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培养基质对羊肚菌出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培养基质栽培羊肚菌,测定不同培养基质的出菇情况及出菇前后培养基质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羊肚菌子实体产量与培养基质类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且出菇前后3种不同培养基质中营养物质呈现降低趋势,营养元素有所升高。营养物质降低可能是羊肚菌菌丝及子实体生长吸收消耗所致,部分营养元素增加,可能是菌丝将营养袋中的物质转化进入到菌丝中储存,进而为羊肚菌子实体出菇提供营养。结果说明了羊肚菌在出菇阶段所需营养,特别是磷、钾等矿质元素主要由营养袋提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研究,比较羊肚菌、圆孢蘑菇、杏鲍菇、香菇、圆菇、白玉菇、平菇、金针菇和姬菇的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9种食用菌甲醇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圆孢蘑菇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其EC_(50)值为346.50μg/mL,羊肚菌甲醇提取物的铁氰化钾还原力最强,平菇甲醇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其EC_(50)为863.74μg/mL。  相似文献   

3.
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代码的测试.白盒测试是测试被测单元内部如何工作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检查软件内部的逻辑结构,对软件中的逻辑路径进行覆盖测试.本文介绍6种白盒测试方法和适用场合: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盏、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  相似文献   

4.
针对石河子垦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开展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翻耕不覆盖(简称翻耕CK)、翻耕+秸秆覆盖(简称翻耕+秸秆)、秸秆深埋还田+秸秆覆盖(简称深埋+秸秆)、秸秆深埋还田不覆盖(秸秆深埋)和秸秆深埋+地膜覆盖(简称深埋+地膜)等五种秸秆还田方式下,向日葵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对石河子垦区向日葵高产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表覆盖条件下冻融土壤水热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季节性冻融期地表覆盖条件下田间土壤温度、水分的剖面监测资料,分析了土壤的温度变化及其冻融过程,进而研究了冻融期裸地(LD)、地膜覆盖(MD)、秸秆与地膜双重覆盖(JMD)地块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处理地块的土壤均经历初冻、快速冻结、稳定冻结、融化四个冻融阶段;在冻融过程中,三种地块均出现土壤水分的迁移现象,且含水率高值区及低值区出现的时间、深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随地表覆盖条件的不同而异;深层土壤受气象条件及地表覆盖条件影响较小,含水率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白犀牛又称白犀,名虽如此,但其浑身灰色;因其嘴巴扁平宽阔,故又名方吻犀、宽吻犀。白犀体长可达4米以上,质量可达3吨多,体型浑圆硕大,体态粗壮威武,是现存五种犀牛(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苏门答腊犀牛和爪畦犀牛)中体型和角最大的,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与惠民县农业局良种棉加工厂协作,于1991~1995年开展了盐碱地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选用中杂028F_1棉花进行小区对比试验,设露地直播(CK)、地膜覆盖和地膜加小拱棚覆盖(简称双膜覆盖)三种栽培方式.结果双膜覆盖平均亩产皮棉145.3公斤,比地膜覆盖增产4.5%.比CK增产42.5%;其中霜前花平均  相似文献   

8.
六.膜上灌技术(一)膜上灌的概念膜上灌是节水增产灌溉新技术,是我国的创造发明.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把膜侧水流改为膜上流,利用土膜输水,通过放苗孔和灌水孔给作物供水的灌溉方法叫膜上灌.利用地膜输水防止了地面灌溉的深层渗漏,地面灌溉畦(沟)首尾进水时差造成灌水不均匀,而膜上灌则可通过调整膜畦上、中、下游的膜孔密度和大小,达到均匀灌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选择的冬闲田要求地势较高,通风、向阳,坐落方向忌朝北。栽培季节从12月底起安排播种,到翌年4月底收成结束。 菇床制作。将田水排干、整畦(床)宽100~150厘米,长650厘米,沟宽60厘米,深20~30厘米,做到雨天沟中不积水。然后,在畦面上铺一层干稻草,再用竹片做成低拱棚(如育秧式),以覆盖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10.
《贵州科学》2021,39(5)
对9种食用菌(长根菇、桑黄、羊肚菌、灵芝、平菇、鸡油菌、虎奶菇、灰树花、马桑香菇)菌丝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进行观察,研究发现不同的食用菌菌丝在颜色、形态、菌丝致密程度、满皿天数及平均生长速度等宏观形态上有很大差异。除羊肚菌、鸡油菌外其他7种食用菌菌丝颜色均为白色,形态大部分呈现出绒毛状,菌丝前期稀疏,后期致密。菌丝萌发速度最快的是羊肚菌,平均生长速度为1.2 m·d~(-1),9天即满皿;菌丝萌发速度最慢的是桑黄,平均生长速度仅为0.3 m·d~(-1)。通过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发现其在菌丝粗细、是否中空、有无分生孢子等微观形态上也有所差别。大部分食用菌菌丝较粗,中空,无分生孢子,其中桑黄、平菇、马桑香菇菌丝较细,桑黄菌丝呈竹节状,羊肚菌菌丝实心,有分枝,鸡油菌菌丝有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1.
羊肚菌属是世界性著名的野生食、药用真菌.有些真菌学者认为羊肚菌属与某些高等植物有菌根共生关系,这就使羊肚菌属成为引种驯化的“禁区”。 该属Morchella约20种,我国有8种,笔者为了引种驯化羊肚菌,在甘南林区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定点观察时,发现有小顶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 Peck.、尖顶羊肚菌M.conica pers.、羊肚菌M.esculenta(L.) Pers、粗柄羊肚菌M.crassipes (Vent.) Pers.等四种,其中小顶羊肚菌是生长在腐木上,并没发现它与任何植物有菌根共生关系,对其进行了孢子分离获得了纯种,进一步试栽,结果形成了珊瑚型子实体,这对羊肚菌的人工裁培迈开了可喜的一步,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旱作区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旨在为马铃薯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随机设计,设黑膜全膜双垄栽培、白膜起垄覆膜栽培和露地栽培三个处理.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长苗期、花期和成熟期,与露地处理相比,黑膜全膜双垄处理地上部、根、全株干物质平均增加了355.9%、126.3%、414.7%,白膜起垄覆膜处理平均增加了214.2%、74.3%、182.0%,黑膜全膜双垄较白膜起垄覆膜处理分别增加了173.0%、69.0%,160.2%.马铃薯花期、成熟期和收获期,黑膜全膜双垄栽培处理较白膜起垄覆膜栽培处理块茎干物质分别增加了113.5%、397.2%和56.9%.黑膜全膜双垄栽培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干物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颜色对比对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引诱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蝇对目标的视觉反应主要与目标/背景间颜色的对比有关,并且偏爱黑色背景.在黑色背景下,观察了目标颜色分别为白、暗红、黄、黑、绿、蓝、玫瑰红时不同颜色对比对舍蝇的引诱效果,发现2种颜色组合(目标/背景)与白/黑组合对舍蝇的引诱效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暗红/黑、黄/黑>白/黑  相似文献   

14.
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湖北省棉地畦宽一般7~8尺,每畦四等行种植,通常封行过早,荫蔽严重,以致结铃少、蕾铃脱落多,影响棉花产量的提高。荆州地区的广大棉农通过分析棉地路边、畦边棉株结桃多、成熟早的现象,进行多种种植方式的合理密植试验,成功地创造了三组六行式宽窄行密植方式,辩证地统一了密与光的矛盾。1973年荆州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食用菌(Edible fungi), 广义地说,泛指所有可食用的真菌,包括各种小型的真菌如酵母菌、毛霉、根霉、脉孢霉和各种大型的真菌如蘑菇、牛肝菌、羊肚菌、木耳.狭义地专指各种大型的真菌.本文所叙述的将限于狭义的大型真菌.据统计,我国现有食用菌720种,几乎包括目前世界上所报道的主要种类.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公元二○○年就已开始种菇.西方种菇起于十七世纪法国开始的蘑菇种植.从古至今,这些种菇的方法均是以固形培养料培育食用菌子实体,培养料亦常取自于各食用菌的野生生长基料,依靠这种方法,食用菌生产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随着人民生活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仅依靠菇农种植子实体已渐满足不了需要,食用菌的生产趋于工业化和规模化,而食用菌的深层培养技术便成为其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再生料种菇     
所谓再生料种菇就是将已种植过香菇的菇段(下称老菇段)中的木糠(即木屑,下同),洗净腐生菌丝后,再度用来种植香菇.使用再生料种植香菇,具有发菌快、产量高的优点.据菇农生产实践证实,一般木糠至少可以“再生”二次,即先后总共可以使用三次.而今大多只使用一次就被丢  相似文献   

17.
羊肚菌属子囊菌纲 ,羊肚菌科 ,羊肚菌属 (Morchella) ,是一种世界著名的食药用真菌 ,在国际市场上每kg干品 (去柄 )高达 15 3德国马克 .于春末、夏初、秋初生长在林木潮湿地上或腐叶层上 ,常出现在白扬等阔叶林下 ,云杉、冷杉、针叶林或针阔混交阴坡林亦有出现 .截止目前 ,羊肚菌还未能商品化栽培 ,采集野生菌是获取的唯一手段 .2 0 0 1— 2 0 0 2年连续 2年 ,笔者在兰州地区陆续发现了 2种野生羊肚菌 .这在兰州历史上尚未见报道 ,说明兰州地区生态条件已有很大程度的恢复 .现将其型态特征简报如下 :1)粗腿羊肚菌 (Morche…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析景泰县土壤水分的蒸发情况,对景泰县兰州理工大学实验基地的土壤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实验共设置4种处理模式,即土壤表面无覆盖处理(CK)、土壤表面覆砂+覆盖2cm厚秸秆(C1)、土壤表面覆砂+5cm厚秸秆(C2)、土壤表面覆砂+覆盖7cm厚秸秆(C3)。结果表明,(1)经过砂石及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与裸土相比具有保墒抑蒸效应;(2)秸秆覆盖厚度越大,则土壤水分蒸发量越少;(3)土壤水分蒸发量受大气条件的影响,裸土的土壤水分蒸发量与气温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经过秸秆和砂石覆盖处理的土壤水分蒸发量与气温的相关性减弱。  相似文献   

19.
内胚层在两栖类心脏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有尾类神经期去除内胚层不能得到心脏的形成,心脏原基在尾芽期才能显示其自己分化的能力。在无尾类方面尚缺少系统的工作,本文用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泽蛙Rana limnocharis和狭口蛙 Callula borealis三种无尾类为材料,自原肠晚期至神经胚期进行下列三方面的实验研究。1.切除全部内胚层。2.分离心脏原基外植培养。3.取部分神经板与心脏原基一起外植培养。实验结果指出这三种无尾类在13期(早神经胚)心脏原基已开始显示其自己分化的能力,在缺少内胚层的情况下发育为分化程度不一的跳动的心脏结构。神经组织在早神经期并没有抑制心脏的发生,说明无尾类与有尾类不同,在早神经期的心脏原基已经充分决定,能按其预定意义分化。  相似文献   

20.
地膜降解性能是解决地膜"白色污染"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采用热重(TG)和微分热重(DTG)分析对1种普通膜和3种可降解膜的热解过程进行研究,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地膜在使用前后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地膜的热重曲线有相似,但也有所差异,说明降解膜与普通膜的基本组分相同,而添加组分有较大差异.从热重曲线可测算出生物降解膜中淀粉的含量约为21.05%,生-光双降解膜中碳酸钙含量约为10.91%.不同类型地膜的红外光谱不同,覆盖一定时期降解膜样品的红外光谱可显示出其组分和性状的一些变化.3种降解膜原样的羰基指数大小顺序为:生物降解膜>生-光双降解膜>光降解膜,这与它们在田间试验中的降解速率相同.热重是测定地膜组成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地膜DTG曲线和红外光谱可作为普通膜与降解膜,以及不同类型降解膜之间的鉴别手段.羰基指数可作为评价地膜降解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