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硒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蛹虫草作为富集硒的载体,用不同浓度的含硒培养基分别对蛹虫草的子实体进行培养,以研究蛹虫草的耐硒能力.结果表明:采用固体培养基培养蛹虫草子实体,在含硒0.5—20mg/kg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均能生长;在含硒0.5—5.0mg/kg范围内,子实体生长速度较其他浓度明显提高;在含硒10.0—20.0mg/kg范围内,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在含硒30mg/kg以上的培养基上,菌丝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啤酒糟和大米为原料,研究培养基中啤酒糟含量对北虫草子实体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100%啤酒糟做培养基是可以栽培北虫草的,但是北虫草子实体产量和质量不如添加一定量大米的培养基;当培养基中啤酒糟含量≤83%时,对北虫草子实体产量影响不大;啤酒糟含量≤50%时,北虫草子实体质量达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大米培养基中添加蚕蛹粉,分析添加蚕蛹粉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状况,子实体生长情况以及子实体有效成分虫草素、虫草多糖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蚕蛹粉添加量为6 g时,子实体生长状态最佳,畸形率最低、出草率最高、平均高度最高,干品产量最高,达到(5.36±0.087)g·瓶~(-1);在蚕蛹粉量为8 g时,虫草素与总虫草素的含量最高,分别达到(7.39±0.095)mg·g~(-1)和(34.06±0.164)mg·瓶~(-1);在蚕蛹粉量为6 g时,虫草多糖及总虫草多糖的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3.26±0.086)mg·g~(-1)和(124.67±0.089)mg·瓶~(-1)。试验结果为蛹虫草产业化栽培及深层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野生蛹虫草与组培蛹虫草子实体的成分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多种现代分析手段,对抚顺地区野生蛹虫草与组培蛹虫草子实体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利用组培蛹虫草代替野生蛹虫草,即降低了成本,又能大规模生产,为抚顺地区蛹虫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比较了不同种类的蛹虫草样品及相同种类的蛹虫草不同部位之间的SOD酶活力,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蛹虫草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之间的SOD酶活力有较大的不同,蛹虫。草发酵液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蛹虫草SOD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人工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测定人工蛹虫草子实体及培养基中的虫草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硅胶为固定相;磷酸盐缓冲溶液(pH6.5)-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nm;其流速为lmL/min。结果是人工蛹虫草子实体中虫革素含量在1.1l%~1.44%之间,平均值为1.29%,RSD为9.6%。天然冬虫夏草中仅测得痕量虫草素。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工蛹虫草样品中虫草素含量有一定差异,且高于天然冬虫夏草。  相似文献   

7.
省微生物所研发的蛹虫草菌株选育及产业化生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属于农业技术领域的研究范畴。项目广泛收集蛹虫草出发菌株,进行遗传差异分析和优质高产、抗逆及耐高温型菌株选育;筛选富硒培养基及富硒蛹虫草栽培技术研  相似文献   

8.
蛹虫草纤溶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现蛹虫草具有纤溶酶活性的基础上,对蛹虫草产纤溶酶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期获得最佳的产酶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纤溶酶的最优培养基组成是:以20 g/L可溶性淀粉为碳源,10 g/L酵母粉为氮源,Mg2+浓度为7 mmol/L;最适发酵初始pH值为6;最适发酵时间为4 d。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态因子对蛹虫草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针对蛹虫草菌丝生长对营养元素需求和对生态因子的要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是葡萄糖,适宜氮源是蛋白胨,适宜C:N为40:1.适宜无机盐是KH2PO4,最适宜温度是20℃,最适宜含水量是70%,最适宜pH值是6.5。  相似文献   

10.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当前用于功能食品和药物开发上较受国内外关注的真菌之一。本研究通过1次一因素法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蛹虫草产虫草菌素和菌丝体的深层培养工艺。最适合菌丝生长的pH值和温度为6.0和20℃,而最适合虫草素积累的pH值和温度为5.0和26℃。蔗糖、蛋白胨、MgSO4、K2HPO4和NAA分别是最适合虫草素积累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培养基的成分对蛹虫草生物量的影响次序为:蔗糖>蛋白胨>MgSO4·7H2O>K2HPO4>NAA;培养基的成分对蛹虫草产虫草素的影响次序为:蛋白胨>K2HPO4>NAA>MgSO4·7H2O>蔗糖。最适合蛹虫草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比为4%蔗糖,2.5%蛋白胨,0.05%MgSO4·7H2O,0.15%K2HPO4,2.0mg/l NAA;最适合蛹虫草深层发酵产虫草素的培养基配比为4%蔗糖,1.5%蛋白胨,0.05%MgSO4·7H2O,0.05%K2HPO4,4.0mg/l NAA的培养基;在最佳蛹虫草深层发酵产虫草素的工艺条件下,CM8菌株胞外虫草菌素产量达到961.21 mg/l,胞内虫草菌素的含量达到12.87mg/g;菌丝体的产量为22.97 g/l,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对深层培养提高蛹虫草虫草菌素和菌丝体的产量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蚕蛹虫草菌丝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蛹虫草菌丝体进行液体摇瓶培养,以菌丝体干重为指标,从碳源、氮源、pH、温度等方面探讨了蛹虫草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的生长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以红糖为碳源、奶粉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最佳,且碳源/氮源合适的比例为2.0—2.5/1.0,适宜pH为5.0—6.5,最适pH为6.0,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2.
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研究发现:固体营养物以小米和高粱米的混合物是最佳的。人工培养基的最佳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佳pH范围是5~6;VB1、2,4-D和无机元素K^ 、Mg^2 、Ca^2 对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最佳培养条件是湿度80%。光照6001x(24L:0D),15℃培养10d后转到25℃下培养.蚕蛹培养子实体的条件是10℃下培养到蚕蛹僵硬后转到25℃下培养,湿度80%.  相似文献   

13.
虫草素是蛹虫草中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重要的药用价值,因此对虫草素的提取也成为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在提取方法上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而且在提取原料上,也从蛹虫草子实体扩展到蛹虫草菌丝体和栽培料,为虫草素的获得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途径.本文对不同原料虫草素的提取相关研究做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并对虫草素的提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蛹虫草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单因子筛选和正交试验 ,对蛹虫草发酵条件进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蛹虫草发酵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 :蔗糖 5 .0 % ,玉米浆 3.0 % ,酵母膏 0 .5 % ,MgSO4 ·7H2 O 0 .0 5 % ,KH2 PO40 .0 5 % ;适宜的培养条件为 :发酵初始pH 7.0 ,发酵温度 2 5℃ ,发酵周期 6d .采用优化的培养基及适宜的培养条件进行摇瓶发酵 ,干菌体产量和生长速率分别可达 4 1.1g/L和 0 .2 8g/L·h .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了获得在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下,菌丝体干重得率和干菌丝体多糖含量综合较高的培养基.通过精选15个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液体摇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4号作为最适培养基,其菌丝体干重得率为23.32g/L,干菌丝体多糖含量为4.27%.  相似文献   

16.
蛹虫草液体的深层发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菌丝体质量浓度(干重)和发酵液中甘露醇浓度为指标,研究温度、初始pH值、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蛹虫草液体培养的影响,得到蛹虫草摇瓶液体培养的最佳温度为25.0℃,初始pH值为6.10,培养时间为5 d;蛹虫草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的组成为:20 g/L蔗糖+5 g/L蛋白胨+1 g/L MgSO4.7H2O。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型分批式发酵罐实验,研究有利于蛹虫草生长及活性物质生成的pH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pH分段控制的液体深层发酵对蛹虫草生长最为有利,菌丝体质量浓度为17.31 g/L,甘露醇质量浓度达43.47 g/L。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和菌丝虫草素的初步实验研究,获得了蛹虫草液体发酵联产胞外多糖和菌丝虫草素的适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液体发酵联产胞外多糖和菌丝虫草素的较适宜的氮源是豆粕粉和6%~8%玉米浆粉;较适宜的碳源是玉米面;维生素B1添加量以10 mg/100 m L、微量元素锰添加量以0.01%Mn SO4为宜、培养基初始p H值以5.5为宜;培养温度22~24℃,接种量1%,培养基装量50 m L和5~7 d的培养时间有利于胞外多糖和菌丝虫草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对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葡萄糖、酵母粉、KH2PO4和MgSO4进行优化,并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4种因素与虫草素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确定了培养基中4因素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葡萄糖30.16g/L,酵母粉10.00g/L,KH2PO42.040g/L,MgSO41.460g/L。在该条件下,响应面模型预测的虫草素产量为63.69mg/L,最佳培养基条件下的验证试验结果为64.15mg/L,与模型的预测值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虫草素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玉米加工业发展很快,然而下脚料玉米渣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此,浙江技术师专农学系有关人员进行用玉米渣栽培平菇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渣不仅可用来栽培平菇,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栽培容易、产量高、菇质好等优点,栽培后的料又可作为家禽、家畜的饲料,这就大大提高了玉米渣的价值。栽培方法如下:1.菌种和配料:母本引自浙江农科院的种子,代号为“PL-6”,栽培种是本校自制的棉子壳菌种。培养料配方:玉米渣80斤(来源于宁波市淀粉厂,含水量为70%左右),棉子壳20斤,石膏0.5斤,石灰1.5斤,碳酸钙0.5斤、多菌灵0.1斤。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用4种不同粮食作物作为培养基主料,生产的北虫草在产量和质量上的差别。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用大米、高梁、玉米、小麦为主要碳源制作培养基,从液体菌种培养直到子实体成熟。随机抽样检测其产量、质量。结果表明:小麦、大米作培养基主料,子实体的产量、质量较好,高粱其次,玉米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