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丁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7):1700-1706
针对传统运油车"黑盒子"管理方式的缺点与不足,设计出了基于IC卡的电子封签综合管理系统.该综合管理系统将智能IC卡的强大功能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理念相结合并融入石油运输企业的整个管理体制中.该系统为石油运输企业提供了贴身的专业解决方案,断绝了大多数易发事故的源头,既经济又有效地解决了油罐汽车的安全问题,有利于企业实现多部油罐车的统一集中管理.提出了三层结构设计的框架,并结合实例详细讨论了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系统进行建模,并给出一个油库MIS实例,很好的体现了UML在MIS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惯性台架传统的测控系统采用一台工业控制机直接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数据采集卡通信的单机模式实现惯性台架的测控功能。为了能在原有测控系统基础上方便有效地实现远程控制功能,设计增加一台远程计算机作为上位机,利用原有工业控制机作为下位机,通过TCP/IP协议实现上下位机的通信来完成远程控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铁IC卡自动充值系统和IC卡的应用开发的现状,论述了自动充值系统的总体结构,给出了充值机的硬件体系机构和主要应用程序流程,金融网关的工作方式和程序主流程以及充值机与金融网关之间的通信.实现了公交地铁IC卡的自助充值,使公交卡具有更充分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压力试验机精度检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构,上位机基于VB,利用数据绑定技术处理现场采集的数据.下位机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用于处理现场数据采集,显示和发送.通过串行通信,利用ModBus通信协议实现上下位机的协调,在实际使用中,运行稳定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介绍在Delphi4.0开发环境下,运用WindowsAPI函数,实现了基于RS422/485串行通信的PCC机与多个IC卡单片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采用数据库技术完成IC卡的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接触式IC卡智能燃气表存在的问题,根据燃气计量收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了以低功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非接触式IC卡为信息载体的IC卡预付费智能燃气表.系统针对传统预付费燃气表只具有单一IC卡数据传输功能,增加了数据远传通信方式;在计量方式上给出了气量计量和金额计量两种方式,有效克服了燃气计量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利用低功耗设计原则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并设计了数据通信协议.本设计已在实际产品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一种射频IC卡就餐机和后台管理微机通信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方面简述各种串行通信方法的比较并详细论述了用RS-485实现远距离通信。软件方面详述了在VISUAL FOXPRO 5.0中应用COMMUNICATIONS串行通信控件实现射频IC卡就餐机和后台管理微机的通信,实现了两者相互传输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卡的读写稳定性不高及信息显示不方便的问题, 针对频率为 13. 56 MHz 的 RFID 卡, 在读写芯片 MFRC500 及 STC89C52 单片机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了非接触式 IC 卡的读写模式及显示终端。 采用双机通信的模式, 主机利用矩阵键盘给从机发送读写卡信号并将读取的信息显示在 LCD12864 液晶显示屏上。 从机将接收的数据经过处理后通过 MFRC500 写入 IC 卡中并将 MFRC500 读取的数据发送给主机。 设计了相应的硬件电路及固件程序, 并试验了大量不同功能的 RFID 卡。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稳定准确的对卡进行读写。  相似文献   

9.
电梯为机电一体化的大型设备,在高层建筑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楼宇自动化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电梯的结构复杂,运行可靠性要求高,监护系统成为电梯管理、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目前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设计开发了应用于电梯管理的多媒体电梯监护系统,针对系统特点和实际要求,对于多媒体电梯监护系统硬件进行了规划设计,采用了非接触式IC卡技术设置了三种卡,设计了每一种卡的存储空间分配和读卡器的上下位机通讯协议。并对于配套软件进行了开发。在Windows CE平台和本文有关技术的基础上,通过Embedded Visua1C++4.0编程,实现了一个界面友好、处理速度较快、功能模块相对独立的多媒体电梯监护系统。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宜昌五一广场音乐喷泉系统,给出了基于上位机控制的音乐喷泉设计方法,用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系统进行描述并对上下位机的实时通信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