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发现新分子标靶有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叶玉如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可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新分子标靶,有机会进一步开发成为治疗该症的新药。研究团队针对导致患者认知障碍的EphA4蛋白异常活化,成功从传统中药中筛选出一种天然化合物,证实可以抑制EphA4的活性,并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病症。这项研究6月4日在线发表于PNAS上。阿尔兹海默症主要影响65岁以上的人士,患者在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前就已经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淀粉样蛋白被视为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主因。研究发现,淀粉样蛋白会过度激活EphA4蛋白,  相似文献   

2.
封面     
<正>01.Nature本期封面所示为tau蛋白双螺旋丝,它是阿尔兹海默症中缠结的主要组成成分。在许多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人(包括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中,tau蛋白细丝构成了其大脑神经细胞内的蛋白包含体。Sjors Scheres、Michel Goedert及同事首次揭示了阿尔兹海默症中tau细丝两种形态的高分辨结构。研究人员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大脑中分离出这些细丝,并使用冷冻电镜  相似文献   

3.
阿尔兹海默症是常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发性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认为,阿尔兹海默症与口腔健康不良之间具有相关性。该文就口腔健康不良与阿尔兹海默病的相关性、相关机制及干预措施等作一综述,以期为阿尔兹海默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老年斑块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为主要特征,患者表现为认知能力减退、生活不能自理,该病的预防与治疗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防治AD的实验研究领域,APP/PS1转基因小鼠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其能较好地反映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是一种较理想的AD动物模型。本文综述近五年来中药对APP/PS1转基因AD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防治AD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动能增加骨骼肌中组织蛋白酶B、鸢尾素、乳酸及相关酮体的表达,增加肝脏中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这些因子进入外周血液后通过血脑屏障到达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大脑,引起海马等脑区BDNF表达升高,促进成年海马神经发生以及改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可能会降低犬尿氨酸的水平,从而保护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大脑.  相似文献   

6.
欣然 《华东科技》2023,(2):10-11
<正>阿尔茨海默症,一种让我们恐惧却又陌生的疾病。即便是与众病之王的癌症相比,它都更难在医学上治疗。前两年有一部口碑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讲述了一位身患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父亲,因为患病而记忆变得混乱,渐渐认不出自己的女儿,甚至到最后连自己都忘了的故事。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阿尔茨海默症似乎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好像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哪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年是这种病症的患者。那么,阿尔茨海默症真的只是老年病吗?  相似文献   

7.
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神经纤维蛋白(AD7c-NTP)是目前被广泛关注的一种用于早期诊断阿尔兹海默症的标志物,该标志物具有易获得、无创性的检测优势。本研究目的是检测尿液中的阿尔兹海默症标志物AD7c-NTP。通过分子模拟设计小分子多肽配体,固相合成方法合成多肽,基因克隆、原核表达AD7c-NTP,采用色谱方法分析小分子多肽配体的吸附能力、AD7c-NTP的检测范围以及在模拟尿液中的吸附情况。研究设计的DEWH配体可以与AD7c-NTP特异性结合,并且结合率达到了85%,该方法检测的线性范围是200~900 μg/L。该研究提供了一种便携的、可重复检测AD7c-NTP的方法,为阿尔兹海默早期诊断及延缓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老年斑和神经元缠结的分割提取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病理研究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阿尔茨海默症动物模型的脑彩色显微图像的目标分割和形态学参数统计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改进的模糊C均值算法对彩色图像的颜色信息进行聚类,分别提取了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目标.再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对图像进行后续处理.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综合算法能较好地提取阿尔茨海默症动物模型特征性病变的边界以及计算相应目标的形态参数.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探究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对患者大脑功能网络之间因果性连接的具体损伤情况,采用非线性的因果性分析方法——收敛交叉映射方法,区别于传统的基于线性模型的脑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在静息状态下阿尔茨海默症对默认模式网络(DMN)、中央执行网络(CEN)和显著网络(SN)中各个脑区之间因果性连接的影响,以及这种变化与临床认知水平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DMN、CEN和SN网络脑区之间的因果性连接普遍降低,而DMN和CEN网络中的因果性连接变化与认知行为相关性较强。本文研究从动力学角度探索了阿尔茨海默症对大脑3个重要功能网络因果性连接的损伤情况,可为深入理解静息态下AD大脑内在的动力学变化特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胶质淋巴系统是近年新发现的中枢淋巴系统.它由动脉周隙、星形胶质细胞终足、神经组织间质和静脉周隙4部分组成.最新研究表明,胶质淋巴系统在脑组织废物清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胶质淋巴系统异常是阿尔兹海默症、创伤性脑损伤、脑出血和偏头痛等脑疾病发展的共同特征,修复胶质淋巴系统为相关疾病治疗带来了新曙光.综述了胶质淋巴系统...  相似文献   

11.
烟酰胺核糖是一种天然的维生素B3类营养物质,主要存在于酵母、细菌、牛奶和哺乳动物中.烟酰胺核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机制包括提高机体NAD+水平、抗氧化作用、保护线粒体、抗炎、增加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等,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烟酰胺核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疗窗口,但高剂量摄入会...  相似文献   

12.
阿魏酸钠能抑制丙二醛及血栓素B2的产生,减轻心急水肿及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具有抗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及心肌保护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肾小球疾病、肺动脉高压、糖尿病性血管病变、脉管炎等血管性病症的辅助治疗,亦可用于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的治疗。近期研究还发现阿魏酸在阿尔茨海默症和癌症的治疗中具有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类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AD的典型病理特征是患者大脑中出现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及突触的功能失调、大脑中的长期慢性炎症,最终发生退行性病变等.因此人们针对其病理特征提出了四大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假说,即Aβ假说、tau蛋白假说、神经递质失调假说以及慢性炎症假说.基于这些假说,科研工作者开发了大量基于不同病理机制的药物.本文将重点展示近四年来备受瞩目的阿尔兹海默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并总结探讨基于不同病理机制的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综合阿尔兹海默病药物的研发情况可以使科研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药物研发的困难,从而揭示药物研发的正确方向,同时也可以为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的探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障碍疾病,与心血管疾病、阿尔兹海默症和2型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密切关系.近年来对Hcy与相关疾病关系和其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就Hcy的致病机理、与相关疾病关系及其预防与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淑霞 《前沿科学》2014,(2):84-86
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与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直接相关的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γ-secretase)的精细三维结构,为理解γ分泌酶复合物的工作机制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在人类对该病的研究历史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填补了空白。该成果以长文的形式由英国《自然》杂志于6月29日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在自然氛围下的谈话去理解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自我意识和认同的产生、维系和保持。认为如果有人和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进行互动和交流,他们能持续表达他们的自我意识,维持他们的自我认同。运用生命历程模式,人们看到个人生命的主旋律主要取决于目前的选择和模式。这些选择和模式源于同时也基于更早的选择和经历。  相似文献   

17.
摘要: 阿尔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发病原因多样,制约了其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本文将阿尔兹海默症动物模型分为转基因动物模型与非转基因动物模型,并具体介绍了APP 转基因小鼠模型、APP/PSI 双转基因小鼠模型、Tau /APP/PSI 三转基因小鼠模型三种转基因动物模型,以及Aβ 诱导的AD 动物模型等六种非转基因动物模型。与此同时就其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今天出家门的时候,门关上了吗?迎面和我打招呼的这个人,叫什么名字?锅里“滋啦”作响的这盘菜,放过盐了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想不起来的事情,此刻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糟糕,我是不是得阿尔兹海默症了?这种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人罹患阿尔兹海默症,它像是盘旋在人类头顶上的鹫鹰,随时等待蚕食人的记忆。然而,这类疾病的机理尚未明晰,“我们为什么会忘记”依然是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9.
摘要:阿尔茨海默症( Alzheimer’ s disease,AD) 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着全球 4 000 多万人的健康,预计在未来的几十年将呈指数级增长。 至今为止,该病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也缺乏系统完整的病理及生理学研究,因此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和治疗 AD 最有价值的科学工具。 本文总结了 4 种基因修饰的 AD 模型,讨论不同模型的表型特征、病理变化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病于老年人群.该疾病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正常生活,还给患者家属带来极大痛苦.因此治疗该疾病成为科学界急欲攻克的难关.而治疗的基础是解析病理,大量研究表明该病患者脑内有大量纤维状Aβ蛋白质聚集物.因此研究Aβ蛋白质如何聚集是解析病理的关键.同时预防和阻止Aβ蛋白质聚集也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一种可选方案.本文即选取Aβ蛋白质片段,以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详细分析其形成稳定二聚体的完整过程.研究发现该蛋白质片段上残基侧链之间的疏水作用促使两个Aβ37-42单体相互靠近,其间会形成多种非稳态中间体,其结构经过不断调整最终才形成稳定的二聚体结构.该结构调整过程对形成稳定的二聚体结构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两条肽链主链形成氢键的个数逐渐增加,同时伴随形成了新的残基侧链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在二聚体形成的全过程中Ile41和Ala42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Ile41由于其侧链具有疏水性且体积相对较大,可通过其疏水作用力促使两个单体相互靠近.而Ala42在后期结构调整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稳定了二聚体的结构.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Aβ蛋白质聚集特别是其形成二聚体的过程,同时也为防治Aβ蛋白质聚集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