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是微机备自投装置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一趋势,采用基于组态软件的一体化工控机来实现中低压一体化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方案非常可行,将传统的微机型备自投装置内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任务分配给外部的中压微机保护装置和低压智能断路器来完成,在这些智能保护装置之间采用Modbus通信,备自投装置中的CPU只需进行备自投逻辑判断,简化了程序的设计,也使得外部的接线更加简洁。  相似文献   

2.
在科技的引领下,5G电力应急通信迅速发展,相关技术逐渐成熟.5G电力应急通信装置,属于多种技术的集成,主要借助无线宽带原理实施多网融合,与此同时应用干扰抑制等方法,实现安全保密.站在通信机制角度分析,基于5G技术的通信装置功能强大,可以实现5G与4G高质量的兼容,在此前提下,确保网络优选达成.同时,通过多种路径,实现运...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硬件、软件、组网应用及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了5G电力应急通信装置。5G电力应急通信装置具有一款多端口多模组的融合网关,并采用多模融合、抗干扰等技术,实现了5G网络与电力无线专网以及其他网络的兼容,可依据无线信道质量选择无线网络,支持动态路由,能够为电力数据回传提供可靠高速的无线传输通道,满足了应急救援指挥行动的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硬件、软件、组网应用及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了5G电力应急通信装置。5G电力应急通信装置具有一款多端口多模组的融合网关,并采用多模融合、抗干扰等技术,实现了5G网络与电力无线专网以及其他网络的兼容,可依据无线信道质量选择无线网络,支持动态路由,能够为电力数据回传提供可靠高速的无线传输通道,满足了应急救援指挥行动的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爆炸性增长,无线网络呈现出异构化、超密集等特性。协作通信具有可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5G移动通信网络中。从中继选择、转发方式和收发机增益等不同角度对中继网络模型进行分析;介绍了5G协作通信系统下的网络模型,如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网络、超密集异构网络和设备间通信网络等,并对不同网络模型下的应用场景进行阐述;对5G协作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优化模型和中继选择算法进行了类比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基于中继协作的5G通信系统网络中尚存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张晖  佘蕊  张宁池  王艳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5):10746-10754
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5G)通信技术应用于配电网自动化和差动保护领域,为配网的故障精确定位、隔离与恢复供电提供了新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5G配网建设领域的技术经济学分析并不多,许多投资运营商仍对其成本持怀疑态度.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基于网络拓扑结构5G通信的配电网...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它是基于互联网延伸生成的,而其在电力行业中所表现出来的万物互联形式,便是“泛在电力物联网”。从本质上讲,这是通信网和电力网相融合的产物,也是推进能源互联网的一项重大举措。随着5G移动通信的出现,因其低功耗、低时延以及高宽带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将5G通信技术应用到泛在电力物联网中,可以实现配电系统中的精准控制、动态监测以及降低损耗等效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新能源接入对配网结构与传统区段定位的影响,提出了5G通信架构下适应新能源接入配网的区段定位方法。该方法以配网主辅断路器划分Ⅰ、Ⅱ类区域,并结合5G通信网络边缘计算部署与下放功能, 构建适用于区段定位的多种5G通信架构,提出基于方向比较的区域故障定位判据和基于开关函数的区段故障定位判据。应用5G网络切片技术,对Ⅰ、Ⅱ类区域分别设计基于5G通信的故障定位实现方式。结合IEEE-119节点配网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配电网中分布式新能源发电装置的接入,使得传统三段式电流保护难以实现。而差动保护需要敷设光纤,其建设、维护成本高,难以大范围应用。通过5G通信的超低时延特性,实现差动保护数据传输通道,有利于解决上述光纤成本高的问题。但5G通信数据传输时延和时延抖动的不确定性,对保护动作判据计算的准确性产生不利影响。针对于这一问题,利用动态时间规划(DTW)算法对电流采样序列时间轴变化具有容差性这一特点,构建基于DTW距离的差动保护判据,消除传输时延和抖动对差动保判据计算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了算法中参数选取对结果的影响,并验证了基于DTW距离的差动保护判据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无线携能通信(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技术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同时可实现传统网络的节能减排,为网络提供了更智能的自治能力、更广泛的覆盖范围、更高度集成的系统能力等美好前景.针对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从资源优化分配和安全传输的角...  相似文献   

11.
将软开关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开关电源中,可以减小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提高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和效率,减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文中阐述了该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零电压谐振型开关电源的几个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铁路分组数据通信网的用户设备入网接口规程,网络业务及可选参数,入网方式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低压电网通信信道的时变脉冲响应,以线性系统理论为基础,从电力网络中电磁波的传播模式着手,根据信号多径传播的实际特点,推导出了低压电网信道的时变脉冲响应,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实际通信系统分辨率有限的条件,得到了脉冲响应的离散形式,有利于进行实验测量和计算机仿真模拟。  相似文献   

14.
负荷大小变化较大的配电网,在大负荷时升高电压,轻负荷时降低电压,可使配电网的网损降低。因此,合理调整主变压器分接头即可达到配电网降损的目的。文章通过理论分析给出对应某一负荷下,配电网经济运行电压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力线通信技术在宽带接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PLC技术的原理和特性,并与其它接入技术进行了比较,结合电力线既传输电能又传输数据的特点,对PLC数据传输技术进行了探讨,高速PLC利用既有电力线,无需重新布线即可组成小区配电变压器供电范围内的宽带接入网,PLC技术可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视频、语音服务,从而形成包括电力在内的"四网合一".  相似文献   

16.
低压配电物联网是智能配电重要的基础设施,但现存多种低压台区本地通信技术,难以选择适从。介绍一种新兴的基于802.15.4和IPv6的适合低压配电物联网的无线射频网状网技术,从理论上分析其传输性能,且与其他技术对比分析其技术优势,并报道其在低压配电台区的实地试验。试点工程结果表明,此技术读取用户电能表及低压线路采集传输单元(collect transfer unit,CTU)的成功率最高可达99%,最低可超过88%,所测试的几种业务可在超过80%的天数内读数合格,拓扑识别率可达到100%。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此技术适合低压配电物联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6~10kV配电网电压不对称的校正问题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提出了校正电路和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在理论上阐述了电压校正和功率因数补偿两者统一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对电厂厂用电源切换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电厂机组启动过程中,启动/备用变与厂高变切换过程中各种可能运行工况对机组安全并网的影响,以及机组在短时间并网切换厂用电过程中并网线路发生故障时,对系统及电厂机组带来的影响,针对2台60万kW级机组的厂用电源切换进行了系统论证,通过相关电气计算分析,验证了起备电源方案的合理性,提出了电厂机组切换厂用电的合理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