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敦志 《科技资讯》2010,(16):116-116
钢闸门是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闸门失事过程来看,在闸门启闭过程中或小开度工作泄流时,一般都有振动现象,本文在分析闸门的振动机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闸门振动振源分析及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拱坝泄洪中孔弧形闸门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量模型材料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增强工程塑料制作闸门模型,使之同时满足水流相似和结构相似条件的要求,从而实现了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直接测量深水闸门在实验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性态以及闸门结构的应力状态,为水工钢闸门振动试验技术的改进作了一点有益的尝试。文中就某高拱坝泄洪中孔弧形闸门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情况给出了有关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水工闸门流激振动响应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作用在闸门上的水动力荷载分解为闸门无振动时的水流脉动压力和由于闸门振动引起的附加扰动流场所产生的动水压力两部分.用定义在频域上的相干函数来分析模型试验测得的脉动压力在各个节点之间的时空相关性,同时考虑脉动压力在不同频率分量上相关程度的不同,形成脉动水流的节点荷载,然后据随机振动理论建立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水工闸门流激振动响应计算方法,并以双口渡电站弧形闸门为例进行了算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满足工程分析的要求,并可以应用于其他水工建筑物的流激振动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4.
水工闸门是修建在水库、河道、渠道或湖、海口,可以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水工建筑物,在防洪、泄洪、冲沙、灌溉、挡潮、航运等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水闸发生运行事故,不仅影响工程效益,有时给大坝和下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通过水工闸门事故调查与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科学依据;为了防止水工闸门运行事故的发生,在水闸日常管理中应规范闸门操作运行,杜绝人为操作失误,及时消除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水工钢闸门水封装置的几种形式及其作用,论述了闸门水封装置在水利工程建筑物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探讨了改进和完善水工钢闸门水封装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工钢闸门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可靠性原理,建立了水工钢闸门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的极限状态方程,提出了钢闸门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的3种计算模式,即将相对变形限值分别看作常量、随机量和模糊量,并分别给出了其统计参数。在现有荷载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采用JC法对水工钢闸门设计规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指标进行了校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可靠指标满足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总原则》的要求,且露顶门可靠指标大于潜孔门可靠指标,从而建议了现行水工钢闸门设计规范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目标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水工钢闸门耐久性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水工钢闸门耐久性评估现状和方法特点 ,从结构的整体性概念出发 ,利用结构可靠度理论评定现有水工钢闸门的耐久性 ,方法有效 ,结论可信。  相似文献   

8.
水工弧形钢闸门动力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估计了3种情况下弧形钢闸门支臂动力失稳的可能性:小开度、支臂与面板联接处无切向位移与侧向位移,主梁相对挠度〈1/600。Iax〉Iay/3且闸门下游无旋滚时不会形成参数共振;大开度、支臂与面板联接处有侧向位移时,深孔弧形门容易引起参数共振,表孔弧形门不易形成参数共振;小开度.支臂与面板联接处有切向位移,两种负阻尼同时存在,若单位挡水面积上用钢置不足,有可能使负阻尼大于结构阻尼导致支臂动力失稳.给出了判断动力失稳所必须的弧形闸门结构阻尼比的原型观测结果,它表明表孔弧形闸门的结构阻尼比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9.
水工弧形闸门流激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评价了水工弧形闸门的流激振动.在水力模型试验中,采用自制面压力量测装置,同步测量了各面脉动压力的历时过程,避免了点压力到面压力的转换.同时,将试验得到的脉动压力作为荷载过程,应用AN SY S软件计算了在各种开度下闸门的振动反应过程.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研究发现弧形闸门在有水和无水时的自振特性不同,流场对闸门自振特性的影响较大,闸门在不同开度下自振频率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分析研究了在役水工钢闸门主要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的统计量.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研究平面钢闸门结构主要失效模式,提出在役平面钢闸门主要构件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得到闸门安全状况的明确结论,对提高在役水工钢闸门的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小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内的叶道涡,设计了两种三维空间导叶,推导了流量调节方程,采用了全三维全流道的湍流计算方法,完成了从蜗壳进口到尾水管出口,包含所有流道在内的数值计算;并进行了模型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应用三维空间导叶对水轮机能量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增大了活动导叶上部的水流出口角,从而减小了转轮叶片进口处的冲击,尤其是在高水头、小开度情况下,上冠处的冲击和脱流比二维常规导叶有明显改善,降低了叶道涡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水轮机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STM8单片机和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实现智能小区车库门的控制,并将车库门的状态信息反馈并显示至遥控发送端的LCD液晶屏上,让用户实时了解车库门是否有效关闭,门下是否有障碍物导致库门出现故障等,该系统功耗低,灵敏度高,安全稳定,且操作方便,可用于在有无市电情况下小区车库的智能控制或传统手拉车库门改造等场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型通用结构分析程序SuperSAP,对古洞口溢洪道闸室结构的应力、位移、抗滑稳定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为溢洪道闸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一种具有部分重叠双栅结构MOSFET器件模型,并将其与类似的分裂双栅结构MOSFET及普通栅结构MOSFET器件进行比较,利用MEDICI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可知:部分重叠双栅MOSFET器件通过沟道电场的调节,可降低短沟效应和等效栅电容、提高击穿电压,跨导可由栅压调节,阈值电压随沟道缩短而下降的变化率在文中讨论的3种结构中最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多种阻挡层特性的分析,选定了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电阻率低的TiN薄膜作为门极换向晶闸管阳极的阻挡层.采用磁控溅射技术生长的TiN,经俄歇电子谱仪分析表明,TiN阻挡层系统能有效地阻挡硅和铝的相互扩散,可作为门极换向晶闸管阳极理想的阻挡层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模型试验,总结和分析了各种水电站的运行工况下,底槛布置在倾斜管段上的水电站进水口平面快速闸门,在动态闭门过程中的闸门顶部水压力、门底底缘水压力、临界开度以及过闸流量的变化情况,为分析计算各种运行工况下的闸门持住力,选择合理的启闭机容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通风系统的安全稳定,通过对现有自动风门在井下运行情况的深入研究,设计了基于PLC的ZMK-127型控制器和受力均衡的门体结构.该风门以井下压气作为动力源,采用可调导轨技术设计门框结构,根据通风负压与门体自重的力学结构原理设计其滑轮系统,同时具有防夹功能.风门控制器为隔爆兼本安型,目前已通过煤安认证和防爆检验.通过...  相似文献   

18.
对高k栅介质SOI nMOSFET器件的PBTI退化和恢复进行实验研究, 并且与pMOSFET器件的NBTI效应进行比较, 分析PBTI效应对阈值电压漂移、线性及饱和漏电流、亚阈摆幅和应力诱导漏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 PBTI的退化和恢复与NBTI效应具有相似的趋势, 但是PBTI具有较高的退化速率和较低的恢复比例, 这会对器件的寿命预测带来影响。 最后给出在PBTI应力条件下, 界面陷阱和体陷阱的产生规律及其对器件退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Pentacene for p-channel organ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OTFTs) and perfluoropentacene for n-channel OTFTs have attracted strong attentions to be used as CMOS type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for flexible organic displays.n-channel OTFTs with different gate insulators of polyimide(PI) and SiO_2 and perfluoropentacene as a semiconductor layer were fabricated,and their instability of the transistor characteristics measured in air,vacuum and oxygen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of the tran...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量子异或门和Hadamard旋转门,设计了Shor量子纠错码的编码量子线路,提出了两种纠错方案以及实现这两种纠错方案的量子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