹陷奈1区块源岩与原油的族组分、饱和烃GC-MS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奈曼凹陷奈1区块源岩与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进行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油与九下段源岩的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峰形呈双峰态,主峰碳为nC23,次主峰碳为C17,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w(Pr)/w(Ph)分布在0.36~0.53;甾烷以规则甾烷为主,孕甾烷、升孕甾烷、重排甾烷含量偏低,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C29甾烷w(20S)/w(20S+20R)和w(ββ)/w(αα+ββ)分别为0.27~0.49和0.23~0.39;萜烷以C30藿烷系列为主,三环萜烷比较发育,重排甾烷含量低,伽马蜡烷含量高,在原油样品中检测出含量较高的β-胡萝卜烷,w(Ts)相似文献   

5.
对湖南茶陵锡田和邓阜仙复式岩体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进行岩相学、锆石及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以探讨其源区可能的差异对钨锡多金属成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锡田与邓阜仙二云母花岗岩均显示为高硅、高铝、富碱特征,较高的10 000w(Ga)/w(Al)(分别为3.58~4.20和2.04~4.11,w为质量分数)指示其为A型花岗岩;w(Nd)/w(Th)15和w(Th)/w(U)1特征指示两者为壳源,但锡田岩体较邓阜仙岩体含磷低,更富稀土元素,其Eu负异常(δ(Eu)=0.03~0.04)较邓阜仙岩体(δ(Eu)=0.24~0.85)更显著,轻重稀土分馏程度更低,其稀土配分曲线呈"对称"型,而邓阜仙岩体为"右倾"型;由锆石组分计算的锡田与邓阜仙岩浆结晶温度分别为823~945℃和613~922℃,氧逸度lg(fo_2/10~5 Pa)分别为-14.7和-16.8,表明两岩体均为形成伸展背景下的A型花岗岩,是元古宙地壳部分熔融产物;源区以碎屑岩为主,锡田岩体源区应更富火成岩,这表明同为壳源,且同期、空间相邻岩体仍可存在源区和成岩环境的差异,这种物源背景差异对成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尕林格铁矿床成因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尕林格矿床发育大量与铁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表明石英二长闪长岩的年龄为228.3土0.5 Ma,石英二长岩的年龄为234.4±0.6 Ma.地球化学特征也较为相似,SiO2质量分数中等(58.4%~64.3%),w(FeOT)/w(MgO)偏低(0.62~1.38),A/CNK值(0.52~0.86)<1,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中等—强烈的负Eu异常(δEu为0.33~0.82),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Sr,P,Nb,Ta,Ti等),w(Rb)/w(Sr)为0.12~0.39,具有壳幔混合Ⅰ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石英二长闪长岩的εHf(t)为-4.15~3.44,T2DM为1042~1523 Ma;石英二长岩εHf(t)为-5.06~1.7,T2DM为1157~1587 Ma,二者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可能为壳幔混合岩浆作用的结果.综合研究认为尕林格铁矿床中三叠世岩体为东昆仑218~242 Ma俯冲—碰撞转换阶段,地幔底侵古老陆壳,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花岗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混合作用的产物,中高温岩浆流体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是矽卡岩型矿体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七宝山花岗斑岩岩体产于湖南浏阳境内,出露面积约2 km2,其形态十分复杂,铷、锶、钾、氢同位素年龄为(184~227)×106 a,岩石具斑状结构.其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约35%)、正长石(约30%)、钾长石(约28%)及黑云母(约7%)组成.化学成分中,SiO2偏低(w(SiO2)=70%),CaO含量极低,富钾贫钠(m(K2O)/m(Na2O)=4.2),铝过饱和(w(Al2O3)=15.83%);岩体分异指数高(DI=80),稀土元素总量偏低,w(REE)=(158.31~176.97)×10-6,轻稀土含量大于重稀土含量,w(LREE)/w(HREE)=16.97~19.02,δEu为0.88~1.02,无异常,与同熔型花岗岩相当,成矿元素Cu平均含量为1*!800 g/t,为世界花岗岩平均含量的90倍,总体富铷贫锶,w(Rb)/w(Sr)=4;岩体Co,Cr,Ni等元素含量高于世界花岗岩中的平均值,岩体属壳幔同熔型成因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安徽巢北地区坐落着一个"M"型的山脉,近年来对该地区的构造、地层和古生物化石已有很多的研究积累,但对于岩浆岩,由于分布和发育有限而研究程度较低。文章应用LA-ICP-MS锆石微区分析技术对该地区出露的岩体进行了精确定年。结果显示,岩体中含大量岩浆成因锆石,以高的w(Th)/w(U)比和振荡结晶环带为特征。样品中16个测点的n(206Pb)/n(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00.8±1.3)Ma,代表该岩体的形成年龄。巢北地区位于下扬子北缘,近年来关于下扬子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研究的年龄数据尚无小于100 Ma的报道,而在本区西侧紧邻的郯庐断裂带南缘上,其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介于132~103 Ma之间。因此,巢北地区侵入岩在时代和成因上,和郯庐断裂带的联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9.
安徽霍山陈家湾岩体位于北淮阳东段,侵位于古生代佛子岭岩群中。文章对陈家湾岩体进行了地质特征、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陈家湾岩体形成于(124.5±2.7) Ma,属于大别造山带北淮阳地区130~125 Ma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陈家湾岩体SiO_2、Al_2O_3及碱质含量中等,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该岩体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较低,w(Rb)/w(Sr)和∑LREE/∑HREE比值均较高,呈较轻微的Eu异常,岩浆源于有少量地幔物质混入的地壳源区,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较显著的结晶分离作用。区域成岩成矿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陈家湾岩体是在早白垩世古太平洋西向俯冲背景下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西大厂矿田侵入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探讨岩体的成因、演化以及成岩成矿的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其质量分数w(LREE)=(28.25~144.85)×10-6,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w(HREE)=(4.28~14.75)×10-6,总稀土(REE)质量分数w(ΣREE)=(32.53~159.6)×10-6,w(LREE)/w(HREE)=6.22~12.33,δw(Eu)=0.29~0.71,δw(Ce)=0.94~0.97,w(Gd)/w(Yb)为1.61~2.31,w(Sm)/w(Nd)为0.16~0.23,w(Eu)/w(Sm)为0.10~0.24,w(La)/w(Sm)为6.06~9.41,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大厂矿田侵入岩体略贫硅,属于过铝质-强过铝质岩石系列。大离子亲石元素质量分数相对稳定,非活动性元素质量分数偏高,高场强元素(HREE)相对亏损。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一致性较好,表明不同侵入体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岩浆来源及其历史演化。岩体包含地壳以及上地幔的成分来源,岩浆活动受上地幔和地壳的影响,属壳-幔联合作用的产物。岩体可能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是壳幔混熔的结果,主要形成于碰撞造山以及板内构造时期,特别是碰撞造山向板内环境的转换时期以及拉张性质的构造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对沉积环境反映敏感的镁(Mg)、钙(Ca)等主量元素,锶(Sr)、钡(Ba)、铜(Cu)、铷(Rb)、钒(V)、铬(Cr)、镍(Ni)、钴(Co)等微量元素,结合δ~(13)C_(VPDB)、δ~(18)O_(VPDB)数据及沉积学特征,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的古气候、古盐度、古水深、氧化还原环境等古环境参数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主、微量元素含量频繁波动,反映上干柴沟沉积期古环境的不稳定性,w(Sr)/w(Cu)、w(Sr)/w(Ba)、w(V)/(w(V)+w(Ni))、w(V)/w(Cr)、w(Ni)/w(Co)等值反映上干柴沟沉积期气候从干旱逐渐趋于温暖湿润、水体逐渐变深、沉积水体为分层不强的氧化-弱还原过渡的陆相淡水沉积环境。沉积学证据表明:研究区从反映还原环境的灰色含砾砂岩到反映氧化环境的棕红色砂岩、棕灰色粉砂岩及棕红色泥岩均有出现且呈互层发育,干旱湿润气候呈交替频繁变化,造成了湖平面升降频繁,湖盆表现为高频振荡性特征,水动力条件及水体深度变化较大,砂泥岩多呈互层状分布,为有利储盖组合的发育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不同玉米淀粉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了以玉米淀粉为糖源的不同淀粉水平(w为10%、15%、20%、25%、30%、35%)对初始体质量为(0.96±0.02)g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体营养成分组成、肝胰脏显微结构和肝胰腺脂肪合成酶的影响。实验饲料中w(蛋白质)为38%;w(脂肪)=5%。实验在室内循环水族箱内进行,实验用水为天然咸淡水(盐度:6‰~14‰),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箱30尾虾,饱食量投喂。实验结果表明:w(淀粉)=15%实验组对虾的增质量率、SGR最高,分别为45362%和3.06,与w(淀粉)=10%和w(淀粉)=20%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w〖WTBZ〗(淀粉)=10%组的对虾成活率最高(96.67%),w(淀粉)=25%组最低(66.67%);w(淀粉)在25%~35%时,对虾的增质量率、成活率、SGR显著低于w(淀粉)为10%、15%和20%组(P<0.05)。w(淀粉)=20%组的体蛋白含量最低(72.24%),w(淀粉)=30%组最高(75.27%),其余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高淀粉组体脂肪含量相对较高。从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脏组织学切片观察到,饲料w(淀粉)为10%~35%的范围内,肝胰脏脂肪无异常积累。肝胰腺中脂肪合成酶活性很低,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随饲料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总之,在饲料蛋白含量为w=38%左右时,凡纳滨对虾饲料适宜的淀粉含量(w)为10%~20%。  相似文献   

13.
稳定剂对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15℃延度、25℃针入度、软化点、黏温性、四组分分布以及薄膜烘箱试验(TFOT)老化前后60℃动力黏度比、针入度比和软化点增量,考察纳米二氧化硅(SiO2)、羟乙基纤维素(HEC)和聚乙烯醇(PVA)3种稳定剂对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性能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TFOT老化前后性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稳定剂可显著降低蒸发残留物延度,当w(SiO2)=0~1.2%、w(HEC)=0~0.18%、w(PVA)=0~0.18%时,延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且降低幅度由大到小为加入SiO2、HEC、PVA;针入度受w(SiO2)影响较大,随w(SiO2)的增大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受w(HEC)和w(PVA)的影响不大;在60~110℃内,黏度随w(SiO2)增大而增大,w(HEC)和w(PVA)对黏度影响不大;3种稳定剂对软化点及四组分分布影响不明显;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老化前后60℃动力黏度比、软化点增量和针入度比受w(SiO2)影响较大,随w(SiO2)的增大分别呈现下降、下降和增大趋势,而受w(HEC)和w(PVA)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一段盐湖相烃源岩岩样、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濮城地区沙一段原油与含油砂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含量在47.39%~65.33%,族组分碳同位素分布在-28.06‰~-26.29%e,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组分之间的同位素分馏效应较小;w(Pr)/w(Ph)小于0.5,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甾烷w(C2920R)/w(20(R+S))为0.23~0.27,w(C29ββ)/w(αα+ββ)为0.19~0.40,甾烷系列中C27含量略占优势,重排甾烷含量极低;γ-蜡烷含量较高,w(γ-蜡烷)/w(C30藿烷)在0.60左右,w(γ-蜡烷)/w(HC3122S)大于2.0,三升藿烷~五升藿烷呈"翘尾"状升序分布,反映了高盐度水体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未熟-低熟油特征.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其烃源灶为沙一段泥岩和部分沙三段泥岩.  相似文献   

15.
产于香花岭矿田的尖峰岭矿床是在湘南地区已发现的唯一一处大型花岗岩型Li-Nb-Ta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成矿作用与尖峰岭岩体关系密切,是开展湘南花岗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研究的最佳天然基地。针对湘南稀有金属花岗质岩浆演化、构造背景及其成因机制以及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成矿等问题,选取与稀有金属成矿关系紧密的尖峰岭岩体为对象,对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尖峰岭花岗岩为高硅(w(SiO2)为72.98%~77.36%,其中,w为质量分数)、过铝质(w(Al2O3)/[w(CaO)+w(NaO)+w(K2O)]≥1.11)、富F(平均w(F)=1.08%)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均呈现“逆向演化”趋势,绿泥石化可能造成部分正长花岗岩w(Na2O)极低(0.03%~0.05%);Nb、Ta、Li、Rb等微量元素富集,Sr、P、Ti亏损,w(Sm)/w(Nd)(0.27~0.32)表现出幔源花岗岩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出略微右倾的“...  相似文献   

16.
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区带发育多个大气田,但形成和分布复杂。文章通过解剖克深2和大北1超高压大气田,分析了克深区带超高压大气田的形成过程,研究了克深区带超高压大气田的成藏特征。克深区带天然气δ13 C1分布在-2.83%~-4.07%之间,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特征,天然气干燥系数都在96%以上,组分偏干。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0%~9.0%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1~0.10)×10-3μm2之间,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断裂运移通道和圈闭形成于库车期,形成时间晚。总之克深区带具有晚期快速高效一次成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中祁连东段上莫吉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意义,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测得上莫吉二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为(922.3±5.3)Ma(MSWD=0.037);岩石中SiO2含量为70.92% ~75.00%,Na2 O+K2 O含量为5.18% ~7.66%,山德指数(A/CNK)为1.049~1....  相似文献   

18.
周杰  王逢睿  王捷  赵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8):12194-12202
水-岩作用是岩体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分探查是研究其水-岩作用的基础。利用微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性探查石窟岩体水分来源、水分分布及水分的时空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微波测湿技术可有效探查浅表层石窟岩体的水分来源和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长期监测条件下,可测试不同深度岩体水分变化的时空特征,同时能够可视化展示石窟岩体水分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微波技术为石窟岩体水分探查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便捷可靠、无损检测、可视化探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制备一种可回收的磁性复合纳米光催化材料CoFe2O4/g-C3N4,并对其表面形貌、元素和化学组成、比表面积、官能团特征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以环丙沙星(CIP)为代表性污染物,在不同温度(300℃,400℃和500℃)和复合比例(CoFe2O4:g-C3N4=10%,20%和40%,w/w)条件下,考察磁性CoF...  相似文献   

20.
对贺兰山北段似斑状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及其源岩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似斑状花岗岩具有高物质的量比即n(Al_2O_3)/n(Na_2O+K_2O)(记为A/CNK,为1.18~1.29)、低FeOt和MgO质量分数比即w(FeOt)/w(MgO)(小于10)、低P_2O_5(质量分数为0.15%~0.22%)和高K_2O(质量分数为5.09%~5.86%)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w(La)/w(Yb)]N=10.4~153.6),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19~0.49);同时,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和R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Hf和Ti等。似斑状花岗岩与孔兹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应为孔兹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较低的w(CaO)/w(Na2O)、较高的w(Rb)/w(Sr)和w(Rb)/w(Ba)暗示孔兹岩的原岩应为泥质岩或是以泥质岩为主的、成熟度较高的沉积岩,反映其当时的沉积环境应为被动大陆边缘,而非活动大陆边缘。似斑状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922±31)Ma,与孔兹岩带内所记录的1.92~1.90Ga期间的岩浆-变质事件相吻合,可能反映了构造体制由碰撞挤压到伸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