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沿海造林困难地树木引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州市沿海岛屿和滩涂盐碱地,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缺乏适宜生长的树种,长期荒芜。经过5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引种成功国内外优良树种230多种,攻克了各类困难地绿化造林技术难关。总结出引种树种选择的9项技术要点,研发成功“批量引种,苗期锻炼,选优培育,示范推广”四项树木引种集成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7):76-77
我国盐碱地1亿公顷,盐碱荒废地约3000万公顷。山东省盐碱荒废地133万余公顷。盐碱地是生态建设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也是潜在的发展空间。造林绿化、生态恢复一直是盐碱地环境改善和经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白蜡是木犀科白蜡属树种的总称,是传统的生态、经济、用材树种,也是重要的盐碱地造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3.
1项目简介 东北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著名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其中近60%分布在我省西部。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限,当地造林树种匮乏,现有的树种及造林、经营技术远远不能满足近百万公顷重度荒漠化盐碱地的造林绿化、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4.
1项目简介 该项目是根据我国盐碱地改良的需求,在前期引进暗管改碱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消化吸收有关暗管改碱装备技术,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暗管改碱系列装备,提升暗管改碱配套技术,开发城市生态绿化暗管改碱技术,发展缺水盐碱区暗管改碱技术,  相似文献   

5.
《北方耐寒型彩色树种引种、选育与应用》集成了《北方耐寒性彩色绿化树种引种与选育研究》、《抗逆性树种银莓优良品种引进及配套技术》、《加拿大沙枣(银果胡颓子)引进技术》、《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生态经济发展研究》和5项国家及省级林木良种审(认)定。针对我国北方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绿化美化树种种类及色调同南方相比差距较大等问题,在广泛引种筛选与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重点选育了8个耐寒彩色乔灌木树种,研究了种子和无性繁殖关键技术,建设了苗木繁育基地及基因收集圃,并在城市彩色园林绿化和吉林省西部荒漠化治理中进行了试验示范,为吉林省及东北相似地区城乡绿化美化和荒漠化治理增加了新物种,丰富了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独具特色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喀斯特山地系统结构与水土保持功能关系的系统分析发现,降低人口数量、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能有效地降低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系列的土壤质量变化分析提出退耕还林等植被恢复措施是改良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地表径流变化趋势为退耕地〉现有林〉天然林,森林植被类型和结构变化可改变降雨在近地表的分布和运动路径,影响水土保持能力。基于喀斯特山地坡耕地立地分类系统、退耕还林工程林种分类和现有坡耕地树种组配置类型建立了双向式“树种-林种”布局技术体系。从种子发芽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和钙镁含量、野外造林对比3个截面研究了喀斯特山地造林树种的二次选择,形成了不同种组类型相关指标的值域,并对部分树种进行了阶段性试验。在喀斯特漏斗洼地退耕还林工程示范中系统地提出了困难坡耕地造林6项关键技术和4种优化的物种配置类型,5种现有林类型的工程经营技术,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和北京林业大学主持,联合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研究。课题针对我国速生工业用材的需求,目标是建立杨树、桉树和相思等树种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造优质、高产、抗逆育种新材料。在产量育种、品质育种和抗逆性育种的基础上,运用早期选择原理和联合改良技术,分别选育出适于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的优质高产抗逆杨树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盐碱滩城区因绿化换土而毁坏耕地的问题,天津开发区海林园艺工程有限公司凭借着多年来在盐碱滩的施工经验,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根据土壤毛细渗透的特性,通过在多盐碱性较强地段的反复试验,终于试验成功了盐碱地绿化就地改造,盐土回填的成功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十五”期间,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甘薯高效低能耗贮存技术与高效燃料乙醇转化技术研究”课题(2004BA411801),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攻关,课题取得了重大进展,于2006年7月通过了验收。课题通过对甘薯腐烂的原因的研究,开发出了高效低能耗的甘薯淀粉储藏技术,减少甘薯的腐烂,为燃料乙醇原料的经济稳定供给提供技术保证;通过对已有的酵母菌株的选育与改造,获得高浓度乙醇发酵酵母菌株,并通过代谢控制研究开发出高浓度乙醇发酵技术。课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相关论文3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4人。  相似文献   

10.
槭树是世界著名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之一,是欧美各国重要的风景观赏资源。选育复叶槭新品种对丰富我国的树种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经选育出的优树,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复叶槭新品种是华北地区园林绿化和速生用材优良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33-34
该项目验证了“南芋1号”等8个菊芋品系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筛选出适于海涂、松嫩盐碱地、北方荒漠地、宁夏与四川坡荒地的菊芋新品种(品系)并完成新品种认定;集成“南芋1号”等菊芋在海涂盐渍土、干旱荒漠盐碱地、荒坡地等非耕地低成本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集成配套不同类型非耕地菊芋的播种方式、种植制度、收获及土壤中贮存的技术体系与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2.
<正>盐分大、植被稀、分布广,重度盐碱地一直是我国土地治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寒冬时节,田野里芒硝似雪,几个身影点缀其间。零下10多摄氏度的内蒙古五原县重度盐碱地上,李玉义与同事们正忙着取土样、辨土壤。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盐碱地改良创新团队(以下简称“改良团队”)首席科学家,他与团队只有一个目标——让这片地处河套灌区的土地重获生机。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6大重点草原牧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新疆山地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草原生态、牧业生产、牧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和创新研究,探索和解决“保生态、保生产、保生活”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并结合示范区进行推广应用,重点开展“牧区草原生态保育技术研究”、“牧区生产生活配套保障技术研究示范”、“牧业生产适应性管理模式技术研究”和“三保技术模式”等项内容的研发、创新、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8,(9):62-63
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切实解决山区与退耕还林区的林牧矛盾,发展地方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提出林草牧一体化,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兼顾的营林新思路,创建出了一种新的造林模式——四倍体刺槐+苜蓿“树篱”形饲料林,采用了新的营林技术——“控高”多次修剪及新的树型——“树篱”形,充分利用充足的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五点一线”石化工业现状和前景分析,揭示油价震荡对辽宁省“五点一线”石化工业的冲击,从提高对国际原油市场变化的预测能力,调整辽宁省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石化产业结构,加大“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政府、石化企业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辽宁省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招商引资工作和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其他区域的沟通和协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61-61
甘肃省临洮县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利用技术,是针对该县以往冬季沼气池难以越冬、农业废弃物未能充分利用、农民冬闲以及农村厕所不卫生等一系列问题,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畜牧业、种植业等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优化农业整体资源,使农业生态系统内做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创造出的一种新模式,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刘祥臣 《中国科技成果》2014,(19):F0002-F0002
该项目是在河南省信阳市科技攻关计划“水稻覆膜湿管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应用”(KJGG1007)支持下完成的。项目组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结合豫南稻区生态气候特点,以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核心,  相似文献   

18.
该项目以干旱牧区草原生态保护和农牧民经济收入增加“双赢”为目标,以水草资源一生态一经济一社会复合大系统的耦合机理研究为基础,以水草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合理配置、有效保护为核心,针对干旱牧区的实际情况,对干旱牧区水资源及其可利用量、草地植被生态需水、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提高途径、水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取得了干旱牧区水资源及其可利用量、干旱牧区草地植被生态需水、干旱牧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干旱牧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高效利用技术专题研究成果,为干旱牧区草原生态保护、畜牧业经济发展和水草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莱州、河北沧州两地区为例,从小流域尺度上提出了以降水为中心、以劣质水农业综合利用为核心的降水(含过境水)、地表水(含湿地水)、土壤水、地下水以及养殖废水的“五水”合理运筹架构,以达到“五水”良性循环,在农业综合利用中逐步改善劣质水,实现劣质水可持续利用。同时根据“五水”合理运筹架构从同一尺度上设计了沿海半干旱地区劣质水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建立海涂种养复合的资源配置链条,实现清洁、高效的滨海盐土农业目标,并从农田尺度上提出了与劣质水农业利用相适应的灌溉技术、农艺技术体系创新设想。  相似文献   

20.
“节水抗旱造林综合技术”是一项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综合技术。特别是在造林困难的区域和土层瘠薄、岩石裸露地恢复植被造林,采用该项技术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绿化进程,降低造林成本。该项技术是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课题组在反复试验示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应用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研究形成的一套“节水抗旱造林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