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生态学家乌兰诺维兹提出的"上升性"理论由增长和发展两部分组成,在指征生态系统属性的同时还为生态系统属性的量化提供了非还原论的研究方法。乌兰诺维兹在"上升性"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生态学的形而上学—"过程生态学",凭借过程生态学,乌兰诺维兹批判牛顿和达尔文的还原论图景,旨在为生态学家们提供基于生态形而上学的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体波声光信号处理器在未来电子战系统与设备中将起关键作用。关键器件是一种新的相阵Bragg器件。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论视角审视,"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呈现给世人的新亮点,亦是国人的美好愿景。它既包括"生态文明"即"生态家园"建设,又关涉全民素质的提高即"精神家园"建设。两者二位一体,成为"美丽祖国"整个系统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4.
金观涛教授认为,用系统"不确定性"代替"矛盾",可以使辩证哲学科学化、清晰化、精确化。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用"不确定性"代替"矛盾",不仅未能使辩证哲学变得更为科学和清晰,反而使辩证哲学更为模糊和混乱。  相似文献   

5.
"面壁"与"破壁"交融哲学观,在当今改革时代,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这种哲学观的提出,是哲学系统的补充,有深刻的缘由与现实内涵,它包含着矛盾哲学观和系统哲学观、矛盾思维和系统思维、革命精神和改革精神的交融;以"面壁"和"破壁"交融的哲学观认识和理解改革思维与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以打破"关系网",建造"笼子"为例探究"面壁"与"破壁"交融哲学观与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观测自然发生状态下植被生长季相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植被叶面指数的概念,并利用近3年大气污染数据,分析了西安市大气污染与植被叶面指数的年内时间变化,结果显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年内变化呈"U"字型,冬季污染物浓度较高,夏季较低;植被叶面指数的年内变化呈倒"U"字型,夏季叶面指数较大,冬季较小;大气污染浓度与植被叶面指数年内变化存在时间不同步性.在此基础上,依据相互作用模型,测定出植被大气污染物净化量,发现这种时间不匹配性严重影响植被净化大气污染生态功能的发挥,具体表现为: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由于叶面指数低,净化量较低;夏季植被茂盛,而大气污染浓度较低,净化量亦受到影响.图4,表2,参8.  相似文献   

7.
人类发展观的形成经历了从线性发展观到系统发展观的历史演变;线性发展观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起到"双刃剑"的作用;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尤其是"五大发展"观的产生标志着系统发展观的建构已成雏形。"五大发展"观强调的发展是系统的发展,其发展的系统结构是一种耗散结构,对此可以通过耗散结构理论进行分析;"五大发展"观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它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8.
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关系密切。2009年7月,美国《Science》刊出了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Complex Systems and Networks)的专辑(Special Section)。复杂网络的重要意义已勿需多言,它涉及广泛领域,专辑前言"Connections"中的第一段话指出:专辑将说明,科学工作者如何将网络分析的研究范围竭力拓展。在中国,复杂网络的研究也在蓬勃发展,全国复杂网络会议和全国网络科学论坛到今年分别已召开了六次。方锦清先生在网上开辟了"复杂网络论坛",作为研究交流的平台,内容丰富活跃。为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研究和交流,经和方先生商定,在本刊设"网络科学专刊",由方锦清、周涛教授征文组编。本期是专刊的第一集,今后将陆续组编,希望得到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也期望专刊能发挥越来越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价值"之于人类无比重要。然而,"何为价值"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系统哲学看,"价值"是主客体系统整体的特定涌现,简称价值"系统涌现论"。相对于价值"客体主义论""主体主义论""关系主义论""人是元价值论",价值"系统涌现论"具有更强、更好的说明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与自然二者并非相对独立的实体,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逻辑上合理的问题。实现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到"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的范式转换,将为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提供不同的形而上学根基和理论框架。范式转换直接表现为"语词系统"以及世界观的变革,从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转向"人类在自然中"的复杂系统图景。不同的提问方式直接决定着不同的"问题域",以及解决问题的价值取向。在"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研究中,复杂网络因果将取代简单的线性因果。贝叶斯因果网络和下向因果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探索复杂系统的运行,以及准确理解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系统论角度,以系统哲学的三大定律差异协同律、自组织突现律和整体优化律来诠释,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政治能量"概念为将物理学引入政治学开拓了新的视野,但尚不足以解释政治系统的结构问题,例如,阿尔蒙德提出的"潜在的积极公民"拥有"影响力的储备库"问题。因此,基于"联系产生权力,结构蕴含能量"的观点,本文进一步界定"政治能量"的概念——即政治角色依靠所占有资源的数量和将其转化为具体利益的能力而采取政治行为的能量,并构建其公式Ep=CRT;提出政治势能概念及其公式——即政治角色甲相对于乙所具有的政治能量上的优势,△Ep=Ep(甲)—Ep(乙)。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野,本文提出描述政治系统发展的一个新维度,即政治势能;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理论,认为政治系统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从单向结构到双向结构再到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同燕秦 《系统科学学报》2007,15(2):90-93,98
从系统论的角度,把德育目标看作一个系统,其要素为道德目标、法纪目标、心理目标、思想目标、政治目标五大要素目标,各要素目标组成有机统一整体。德育目标系统具有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开放性特征是我们科学把握德育目标系统并有效发挥其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系统科学的时空观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以时间为主导、空间时间化的演化时空观。新的时空观是从系统科学提升为生成论、从科学到哲学的关键。生成论"生之"、"成之"的两个维度本身就内含了新的时空观;潜有→缘有→显有的生成过程与分形理论发展的新的空间观若合符节;生成元包含了新的时空观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依法治国概念存在"依法治政"、"依法治经"、"依法治文"等碎片化理解。其实,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系统,即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国家事务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并处于特定环境中的整体。只有把国家作为一个系统对象来进行治理,才能真正收到依法治国的最大成效。  相似文献   

16.
"网络民主"生成于网络社会,作为虚拟现实的政治形式,为"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提供了新途径,即为国家、官员、社会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政治参与的要求与实践、政治文明的建设提供平台;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基础理论体系,探索提高监督能力、提升监督质量具体途径方法,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党内监督的运行机制的系统构建,关键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点",以党内监督建设历史经验和实践探索为"线"的研究思路。在点线结合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阐述新时期党内监督运行机制理论的基本内容,通过认真分析解决现实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有效提炼出来,实现理论体系和系统模型构建的衔接。  相似文献   

18.
"象思维"是一种区别于概念思维的原创性思维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思维方式。与概念思维相比,"象思维"的"系统性""关系性"思维本质决定了它在隐性知识的获取与转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象思维"的运行机理与实现路径,也为隐性知识的获取转化提供了确切思路与有益启示。文章在探讨"象思维"对把握隐性知识契合性的基础上,阐释了基于"取象比类"的隐性知识的获取转化机理,结合"取象比类"展开形成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据象表达"4阶段体系,构建了"基于‘象思维’的隐性知识获取转化模型",同时阐释了隐性知识的获取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村民自治",必须要研究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及这"四个民主"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四个民主"的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应以系统观为指导,对"四个民主"的内容、相互关系及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完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在现代语境中,"以文化人"包括了育人的载体、方式和对象,重点在于"文",核心在于"化",目的在于"人"。以此为基础,从整体上理解"以文化人"的科学内涵、作用路径和目的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以文化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