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左剑峰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29(1)
康德的审美游戏说在席勒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完善."游戏说"包括自由游戏和意蕴生成两方面内涵,其根本精神在于凸显审美是内心自由的体验."游戏说"充分体现了美学研究的自主意识,同时又是西方古典美学智慧的凝结点,对深化当前中国美学研究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席勒的审美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能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15(2):1-4
席勒的美学著作是对18世纪人类境况反思的结晶,也是发挥康德以人为目的的哲学和美学的成果,它的中心旨意是通过美和艺术使人成为完整的、自由的、真正的人。因此,它实际上就是从审美关系角度研究人的问题的“审美人类学”。席勒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审美人类学问题: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基础,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属性,美和艺术的人类学结构,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功能,美和艺术的人类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修倜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15(2):22-25
从比较的角度,阐明康德与席勒喜剧观念的区别与联系。两位美学家都看到了喜剧与游戏、自由的内在关联,而具体的阐释和结论却迥然有别。康德注重笑作用于人的心理和生理机制的娱乐性功能,他所抽象出的笑的心理模式,揭示了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心理错位,同时也带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席勒强调喜剧艺术通过独特的途径为人提供精神自由和完善人性的社会作用,将喜剧的任务确定为在人们心中产生和维护心灵的自由,并为此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创作主张,同时他还揭示出喜剧性事物自身的矛盾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矛盾。二者理论发现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们所构成的互补,更在于后者对前者的超越及其对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游戏与艺术--席勒"游戏冲动"说的合理内核、历史局限与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显杰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15(2):5-8
席勒富有创造性地提出“游戏冲动”说,将艺术判断与艺术创造视为沟通现实和理想,平衡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和中介,从而使“游戏”与自由,与艺术具有了内在的相关意义和强烈的“超越性”追求。同时,席勒的“游戏冲动”说仍然受制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而与德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康德的美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对现实的“超越”往往以一种逃避乃至背向现实的精神慰藉为目的,带有精神“乌托邦”性质。因此,席勒的“游戏冲动”说又蕴涵着某种矛盾因子。就当代文化意义而言,游戏更接近于后现代的话语场,而有别于席勒以降的古典和现代主义美学理念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张玉能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3,25(2):26-31
艺术是人的创造,其根源在于人及其实践活动,本来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自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后的西方哲学和美学的不断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竟然使得艺术之根的问题变得模糊不清起来。到了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康德、席勒从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本体论出发重新思考艺术之源的问题,尤其是席勒,作为诗人、艺术家、美学家,以诗歌的形式阐述过艺术的人类学基础,更以数篇论文明确地指出,艺术是人类的审美创造,艺术之根在于人的游戏冲动和游戏活动,创立了艺术起源的游戏说,并且在西方美学史和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媛媛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11,(3):148-150
语言游戏说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语言哲学思想,这一理论关注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口译作为一种日常生活语言活动也可用语言游戏说来阐释。论述口译是由源语和目的语与这两种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阐明口译具备语言游戏的多样性,目的性、规则性和工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梅兰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15(2):13-18
通过对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比较研究,指出,虽然二者有着共同的人性乌托帮色彩,但它们基于的哲学观念是很不相同的,席勒的是康德哲学,而巴赫金的则是宗教哲学。因此,他们所期许的人和世界的关系是不同的,前者,人生活在对象世界中,试图通过审美最终把握对象,克服对象;而后者,人时时步入一种关系世界,寻求第二个世界,但也不排斥对象的世界,这是一种更符合人性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对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作一次新的解读,对审美教育作了辩正,并发掘席勒审美教育理论中所隐含的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审美教育是“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是“培养我们(作为具体个体)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的教育。审美教育通过文化教养,充分而又全面地发展人的感性和理性,使人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情感、理智与身体得到有效协调,使社会文明、文化的符号概念与“这一个”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建立具体切实的联系,并将这一文明、文化有机地内化到“这一个”人的精神意识。 相似文献
10.
马强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7-69
西方的美学游戏说首先关注的是游戏具有的娱乐功能,接着发现游戏的自由特性;其次发现游戏是人的完满实现的一个条件,是人的一种生命冲动。后来人们意识到游戏具有独立性,是人认识真理的一个手段。其实,探讨游戏就是探讨艺术,对艺术的认识发展历程也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11.
陈桂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0-12
分清作为"教育价值取向"的美育(追求教育本身的和谐之美)与作为"独立教育成分"的美育的区别,并在分辨美育的固有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基础上,澄清对于"美育"的误解与滥用. 相似文献
12.
老洪慧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15(4):11-12
音乐具有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基本功能,比较教育和娱乐功能,音乐的审美功能被过于漠视。无论主体的音乐条件如何,一个人欣赏音乐的能力总是高于他从事音乐制作和演奏的能力,所以音乐审美首先是属于大众的。正确的音乐美育的实施,主体审美条件的提高,将会有益于音乐审美功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教师自身、师生关系以及英语语言三方面探讨如何将美育渗透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排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强、节奏明快、对抗激烈而形式文明的竞技体育项目,排球运动集游戏、竞技、技术、节奏、文明等多种美学特征于一体.它的诞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娱乐、健身形式和丰富的审美感受,并逐渐吸引着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众多的爱好者参与到排球运动之中,从中感受着快乐.此外,排球运动还具有完善个人修养、塑造健美的形体、提高人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凝聚民族精神等诸多美育功能.通过对排球运动美学特征和美育功能的探讨,以期为排球运动美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小红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3):115-118
审美教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显著特点。对被教育者给予情感熏陶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审美教育的情感性主要体现为精神愉悦性、超越性、蕴涵持久性等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成人教育中,美育不容忽视。美育是情感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心理机制。对于成人在社会、家庭、自身的压力下造成的心理障碍、精神危机有治疗作用,能使受伤的人发展为健康的人。美育还能促进成教学员自由和谐的发展,改变人的“单向度”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8.
本论述了在当时高校美育中部分教师所存在的积极性、自觉性不高的问题,并就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美育中的作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概念,应该包括美育在内,其自然美育则是美育的一个分支部门。所以自然美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应占有一席之地,在小学、中学阶段,自然美育的实施应循序渐进、保持连续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