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实验动物为4~30日龄幼兔,侧脑室注射东莨菪碱对4~15日龄幼兔的迷走──加压反应有增强效应,对20日龄左右幼兔的迷走──加压反应无明显作用,对25、30日龄幼兔的迷走──加压反应表现程度不同的抑制效应.提示,家兔在个体发育初期,中枢胆碱能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迷走──加压反应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贝氏高原鳅肾脏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贝氏高原鳅肾脏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肾脏的发育可分为前肾形成期(历时7 d左右)、生中肾桥形成期(历时12 d左右)、中肾肾小管芽和幼稚肾小管开始形成期(历时10 d左右)、中肾发育期(历时3个半月左右)、头肾形成期(历时35 d左右)共5个时期.前肾的发生始于出膜之前,解体于出膜后135 d左右;中肾的发育始于出膜后8 d左右,于出膜后135 d左右成熟.发育特点是中肾发育成熟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前肾单位在中肾单位开始行使功能后仍维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幼兔生长期生长性能和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功效.试验结果表明,70日龄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率达到13.3%;105日龄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率达到13.9%,105日龄比70日龄增重效果更加明显,并提高了幼兔的生长速度.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幼兔专用预混料大大降低了幼兔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并降低了兔群消化道疾病发生,提高了成活率,为微生态制剂在幼兔饲料中的添加应用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5~65日龄新生家兔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各类白细胞的形态变化作动态观察,并将各有关指标与成年兔的相应指标作了比较。结果指出,15日龄新生兔白细胞总数略低于成年兔,且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较多,而淋巴细胞数量较少;25日龄前后白细胞总数与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达到最大值,此后便趋减少;45日龄前后白细胞总数明显降低,稍后,又趋回升;从15日到65日龄淋巴细胞在数量上稳定增加,在形态上渐趋成熟。结果提示,15日龄新生兔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较弱;25日龄前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最强,随后即趋下降并渐为特异性免疫功能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实验记录了4~30d龄家兔的迷走-加压反应,结果显示,家兔在个体发育初期,随着年龄增长,迷走-加压反应的潜伏期逐渐缩短,加压速度加快,加压幅度和加压持续时间不断增高和延长,单相加压反应比例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提示:幼兔生后初期迷走-垂体后叶通路已初步形成,其结构与功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胎后发育的体温调节和产热能力,对其出生后1~42日龄幼仔的体温和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日龄和7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体温和RMR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14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在低温条件下(5℃、10℃)体温相对较低,此时RMR已有明显的增加:7~14日龄是其体温调节能力快速发育的时期;21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在低温条件下RMR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点的RMR,28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RMR在高温(35℃)条件下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5日龄和42日龄时,能判断高山姬鼠幼仔热中性区(thermal neutral zone,TNZ)在22.5~30℃之间,接近成体水平。以上这些结果说明,高山姬鼠幼仔在胎后发育过程中,为维持恒定的体温,不同发育时期产热机制和能量分配方式不同,发育早期,生理性产热较弱,能量主要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离开母体后,其恒温能力及产热调节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应用光镜、电镜技术,对人工感染兔出血症病毒(RHDV)的成年兔、30~40日龄幼兔以及自然感染死亡病例的各种组织器官进行了病理形态学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成年兔对本病毒易感,表现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典型变化,而30~40日龄幼兔则易感性低,缺乏特征病变。在患兔的肝细胞中观察到病毒粒子呈散在或聚集成包涵体样存在于核内及胞浆中,佐证本病毒为DNA病毒。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静脉注射药物、切断迷走神经与破坏星状神经节等方法探讨1~12日龄幼兔心血管系统α~-受体的发育与迷走神经系统机能作用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生后1日龄幼兔的心血管系统就存在肾上腺素能α~-受体。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中含有对α~-脏受体有兴奋作用的肾上腺素能纤维,并通过其末稍分泌的类肾上腺素物质影响α~-受体的活动。α~-受体与β~-受体间通过拮抗作用的关系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产后1日龄、10日龄、25日龄、45日龄及60日龄(成体)5个发育阶段的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中雌二醇(estradiol,E2)的表达.结果表明:1日龄,睾丸生殖母细胞有E2阳性表达.10日龄,生殖母细胞E2表达减弱(P<0.05).25日龄,E2表达主要见于精子细胞.45日龄,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有E2表达.60日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中均有E2表达,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表达较强,精原细胞表达较弱.在胚后发育过程中,1日龄和10日龄间质区细胞的E2表达最强,25日龄和45日龄E2表达减弱,60日龄E2表达最弱(P<0.05).1日龄至60日龄附睾上皮细胞和连接组织均有E2表达,60日龄附睾管内有大量精子,且有明显的E2表达.这些结果说明,棕色田鼠从出生到性成熟过程中,生殖细胞和间质细胞有E2生成.在精子发生的各阶段,雌激素通过其受体可能对生精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有直接调控作用,对间质细胞的发育也存在着调节作用.同时,附睾的发育和精子的成熟也受到雌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南方鲶幼鱼血细胞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南方鲶 (Silurusmeridionalis)幼鱼肝脏、脾脏、头肾和肾脏中血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观察 ,发现白细胞主要在头肾和肾脏产生 ,肝脏和脾脏是红细胞发生的场所 .由原始型血细胞到晚幼血细胞 ,细胞由小到大 ,然后再变小 .鱼类血细胞分化水平相当于哺乳动物晚幼血细胞时期 .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游泳运动和增龄对小鼠肾脏细胞凋亡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8月龄昆明种系健康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运动组、增龄对照组,另设2月龄青年对照组.运动组的运动方式为游泳,共训练6周.结果显示,增龄小鼠肾组织中SOD活性与青年对照组相比下降,MDA含量升高,肾脏细胞水平凋亡升高,游泳运动可明显升高增龄小鼠肾组织SOD活性,抑制增龄小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水平.由此认为,增龄可改变小鼠肾脏细胞凋亡及自由基代谢水平,游泳运动可改善小鼠肾脏随增龄而出现的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侧脑室注入酚妥拉明和心得安对4~30日龄兔的迷走-加压反应有明显的阻断作用,迷走-加压反应显著减弱.揭示家兔在个体发育初期的迷走-加压反应形成中,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系统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暗环境下晶状体的发育情况,明确光对晶状体发育的影响。方法:取20日龄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缝合单侧眼睑;饲养30天后,取双侧晶状体;用微量电子秤测得晶状体的重量;在显微镜下用千分尺测得晶状体左右径及前后径;观察晶状体透明度及形状;应用配对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50日龄大鼠未缝合眼与20日龄大鼠晶状体比较,重量和左右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后径无显著增加。50日龄缝合眼大鼠晶状体与50日龄未缝合眼及20日龄眼比较,晶状体重量、左右径和前后径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大鼠晶状体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左右径变小,前后径无显著改变;在暗环境下发育,晶状体前后径增加,这可能是近视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获得大鳞副泥鳅幼体,采用石蜡显微切片技术对幼体性腺发生、分化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是在出膜后14 d出现了未分化性腺,卵巢分化始于25日龄,到45日龄分化完全;精巢则是分化于30日龄,于75日龄分化为I期精巢.卵巢分化早于精巢.从性腺分化开始,将要发育为卵巢的性腺还表现为体积快速增大,向体腔中间靠拢,横截面变宽,而将要发育为精巢的性腺则呈两端尖中间稍突的梭形,增生并不明显,这些特征可能与雌雄性腺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分化速度有关,可以作为大鳞副泥鳅性腺早期分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p53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E9日龄至E14日龄昆明种正常小鼠胚胎为材料,利用质粒扩增的、地高辛标记的基因探针在组织切片上进行DNA-mRNA 分子原位杂交,研究了p53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p53基因不参与E9和E10日胚胎发育中的器官原基形成,参与器官的进一步分化成熟过程.这些器官主要有眼、脑、心、肺、脊柱和面颌骨,肝组织的发育与其无关; p53基因一方面参与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周期调控,另一方面也参与了某些与细胞周期无关的过程;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7周龄、10周龄、12周龄和16周龄的腔上囊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和12周龄是腔上囊及其淋巴上皮滤泡发育的3个代表性阶段。26日胚腔上囊组织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胚后3周龄腔上囊进入发育高峰。胚后12周龄腔上囊出现退化。综合分析光镜和电镜的观察结果,以及不同分化阶段淋巴细胞的数量统计,表明胚胎后期及胚后腔上囊发育过程中,分化早期的前淋巴母细胞和淋巴母细胞在细胞群中的优势逐渐被分化晚期的中淋巴细胞和分化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的优势所代替。  相似文献   

17.
2008年8~9月在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对大竹园管护站和鳄蜥研究中心的部分人工饲养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进行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的测定,实验鳄蜥共分为一龄幼蜥组、二龄幼蜥组、三龄亚成体蜥组、成年雄蜥组、非怀孕成年雌蜥组和怀孕雌蜥组6组.结果表明:怀孕雌蜥、一龄幼蜥和二龄幼蜥的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均显著高于三龄亚成体蜥、成年雄蜥和非怀孕成年雌蜥,而三龄亚成体蜥、成年雄蜥和非怀孕成年雌蜥间的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差异不显著.从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的年龄差异推测幼蜥发育成熟的时间跨度约为3年.建议在饲养怀卵雌体及幼体鳄蜥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由慢性肺脓肿的兔病例中分离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人工感染20~4O日龄、60~90日龄家兔的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家兔经胸腔、鼻腔感染造成的病变与自然病例相似,即纤维素性化脓性胸膜肺炎;经皮下感染引起弥漫性蜂窝织炎;经静脉、肌肉感染可产生败血症。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病变和A型所引起的病变相似。  相似文献   

19.
对兰州地区4至10月龄的新鲜胎尸568例中的1136个肾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胎儿的肾脏是分叶的,肾叶的形状、大小和数量有较大差异。其分叶的数目,从4月龄到10月龄,先是逐渐地增多,以后逐渐减少,形成一个倒“U”字形。因此,胎肾的增长可能有两种方式:一是随肾叶体积的增大而增长;另外除肾叶体积增大外,肾叶的数目也逐渐增加,但随着胎龄的增长,肾叶却有融合的趋势,故数目又逐渐减少,并且胎肾的增长以这种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20.
稀有鮈鲫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丰年虫为饵料,运用组织学方法,对稀有鮈鲫性腺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25±1)℃条件下,稀有鮈鲫卵巢分化时间明显早于精巢.卵巢解剖学上的分化发生在孵出后21d左右,其主要标志为卵巢腔的形成以及形成成簇发育的卵原细胞群;细胞学上的分化发生在35日龄左右,标志为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精巢分化的解剖学标志为输精管原基及精小叶雏形的形成,分别开始于50日龄及60日龄左右;细胞学上的分化发生在60日龄左右,标志为初级精母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