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沉积Fe—Ni—MoS2复合镀层及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Fe-Ni-MoS2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依靠传统的电镀工艺,悬浮在酸性电解液中的MoS2微粒能与Fe,Ni共沉积形成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45^#淬火钢和球墨铸铁等材料相比,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减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冲击磨损实验机,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观察与分析了Ni-P(Ce)及Ni-Cu-P(Ce)镀层在冲击磨损过程中的磨损现象。其中Ni-P镀层的冲击磨损过程主要表现为镀层的加工硬化、片状剥落与粘着磨损。加入稀土Ce后,增加了镀层的硬度、改变了其结构,减缓了镀层加工硬化程度,并推迟了粘着磨损的发生。而Ni-Cu-P镀层的冲击磨损除了塑性变形,疲劳片状剥落外,与Ni-P(Ce)镀层不同的是还有点蚀剥落。加入稀土Ce后,改善了镀层的结构,明显提高了镀层的抗冲击磨损性能,但没有改变镀层的冲击磨损机制。实验表明,Ni-Cu-P(Ce)镀层抗冲击磨损性能远远高于Ni-P(Ce)镀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微量元素Cu,Fe,Cr对高速电镀Zn-Ni合金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Cu^2+在Zn-Ni镀液中容易析出,但它是一种有害元素,Fe^2+,Cr^3+则难于析出,镀层中含适量的Fe,Cr可提高Zn-Ni镀层耐蚀性。同时还探讨了微量元素电沉积机理,提出了微量元素从Zn-Ni镀液中电沉积进入镀层的定量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Ni—P—PTFE复合镀层在制药设备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化学复合镀镍磷聚四氟乙烯(Ni-P-PTFE)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聚四氟乙烯(PTFE)、pH值与温度对镀层中PTFE的含量和镀速的影响,确定出复合镀Ni-P-PTFE的最佳工艺。测定镀层的减摩性能、硬度、磨损率。首次将Ni-P-PTFE应用于制药设备上,实验证明Ni-P-PTFE镀层不仅有效减小制药过程中的碰撞摩擦,更能有效防止药粒与塑料隔板之间的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Fe-Ni-MoS2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依靠传统的电镀工艺,悬浮在酸性电解液中的MoS2微粒能与Fe、Ni共沉积形成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45#淬火钢和球墨铸铁等材料相比,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减摩性。  相似文献   

6.
化学复合镀Ni—P—PTFE共沉积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钢试片上化学镀Ni-P-PTFE(聚四氟乙烯)复合镀层中PTFE粒子沉积量及分布特征,研究各种因素对PTFE粒子沉积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表面活性剂在化学镀Ni-P-PTFE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镀面状态及施镀工艺也有明显影响.提出了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的共沉积机理,即PTFE粒子通过机械碰撞及静电吸附的联合作用被试件表面俘获,实现与Ni-P共沉积  相似文献   

7.
利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了非晶态Ni-P合金基TiC复合镀层,测定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和(Ni-P)-TiC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硬度以及耐磨性。研究了TiC微粒对镀层的弥散强化作用,与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相比,(Ni-P)-TiC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超过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的电沉积光亮Fe-Ni合金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在室温下电沉积出外观接近镜面的Fe-Ni合金镀层,其厚度可达37μm经X-ray衍射及等离子光谱分析证实,所获得的合金镀层为γ(Fe-Ni)合金相,镀层中含Fe和Ni的量分别为23.5%~45.7%和76.2%~53.8%,同时含有少量的P和B元素文中对电沉积的工艺条件、光亮剂HB、添加剂HT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图6,表2,参9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微量元素Cu、Fe、Cr对高速电镀zn-Ni合金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Cu2+在Zn-Ni镀液中容易析出,但它是一种有害元素;Fe2+、Cr3+则难于析出,镀层中含适量的Fe、Cr可提高Zn-Ni镀层耐蚀性。同时还探讨了微量元素电沉积机理,提出了微量元素从Zn-Ni镀液中电沉积进入镀层的定量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了非晶态Ni-P合金基TiC复合镀层.测定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和(Ni-P)-TiC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硬度以及耐磨性.研究了TiC微粒对镀层的弥散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与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相比,(Ni-P)-TiC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超过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1.
2101 Al-Mg合金是我国根据船舶工业需要创制的一种新型合金,该合金具有中等强度,良好的耐蚀性和优良的焊接性。各种性能试验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综合性能的改善与变形度和稳定化处理工艺密切相关,这种关系是通过控制位错结构来实现的。本研究采用大于30%变形度和240~270℃/0.5~4h低温稳定化处理控制位错分布状态,从而使β相在晶内外均匀析出,并借助位错管道模型阐明β相的析出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用IMP44微型万能拉伸仪研究了AuCd合金的伪弹性,並作了相应的内耗和电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仅AuCd合金的含量变化可以改变AuCd合金的马氏体结构,而且热循环也能影响马氏体结构。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伪弹性和模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电阻率、应力松驰性能和硬度的测定以及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Cu-Ni-Al-Ti合金的时效特性。结果表明:该合金时效动力学符合Avrami方程,其lnln1/(1─X)与lnt之间的关系,可用两条不同斜率的直线段来描述,550℃时效时两直线交于lnt=6.4处,相应于时效时间10min,时效初期相变速率极高,随后逐渐降低;连续加热时,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富溶质原子区在800~900℃区间可能重溶,γ相[Ni_3(Al,Ti)]在高温下形成,并且可能向热力学更稳定的状态转化;除形成γ相外,还可能形成其它化合物;Cu-Ni-Al-Ti合金时效稳定性极高,过时效倾向很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电解温度和阴极电流密度对熔盐电解法制取铅钙合金的电流效率的影响,当电解温度为720—740℃、阴极电流密度为0.85—0.90安/厘米~2时电流效率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用锌基合金生产铸造艺术品是艺术品生产的一个新领域。本文介绍了锌基合金铸造艺术品用锌合金的配方,合金的性能,石膏型的制造工艺及锌合金的熔炼和浇注工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Sn的添加对Ti-34wt%Al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相组成和断口形貌的影响。试验发现,在TiAl基合金中添加Sn,能够使合金室温延性得到提高。还发现,添加1.14wt%Sn,使合金的层状组织呈较细的等轴晶,晶界光滑且较宽,合金表现出较好的室温综合力学性能,断口形貌出现准解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049Al-Li合金的时效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以及改变Cu,Mg含量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时效状态,049合金中的析出强化相为T1相.由于Ag和Mg的添加促进了T1相的析出而使合金获得高的强度。减少049合金中Cu的含量或增加Mg的含量都导致T_1,相析出数量的减少,从而降低合金强度,对少量Ag,Mg促进T_1相析出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2种合金化的Ti-Al合金Ti-48Al-2Cr-2Nb和Ti-47Al-1Cr-1V-2.5Nb(含金含量均为原子分数)在800和900℃的恒温氧化行为,分析探讨了它们的高温氧化特征及合金元素对其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800℃时,二合金化Ti-Al合金的抗氧化性能要比二元Ti-48Al(以下简称为48Al)合金的差;900℃时,其抗氧化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氧化反应速率锭低于二元48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室温磁制冷材料应具备的条件,讨论了Mn-Al-Fe系合金K相的磁性与成分间的关系。发现合金样品在退火前磁性与Fe含量变化主线性关系,退火后呈非线性关系.还从磁性方面讨论了该系合金作为室温磁制冷材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本文中,我们考虑了二元合金固化的相变过程,根据物理实验和数值结果,并且在考虑糊状区域(mushy region)存在时,我们提出了一线情形经典意义下的一个新模型,相应的问题的古典解的局部存在性被得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