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6月2日下午,我校与弘信创业工场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移动互联、智能应用(机器人)、环保、健康(基因检测)、创新金融、企业级服务等领域,构建专业一产业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并将携手共建创新创业基地,为厦门地区大学生提供项目孵化和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是双方合作的重点之一。校企双方将联合集美区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该基地将力争建设成福建省创新创业基地,面向厦门及周边地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孵化、资金和运作等方面的创业服务。双方还将开展科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校企将在健康数据分析、数控技术研发、纳米光学材料研究等方面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合作攻克  相似文献   

2.
<正>3月初,厦门市知识产权局公布了高价值专利组合培养方案评选结果,我校与相关企业联合申报的2个项目喜获立项资助,每个项目资助总经费300万元。资助经费将分三期划拨,其中首期资助经费30万元。我校此次获批立项资助的的2个项目,一是我校与华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厦门首创融合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合作的"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另一是我校与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拾贝知识产权服务有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0月19日,由我校联合厦门市多家行业企业共建的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城市创新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该研究院是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研究与社会服务机构,它将通过各协同单位的深度合作,为厦门市以及省内外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到来,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当前热点,校企合作的培养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通过与美美电池有限公司协同合作为例,制定以"双导师制"、"人文教育"、"爱心教育"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校企协同合作,达到"创新育人"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粤高校与台资企业合作,共同发展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归纳智能制造有关研究基础上,对两岸智能制造发展的产业基础、政策规划、范畴领域、支撑平台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发展合作模式、合作领域、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提出两岸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以江苏苏州地区三坐标测量"紧缺"人才培养为载体,开展紧贴地方经济需要,职业岗位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具体分析了高职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四方面问题,重点在三坐标测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合作师资培养、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合作社会培训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实践并取得经验和成果,指出人才培养要有的放矢,要内涵提升,要职业岗位导向、校企协同,要彰显辐射和服务,要积极灵活拓展专业方向并为专业建设提供思路。研究和实践可为该地区同类高职院校开展类似探索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八年来与联想电脑售后服务企业北京阳光雨露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南京服务中心、北京源晨动力有限公司联合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成功实践,对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7月初,我校和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精图大厦举行"校企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一直以来,我校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签约后,双方将联合编写系列教材,共同培养人才;共建研发中心,共组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合作和科研攻关;整合更多的优秀人才和科研资源,增强内外合力,推进协同创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使双方在技术研发和科研创新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9.
2013年1月15日下午,我校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集美区科技局以及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就联合成立“客车及特种车辆协同创新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10.
《杭州科技》2016,(6):29-34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推进、《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等国家权威文件的发布,我国各行各业实践智能制造的各种理念、技术、方法、案例、模式不断涌现,但迄今为止,关于智能制造评价办法,尤其是智能制造水平的定量评价标准,尚未见发布. 为推动浙江省智能制造的发展,受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托,浙江大学控制学院与浙江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紧密合作,经过广泛调研,形成了《智能制造评价办法(浙江省2016年版)》.  相似文献   

11.
由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东莞工研院)、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威科)、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达华)共同完成的“高性能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制造核心装备”获得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关键,针对这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广西部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实践,提出经管类专业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五个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教学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地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校协同创新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智能制造人才需求出发,分析了传统技能人才培养的不足及转型目标,在原有理实一体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理虚实一体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模式。详细分析了理论教学、虚拟实训、智能制造车间实训3部分的建设内容和融合办法,探索了适合智能制造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与绿色制造的有效整合,在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分析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协同互补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数据驱动的绿色智能制造新模式。以产品生命周期为主线,从数据驱动的产品绿色定制化研发、基于数字孪生的主动资源配置调度、面向服务的先验维护策略、考虑资源循环的产品回收及再制造流程4个方面阐明了新模式的具体实现思路。最后,结合业务流程再造思想及物元可拓法探讨了传统制造模式向文中所提新模式转型的实施方案与关键技术,并以一个应用案例,验证了该运行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航空发动机维修人才培养为例,提出构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主体深化合作与联合培养机制,旨在进一步推进高校改革和完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苏北普通高校与药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苏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探索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苏北普通高校校企合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特征,总结归纳制药工程专业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征。提出实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思路、举措及实行"通识教育+主干课程+实践环节"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专利能力决定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从专利申请时序、发明专利质量、专利申请机构类型三个方面对比分析苏州、北京、上海、深圳及南京五个城市2010-2019年的智能制造专利技术情况。发现苏州智能制造业存在技术分布不均衡、技术特色不明显以及合作机制有效性不强等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发挥国家制度优势,集聚优势资源,攻克技术难关;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加速技术转化;强化信息化服务,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力争嵌入国际技术网络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高校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高校不仅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渠道,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从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着眼,从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需求出发,分析高校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策略,以此推动专业改革建设,为制造强国背景下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林晨 《杭州科技》2021,(2):63-64
2020年6月,杭州市科技局与浙江大学组织了"浙江大学服务杭州企业专项行动"暨市校战略合作"专家进高企"活动启动仪式.会上,杨克己教授与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结对.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被认定为省级隐形冠军企业、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是一家致力于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昊科技能充...  相似文献   

20.
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谷智能"或"公司")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孵化的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领先的智能制造感知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切实落地"政府支持、院校协作、企业成果转化、市场反哺"这一完整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的标杆性企业,为推动广东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