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分散剂,以水和忆醇混合溶液为反应介质,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考察了反应温度、稳定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对微球平均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乙二醇不适合作苯乙烯分散聚合的稳定剂。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浓度变大,微球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变窄,单体深度的增大会导致微球粒径的增大及粒径分布的中宽。随聚合温度的提高,微球粒径变大。  相似文献   

2.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球形度良好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并讨论了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稳定剂用量及加料方式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随着初始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大,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分布变宽;随着分散稳定剂PVP浓度的增大,微球粒径变大,分布变窄。且一次加料有助于形成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醇或醇/水混合物为分散介质,用分散共聚合方法制备了微米级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功能单体用量、介质的溶解度参数、分散剂用量及温度对共聚反应速率、转化率、共聚物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单体用量增加,聚合速率变慢,粒径增大;介质的溶解度参数增大,聚合速率增大,转化率提高,粒径减小;分散剂用量增大,聚合速率及转化率的变化不大,粒径减小;反应温度升高,聚合速率和转化率提高,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4.
亚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合成条件对快速法合成的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和分散系数的影响。方法:在保持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分别改变温度、引发剂浓度、离子强度,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PS微球。结果: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合成的PS微球的形貌,并据此测算微球粒径和分散系数。结论:温度是影响微球粒径的重要因素,在反应温度为55~80℃之间,以水为分散介质的无皂乳液聚合法可制备出单分散性很好的亚微米PS球;引发剂浓度增加,微球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当引发剂浓度过大时(≥9.93×10^-3mol·L^-1),分散系数变大,微球粒径不均匀;微球粒径随离子强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但离子强度的增大容易导致微球粒径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5.
单体浓度对大粒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苯乙烯(ST)为单体,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无水乙醇(ETOH)为分散介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了单分散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并对单体ST在体系中的浓度对微球尺寸和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S微球的粒径和分散系数均随着ST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本研究体系,通过筛选合适的单体浓度(24wt%),获得了粒径为5.2μm、分散系数为0.045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6.
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PMMA微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在甲醇中制备了含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的PMMA微球,讨论了聚合过程中的引发剂、稳定剂、溶剂体系和EGDM的浓度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交联剂质量分数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变小,多分散指数先变小然后增大;引发剂的质量分数的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增大,但粒径分布变宽;增加稳定剂的质量分数会使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均变窄;溶剂体系对微球的影响相对复杂,并不呈现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膜乳化-复乳化法制备载蛋白高分子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乙基纤维素(EC)为微球材料,牛血红蛋白(Hb)为模型药物,采用膜乳化-复乳(W1/O/W2)法制备了载蛋白高分子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微球形态及内部结构.激光粒度仪测定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膜孔径是决定微球粒径的主要因素.微球粒径随EC浓度和初乳相体积分数增大而增大。随着初乳相体积分数的增大,微球表面微孔数目减少,但孔径增大。当操作压力稍大于膜乳化初始临界压力时,可制得粒径单分散的栽蛋白高分子微球。这一结果对制备粒径单分散的栽蛋白高分子微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乙腈为溶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的蒸馏沉淀共聚合研究,制得粒径2-3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结果表明,当单体总量和BPO用量增加时,微球粒径增大,产率升高.当交联剂DVB用量增加时,微球平均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窄,产率升高.随着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的下降,粒径分布变窄,产率升高.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用长分馏柱所得的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形貌.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散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醇/水为分散介质,并二次滴加单体与分散介质混合液,制备微米级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等对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反应时间、初始单体浓度、分散剂浓度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引发剂浓度和分散剂用量是影响聚合物微球粒径主要因素.分散剂浓度增大,引发剂浓度减小,均使微球粒径减小,分布变窄.最佳工艺条件为PVP用量1.5%、AIBN用量1%、单体用量10%、甲醇用量为60%、反应时间为6h、温度为75℃、制得的微球粒径为1.8μm.  相似文献   

10.
以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为大分子分散稳定剂、乙醇和水作为混合分散介质、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研究苯乙烯的分散聚合。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聚苯乙烯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分布,探讨分散剂浓度、分散介质质量比以及引发剂浓度对于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散介质中m(乙醇)/m(水)=7.3、引发剂与苯乙烯(St)摩尔比为0.01、分散稳定剂PDMAEMA与St质量比为0.05~0.20时,制得粒径为0.5~1.0μm、粒径分布系数为0.03~0.06的粒径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乳化分散-化学交联法,以那格列奈(nateglinide)为模型药物,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那格列奈壳聚糖微球,考察各种条件对所制备微球的理化性质和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微球球形规整,粒度分布均匀,呈黄褐色,平均粒径2.054 m,载药量为9.12%,药物包封率达48.9%.XRD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内部药物主要以无定形聚集态存在.体外模拟释放结果表明,微球有良好的平稳缓释性能.其释药速率随着壳聚糖浓度增大而减慢,在酸性介质中略大于在弱碱性介质中.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可聚合型分散剂,甲醇为分散介质,研究了苯乙烯的分散聚合,制得了表面带正电荷的粒径为0.98~2.78μm,分散系数为0.04~0.25的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形貌,探讨了分散聚合过程及分散剂浓度等反应参数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t)/m(MeOH)为0.1、m(DMC)/m(St)为0.02和m(AIBN)/m(St)为0.02时,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系数最低(为0.04),粒径为2.78μm。  相似文献   

13.
单分散微球具有单分散性、比表面积大、可功能化等优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功能材料.分散聚合制备的单分散微球在同一体系下得到的尺寸有限,且第二单体的引入会导致粒径分布变宽.为了进一步增大粒径尺寸,以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为种子,采用两步溶胀法成功制备出大尺寸、可调控的多孔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  相似文献   

14.
聚苯乙烯-丙烯酸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高分子微球兼具高分子微球的表面功能性和磁响应性,是一种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分离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聚苯乙烯-丙烯酸磁性高分子微球采用分散聚合法,以Fe3O4磁流体为磁核,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为高分子壳层,制备复合微球。通过形貌和粒径、分子量及固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尺寸较小、粒径分布窄、化学稳定性好、表面含有丰富的功能基团,提高了磁性微球的极性。  相似文献   

15.
在1,1-二苯基乙烯(DPE)存在下,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初始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出含有DPE片段的大分子引发剂PMMA-DPE;然后以PMMA-DPE 为引发剂,以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n)为共聚单体,乙酸异戊酯为溶剂,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的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oly(St-alt-MAn))的微球。研究了 PMMA-DPE 的用量对聚合物微球的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采用 FT-IR, UV-Vis, 1H-NMR和 GPC 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 SEM 观察了聚合物微球的形貌。结果表明,PMMA-DPE 能够引发 St 和 MAn 的共聚合,随着 PMMA-DPE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呈增大趋势,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呈下降趋势,而粒径分布系数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以乙醇/水为介质,聚丙烯酸为分散剂的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范围在0.66-2.2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实验得出,分散介质的Hansen溶解度参数范围在26.34-31.97(MPa)(1)/(2);分散剂用量存在临界值为7.7g/L;同时还考察了反应参数,如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等对聚合反应和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以乙醇/水为介质,聚丙烯酸为分散剂的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范围在0.66-2.2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实验得出,分散介质的Hansen溶解度参数范围在26.34-31.97(MPa)(1)/(2);分散剂用量存在临界值为7.7g/L;同时还考察了反应参数,如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等对聚合反应和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乙醇 水介质中通过分散聚合方法合成了单分散性好,交联度高,粒径在3~5μ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考察了单体、引发剂、稳定剂、交联剂浓度和介质配比对粒子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联剂、引发剂浓度增大,聚合速率增大,粒径呈增加趋势;稳定剂浓度增大,粒径减小.粒径在单体浓度为100g·L-1时出现一个最小值.初步探讨了聚合方法对粒径、粒径分布及粒子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金雀异黄素/壳聚糖微球,考察了其理化性质和药物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所得微球形状较规整,平均粒径2~4μm,载药质量分数为10.5%,药物包封率达质量分数52.5%.金雀异黄素以无定形聚集态分散在微球内部.微球中的药物有较好的缓释效果,而释药速率随投料比(药物/壳聚糖)的增大而增大,随反应介质pH的增大而增大.药物在酸性缓冲环境中的释药速率大于碱性缓冲环境中的释药速率.  相似文献   

20.
以乙酸乙酯为分散介质,在回流状态下,利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不加任何稳定剂且无搅拌的情况下,制备了聚(丙烯腈-苯乙烯)微球。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共聚物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苯乙烯的加入削弱了丙烯腈的结晶完整性,从而使聚合物的熔点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苯乙烯加入量的增加,微球的粒径有增长的趋势;在不同苯乙烯浓度下获得的共聚物微球粒径分散系数值均较小,即获得了单分散共聚物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