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对微球粒径大小和粒径分散系数进行了测定和计算。实验结果说明反应介质的极性对微球粒径和粒径分散系数具有很大的影响,随混合介质极性增大,微球的的粒径先增大而后变小,粒径分散系数变大,表明粒径分布加宽。增大引发剂浓度会导致微球粒径的增大和粒径分布的加宽。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种液相芯片的微球敏感元件载体的制备方法.利用分散聚合法,以苯乙烯(St)为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乙醇和水作为分散介质,合成了微米级单分散性聚苯乙烯微球,详细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稳定剂的用量对微球的粒径及单分散性的影响,并对微球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液相芯片的敏感元件载体,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粒径约2.2 μm,并且表面光滑致密,适合下一步在其表面引入羧基、氨基等功能基团以进行表面化学与生物活化,从而制成液相芯片的敏感元件.  相似文献   

3.
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了单分散聚烯微球,并研究了分散稳定剂,引发剂,溶剂和单体含量物微粒径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球形度良好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并讨论了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稳定剂用量及加料方式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随着初始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大,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分布变宽;随着分散稳定剂PVP浓度的增大,微球粒径变大,分布变窄。且一次加料有助于形成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5.
通过以乙醇/水为介质,聚丙烯酸为分散剂的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范围在0.66-2.2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实验得出,分散介质的Hansen溶解度参数范围在26.34-31.97(MPa)(1)/(2);分散剂用量存在临界值为7.7g/L;同时还考察了反应参数,如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等对聚合反应和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以乙醇/水为介质,聚丙烯酸为分散剂的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范围在0.66-2.2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实验得出,分散介质的Hansen溶解度参数范围在26.34-31.97(MPa)(1)/(2);分散剂用量存在临界值为7.7g/L;同时还考察了反应参数,如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等对聚合反应和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高单体浓度下,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无水乙醇(EtOH)为分散介质,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达6.03μm,分散系数为0.042的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高单体浓度非水体系中聚苯乙烯微球的生长动力学过程、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二乙烯苯的加入可将聚苯乙烯微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可聚合型分散剂,甲醇为分散介质,研究了苯乙烯的分散聚合,制得了表面带正电荷的粒径为0.98~2.78μm,分散系数为0.04~0.25的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形貌,探讨了分散聚合过程及分散剂浓度等反应参数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t)/m(MeOH)为0.1、m(DMC)/m(St)为0.02和m(AIBN)/m(St)为0.02时,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系数最低(为0.04),粒径为2.78μm。  相似文献   

9.
以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及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PS微球)。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面,微球粒径均匀,球形度良好且呈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散聚合法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为分散介质合成了聚苯乙烯微球,再通过硝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制成了粒径均匀,稳定性好的氨基聚苯乙烯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径分析仪对微球的外观形貌、单分散性分别进行表征,并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了微球表面氨基含量.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氨基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在2 μm左右,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且氨基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分散体系形成过程中,颗粒生长速度与颗粒尺寸的关系是决定分散体系颗粒大小分布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利用均分散体系颗粒大小均一这一重要特征,提出了适用于确定均分散体系颗粒生长速度与颗粒尺寸相关性的方法,并研究了二氧化硅微球的生长速度与其粒径的关系。研究表明,二氧化硅微球的生长速度与其粒径无关,符合表面反应控制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辐照合成单分散、大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吡咯林酮为稳定剂,十六醇为助稳定剂,4,4’-偶氮二异(4-氰基)戊酸或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无水乙醇为分散介质,在微波辐射合成了聚苯乙烯大粒径,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粒子形状和大小,制备出直径1-2.5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并讨论了引发剂浓度对所得聚合物颗粒直径和直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浓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乳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用高浓乳液聚合法制备均分散聚苯乙烯胶乳 ,并用激光散射对胶乳粒子进行了表征 .在单体、表面活性剂和引发剂质量一定的情况下 ,改变水的量 ,我们发现所得粒子直径与单体的质量分数呈线性关系 ,单体质量分数越大 ,粒子越小 .并对聚合机理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14.
用化学反应法在水溶液中用次亚磷酸钠还原氯化钴制得了纯净的钴-磷非晶合金超细微粒.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了反应条件(如初始pH值、反应时间以及添加剂等)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并且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在反应的初始pH值为11和12时,制得了平均粒度为150nm的粒度相对均匀的钴-磷非晶合金超细微粒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搅拌在疏水絮凝中的重要作用。作者通过试验发现,石英或菱锰矿微细矿粒的最大絮凝度仅在搅拌转速为800—1000rpm处出现,且与矿粒的原始粒度无关。文中提出的絮凝动力学总模型考虑了絮团形成及絮团破裂两个分过程。模型揭示了疏水絮凝及凝聚的重要的动力学差异。同时考察了非极性油对疏水絮凝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由溅射法产生的银超微粒的角分布规律.发现银超微粒的角分布规律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小粒子(γ<10nm)的角分布,它们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另一类则是(γ<10 nm)的粒子.这类粒子显示的角分布只有一个主峰.  相似文献   

17.
温度变化对牡丹花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几年来牡丹开花物候期2月至4月温度的观测与分析,探讨了牡丹开花物候期与旬平均气温、有效积温间的关系,并模拟了2月10日后各物候期发育天数与其有效积温间的幂函数曲线模型,为牡丹适宜花期温度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紊流条件下粗粒与细粒颗粒群间的相互作用,提出“粗粒效应”理论,包括三种作用机理:粗粒的载体作用,以漩涡微尺度λ_0为理论判据;粗粒的助凝作用,以颗粒雷诺数Re_p为理论判据;粗粒的中介作用,以裂解频率f_B为理论判据。λ_0值对应于最佳载体粒度,Re_p大,助凝作用大,f_B大,裂解作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