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评价"一带一路"战略对沿海节点城市经济发展和港城发展的政策效应,对其本身实施和完善,以及节点地区经济与港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量化中国八个沿海节点地区的港口区位商、辐射强度与港城协同度,以此表征节点地区港口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DID模型评价"一带一路"战略对沿海节点地区经济发展和港城发展的综合政策效应.为克服内生性和共同趋势假定无法满足等问题,本文进一步采用PSM-DID方法对DID模型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剔除其他因素影响,观察"一带一路"的净效应.发现城镇化建设目前是沿海节点地区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的短板;虽然"一带一路"战略对沿海节点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显著,但在剔除共同趋势和冲击等其他因素后,"一带一路"战略对沿海节点地区经济发展的净影响效应为负.沿海节点地区港口和港城协同发展无论是在综合影响还是剔除其他影响情况下都落后于非节点地区.因此沿海节点地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完善港口合作体系,提高港口企业竞争意识,扩大港口辐射范围,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设,发挥港口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同时将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港口物流发展共同规划,积极调整港、城发展以适应和更好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中.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推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自组织涌现律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阐释,分析了自组织涌现律是宇宙系统最普遍规律,以及"一带一路"系统涌现的动态性、主体性和突变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以及世界各国政治联系的越发紧密,主权风险跨国传染现象得到了现实的印证.在"一带一路"倡议强化本区域国家间政治金融联系的背景下,从主权风险网络化和区域国家集团化视角出发,借鉴基于方差分解的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风险溢出网络的节点特征和结构特征,并探究了沿线国家整体以及不同区域国家集团主权风险溢出效应的动态性特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25国主权风险总溢出效应较高,且中东欧区域国家集团在沿线国家主权风险溢出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另外,沿线国家间的整体主权风险溢出效应随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性特征和阶段性特征,中国与东盟集团之间的主权风险溢出效应在任何阶段总是最强的,而中东欧地区是最能代表沿线国家整体主权风险溢出效应变化的区域国家集团.这些发现对于宏观政策制定者、主权债及相关衍生品市场的投资者理解沿线区域主权风险溢出网络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中同时引入港口硬件竞争力和软件竞争力指标,进一步完善了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国内9大港口综合竞争力与其腹地发展的协同机制,基本克服了现有港城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单角度、单维度和单主体问题.研究表明:港口综合竞争力存在惯性,较弱港口实现超越较难,但可通过充分结合腹地供需结构和贸易特色提升软实力来以长补短.腹地经济结构以及贸易和物流发展水平对港口综合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港口综合竞争力提升又会改善腹地经济结构,而腹地区域产出水平并不是港口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揭示港口综合竞争力提升应从以基建为核心的要素驱动转变为结合创新和服务驱动,通过整合港口与腹地资源来优化港口竞争力结构,做到港口-腹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当代中国与世界融合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从差异协同律视角分析"一带一路"文明圈系统发展的历史特征,从差异的特殊性、协同性、普遍性揭示"一带一路"内在各要素的系统关联,总结了从差异协同律视角研究"一带一路"系统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自由度、金融机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国家间金融市场也在逐步增进融合.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关系对保障地区金融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TENET方法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股票市场极端风险网络,探究极端尾部风险情形下带路沿线国家股票市场间的风险特征,风险传导路径以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具有时变特征,且在经济承压时期呈现上升趋势.从分区域来看,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欧洲地区风险较高,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亚洲地区风险较高.从具体国家来看,受欧债危机影响较大的希腊,塞浦路斯等国股市风险溢出水平较高.中国在"一带一路"金融风险网络中主要接收外界的金融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以色列、希腊和新加坡等国.本研究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宏观政策制定者、跨国金融投资机构进行金融风险监测和防范境外输入性风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港城互动关系具有系统动力学耦合特征, 本文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 从港城系统特征、系统模型边界和系统要素因果关系出发, 建立港城耦合系统的SD模型, 解剖港城耦合系统多重反馈机理和各系统相互作用过程. 将模型用到江苏省连云港的港城耦合系统中, 并借助Vensim软件完成结构和量纲的一致性检验, 确定模型具有可靠性后, 选择投资贡献度、三产增加系数、 资源转化系数及资源利用系数等参数作为控制变量进行模型仿真. 结果表明, 连云港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 实现港城可持续发展, 需要加大第三产业投入, 适度控制码头岸线资源利用率, 同时增加港口投资, 提升港口能力建设, 以适应战略地位提升的连云港港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从封闭区域以港口为节点的对外运输系统(以下简称外运系统)的内部运输社会福利最大的角度,研究多港口地区的港口整合问题.首先,分析外运系统的内部运输社会福利最大的经济学原理,提出衡量外运系统的内部运输社会福利的内部成本计算方法;其次,比较不同港口群规模下的内部成本,以确定封闭多港口地区的最适港口群规模.然后,针对多港口地区港口供给过剩的状况,提出港口多期投资和资产闲置的整合方法.最后,以东北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其实质性港口整合问题.研究成果对多港口地区的港口资源整合和协同运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30个省级单位的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和Moore结构变化值,分别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进行测度,通过计算全局Moran'sⅠ指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依赖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其"选择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生产率,有效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产业结构处于调整期,产业结构升级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减速"现象,但其经济增长效应仍显著;"产城协同"显著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产城联动对于缓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带来的"结构性减速"和"三重压力"等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因产城关系的时期性不匹配而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新格局新变化,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是改变全球经济政治空间布局和活动方式的构想。本文运用系统整体优化率对"一带一路"战略思维进行阐释,分析了"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原则,并结合整体性原则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系统整体突现性。  相似文献   

11.
构建包含环境因素的城乡二元一般均衡模型解析城镇化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依据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应.结果表明:城镇化对以单位GDP污染物排放为代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起到明显的中介效应;东部城市的城镇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抑制环境污染物排放,中部和西部城市的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物排放兼具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的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但省会城市城镇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非省会城市.未来需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两者之间的协同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网络分析法应用于世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最短路算法刻画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跨国长产业链图谱.结果显示,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产网络中,对中国而言下游的重要枢纽部门包括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俄罗斯的采矿业,印度尼西亚的汽车制造业和希腊的水路运输业等,上游重要枢纽部门包括德国的汽车制造业,阿联酋的采矿业和马来西亚的电子、电气和机械设备制造业等.这些枢纽部门连接了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跨国长产业链,提升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产网络的整体性.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通过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双循环”格局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实现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带动和优化效应,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以及精准布局“一带一路”投资市场以平衡对外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6~2017年西部地区十二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了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采用非参数回归模型的Nadaraya-Watson估计方法检验了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城镇化效率的影响机理和影响大小。实证结果表明:2006~2017年,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整体呈下降趋势,规模技术效率基本稳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就业人数、建城面积和城镇化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效率呈U型关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化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和城镇化水平对城镇化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城镇就业人数和建城面积对城镇化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但是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领域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灾区.居住建筑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个体特征导致居住建筑能耗不但与建筑自身有关,更与居住者的行为意识、生活习惯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相关学者对居住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是在进行分析时并未将每户家庭建筑面积考虑在内,而每户家庭建筑面积是导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产生"稀释效应"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所得结论有失偏颇.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建筑能耗的"稀释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在入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扩展的STIPAT模型,并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对"稀释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验证了每户家庭建筑面积对建筑能耗的确存在"稀释效应",从而为学者的研究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系统论角度,以系统哲学的三大定律差异协同律、自组织突现律和整体优化律来诠释,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称之为“两大产业”)的产业协同集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IV-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将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以探究两大产业的协同集聚对GTFP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大产业协同集聚还没有发挥出正外部效应,其对技术创新和GTFP还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技术创新是两大产业协同集聚影响GTFP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在目前,两大产业协同集聚通过抑制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从而抑制GTFP的提升;受不同地区差异性影响,在中介效应检验中,我国“北京等10个省(区、市)”等3个地区的检验结果各不相同。为促使两大产业协同集聚对技术创新和GTFP的影响作用由负转正,从加强跨区域联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香港联合交易所、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4与国际社会责任指南ISO26000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结合中国"一带一路"、"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及交通运输行业特点,以68家交通运输行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责任治理、人权等在内的7个准则层以及包含员工离职比率等48个指标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融合差异相似双重约束的组合赋权模型构建中国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融合差异相似双重约束的组合赋权模型对三种单一赋权结果进行组合论证,既体现评价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又融合三种单一方法的特点,得到唯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排名结果,解决了不同单一赋权方法差异太大且结果不一致的问题.二是通过欧式距离、保序性和余弦夹角原理对多种方法进行一致性检验,验证了本文模型优于单一赋权方法及单一组合赋权方法.实证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行业各子行业表现参差不齐且整体表现较差,航空运输业表现最好,高速运输业与公路运输业表现较差,港口运输业存在明显的瘸腿现象;发达地区、国企控股、高管年龄越大的交通运输企业,其社会责任履行越好.  相似文献   

18.
在绿色“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本文以隐含碳强度指标为核心,构建需求的跨境经济和碳排放影响综合分析框架,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对中国的经济和环境影响.结果显示,沿线国家需求对中国增加值、碳排放及总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能力正日渐增强.然而,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沿线国家需求结构中高隐含碳强度产业占比较高,导致其整体上具有更高的隐含碳强度,意味着当前中国需要排放更多的碳排放来获取分工收益;要实现绿色“一带一路”愿景,南亚是关键区域,采矿和采石、石油、化学和非金属矿产、金属是关键产业;反映供应链的生产结构差异是沿线国家在中国具有高隐含碳强度的主因,表明供应链转型对构建绿色“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潜力.本文首次系统评估了沿线国家需求通过国际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和碳排放影响,明确了一个过往研究所忽视的绿色“一带一路”挑战,从关键区域治理、关键产业治理和绿色供应链转型等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同时,本文开发的跨境经济和碳排放影响综合分析框架为后续其他环境指标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农村城镇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最能代表农村城镇化水平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进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个大的方面的11个指标,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农村城镇化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城镇化水平还很低,除郑州各方面发展较好外,其他地区在第三产业发展、区对外开发程度、农业劳动生产率等不同的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心城市扩张、建设多样化的小城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建议,以期对河南省的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日益凸显.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老龄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理论机制,识别与筛选出关键传导渠道,并基于我国31省市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及门限面板等计量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老龄化对房价存在直接的负向影响,且在预期、人口规模、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促进房价增长的机制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同时,经济发展及城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对房价的负向影响.老龄化对房价的负向影响是否胜过其他因素对房价的正向影响取决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