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江 《科学之友》2013,(7):10-11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分三步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太空飞行的成功,实现了第一步的发展战略。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意味着中国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目  相似文献   

2.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首次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夙愿,揭开了世界载人航天的序幕,也使得载人飞船成为帮助人类实现“飞天”梦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发射场,用新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进行了预定的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试验,于11月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4.
你是否注意到,在载人飞船发射时,从外面是看不到飞船的,这是因为飞船被安放在一个保护罩内,通常称为整流罩。一般卫星在发射时也多半采用这种保护形式。但是你是否还注意到了,在飞船的整流罩顶上还有一个尖尖的、像避雷塔一样的长杆呢?这可是卫星的整流罩所没有的。这是什么东西?它是干什么用的呢?原来它就是载人飞船的逃逸救生系统。  相似文献   

5.
日首,“神舟5号”裁人飞船的成功试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中国航天史也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成功实现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成为许多读关注的话题。为此记特采访了参与“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刘宗映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我国计划在2008年10月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届时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这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竖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除了太空行走,宇航员在太空中还有哪些活动呢?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是人类宇宙航行事业中最激动人心,但也最复杂、最困难的事。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遨游,并顺利返回地面,不仅圆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想,而且引来举世关注与赞叹,更激发了读者朋友们对航天知识的渴求。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数期刊载由我国著名航天科普作家李龙臣撰写的专栏文章,向您介绍载人航天的方方面面。本期介绍载人航天如何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编者  相似文献   

8.
走进神舟5号     
刘宗映 《科学》2003,55(6):3-4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绕地球运行14圈之后,成功着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的误差只有4.8公里.中国第一位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遨游21个多小时后,顺利返回了地球.中国仅通过4次无人飞船试验,就实现了有人太空飞行,其载人飞行试验次数之少创世界之先河,反映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跨越式发展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神舟5号,把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九重天,并顺利返回地面,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为中国航天事业竖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它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在政治、科技、经济和军事等许多领域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星球     
《科学之友》2005,(11):14-14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国家测绘局公布珠峰新高程为8844.43m,坦普尔1号彗星核心成分为灰尘,宇宙中生命诞生是普遍现象,美国展示2018年登月太空船  相似文献   

11.
载人飞船     
采柯 《科学》2003,55(6):50-52
载人飞船是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的一种大型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它必须用火箭发射,在轨运行后经过制动,沿弹道式或半弹道式弹道穿过大气层,用降落伞和着陆缓冲系统实现软着陆.它运行时间有限,是仅能一次使用的返回型航天器.  相似文献   

12.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升空并安全返回的余温至今尚未平息,所有的炎黄子孙都为之自豪和感叹.这不禁让我们再次想起俄国"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待在摇篮里".而自从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升空开始,中国航天业就在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正在走出摇篮,迈向更远的征途.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4届空间技术论坛披露,2020年前后,中国将建成和运营载人太空站。载人太空站工程包括太空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太空站系统、运载火箭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货运飞船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讯系统、回收陆场系统和空间应用系统。根据计划,中国将于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太空实验室,突破和掌握太空人中期驻留等关键技术,开展一定  相似文献   

14.
6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结束了香港、澳门等地的展出后,2004年5月2日在空军专机的运送下返回北京,“空降”到中国科技馆,参加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为期两个多月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普展”。5月4日上午9点,在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台、书记处书记徐善衍的陪同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上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  相似文献   

15.
天神拥吻     
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基本技术.完成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掌握这项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阶段。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太空顺利地实现了首次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6.
在前面,我们了解了不少有关卫星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谈谈有关载人飞船的知识。自从1970年以来,中国发射了不少类型的卫星,1999年又成功地发射了飞船。飞船与卫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从它们的系统组成来谈谈这个问题。 飞船与卫星有许多的共同点,如它们的飞行原理、发射、轨道、轨道上的运行,以及返回所经历的环境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又有许多要  相似文献   

17.
从1957年,前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以后,人类便开始进入太空。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航天技术已经在三个大的领域得到发展。这三个大的领域,第一个是应用卫星,第二个是深空探测,第三个是载人航天。所以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目前根据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在我们人类太空的活动领域,还主要是局限在近地轨道,也就是在离地面有300~500公里这样一个高度。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载人飞船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天地往返运输器。第三个阶段,是短期的空间实验室阶段。第…  相似文献   

18.
《知识就是力量》2012,(8):F0002-F0002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进行了两次牵手联袂飞行,其返回舱运载三名航天员于6月29日安全回归地面.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准备发射猎户座飞船前往火星,在飞行去火星之前,猎户座飞船进行了它的第一次探索飞行试验,它于2014年12月首飞,这对未来的载人深空探测具有里程碑般的重要意义。設計理念"萬金油"大量航天实践表明,就当今技术水平而言,载人飞船比已退役的美国大型航天飞机更可靠、更便宜。所以,美国现在正积极研制新型载人飞船。这些新型载人飞船不仅保留了目前载人飞船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还具有用途广泛、运输能力强和可重复使用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驶向太空,这是中国航天员第6次搭乘飞船前往浩瀚宇宙,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二次应用性飞行。在太空飞行了30多天的天宫二号,终于在10月19日凌晨迎来"赴约"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完成了中国实施的第5次载人交会对接。从杨利伟到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陈冬等,中国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