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每分钟卖出上万元的秘密逐步进入上升期的中国纪录片产业,正在复制产业链条完备的欧美、日本的成功模式。纪录片业界曾经有个笑话:两个纪录片导演聚到一块就会为"什么是纪录片"争论不休。而实际上,用业界的话来说,"还有什么不能拍成纪录片呢?"拍几只鸟,《迁徙的鸟》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拍球星C罗的传记,这就是有名的《挑战极限》;当然,你还可以为整个国家做个总结——这就是BBC的《大英  相似文献   

2.
<正>在回家的路上,甘剑平觉得自己实在太累了。"去希腊旅游应该不错,欧元正在大幅度贬值,那里的动乱也已经平息",他拿起手机,通过"云网"搜索到了东方卫视的一部希腊旅游纪录片,然后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把纪录片下载到家里的电脑上。回到家里时,纪录片视频已经下好。  相似文献   

3.
迁徙题材纪录片是目前纪录片创作中一个值得挖掘的领域。从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历史来看,迁徙题材纪录片类型化趋势并不明显,它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流的纪录片类型,但是此类纪录片将会成为中国纪录片当中一支重要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这些带有历史记忆的迁徙类纪录片,这些能够剖析社会现状的迁徙纪录片,未来或许也可以有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虫草》作为一部由本土草根从主位视点创作的,以自己家庭和社区为表现对象的村民纪录片,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涉藏题材媒体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内部视角的自我呈现、原生态纪实的视听语言、生活化的叙事结构和个人化的情感表达。村民纪录片在创作视角和题材上,形成了对媒体涉藏纪录片的有益补充,开拓了我国涉藏影像对外传播的新思路,应作为一种新的纪录影像形态得到正名和关注;同时,应加强藏区民间纪录片的培育和打造,实现涉藏信息的真实、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5.
文章透过影视人类学的视角,以数部藏地纪录片为例,把它们置入到近30年来的纪录片发展过程中,分析其影像传播的类型特征和变迁路径。作为传播形态,不同的藏地纪录片在观察视角、制作方式和叙事策略上呈现出丰富的维度;作为文化阐释的影像文本,藏地纪录片既以具象方式描述文化特征,又以符号的方式表现文化价值,具有文化阐释和传播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崔莹 《世界博览》2011,(13):78-80
他获得了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终身成就奖阿尔伯特·梅索斯发现,大多纪录片电影人都是"左派"。他们支持改革、重视人权,希望创造更为平等的社会。6月10日早上,在谢菲尔德利奥波德酒店的房间里,《世界博览》特约记者见到了正在吃早餐的阿尔伯特·梅索斯(Albert Maysles)。他一头银发,虽不羁,却也凌乱地自然;看上去有些瘦弱,但精神抖擞;有意思的是,他穿了两双四只不同颜色的袜子。2011年6月8~12日,第18届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在英国的第四大城市谢菲尔德举行。纪录片领域的传奇人物,今年85岁的阿尔伯特·梅索斯获得电影节颁发的"终身成就奖"。他告诉记者,自己酝酿了整整30年的一部纪录片,一定要到中国拍摄。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走向困境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如何帮助纪录片走出困境,重现辉煌不仅是理论上也是实践中的难题。如何解决纪录片的故事性,增进技术性与地域性的角度,怎样才能使纪录片好看,使纪录片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创作观念的变革和技术手段的更新,高清纪录片的发展从纪实趋向于寻求多元化的审美品格,《故宫》《同饮一江水》等高清纪录片的主创人员越来越多地关注影调在被摄人物和景物造型中的运用,高清影像的清晰度、细腻的影调层次更突出了被摄体的真实感和立体感,挖掘出具有特殊意味的细节,并透过这些细节来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营造出纪录片画面独特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卫东 《科技信息》2011,(34):349-349
一、引言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片类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故事片之外最重要的一大类影片。纪录片的表现内容和范畴比较广泛,纪录片可以纪录当前的现实,也可以重现过去的历史,可以再现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题材,反映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及某个侧面。一般来说,纪录片包括新闻纪录片、历史纪录片、传记纪录片、政论纪录片、人文地理纪录片等。纪录片的特点是高度忠实于生活和现实,将真人真事不加虚构地直接反映出来,以启迪人们的灵魂、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的斗志。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一部名叫《孟山都眼中的世界》的纪录片在法德联播的欧洲文化电视台首次播出,作为第一部对孟山都公司在全球所为及其影响进行全面审视的电视纪录片,它很快便在世界各地引起广泛反响。基于该纪录片撰写的同名图书于2008年出版,并迅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多国出版。  相似文献   

11.
李珣  罗琳 《科技信息》2007,(14):52-52
电视纪录片以“真实”作为生命。声音作为纪录片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之一,在营造纪录片客观、真实的氛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电视纪录片声音的三大组成部分(音响语言、文学语言、音乐语言)作为基点,阐释在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声音处理的特殊规律和表现特质。  相似文献   

12.
当纪录片脱下贵族的外衣,换上世俗化的新外套时,其发展必定会迎来全新的蜕变,那便是纪录片的大众化。多年来,纪录片不论是创作理念还是创作方法都不断变化更新,并且融入了新的纪实手法、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形成了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作为一种贴近现实的影像纪录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从最广义上来说,电视纪录片有着自己的创作规律和大体的类别划分.从创作原则上来说,纪录片始终保持着"真实纪录"的创作理念,因此,真实是纪录片本质的属性,也是纪录片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14.
金颖颖 《科技信息》2010,(2):358-359
本文通过对电视纪录片定义和特性的探讨,简要分析了我国纪录片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特色,指出了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市场化、本土化、故事化、DV化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地方电视台纪录片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通过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不仅能够使受众较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还可以让不同城市之间的人们实现文化交流,在促进文化传播的同时也能实现经济效益提升。该文就是对纪录片产业化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对地方电视台纪录片产业化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地方电视台纪录片产业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汪洪梅 《科技信息》2007,(27):562-563
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应该加强对趣味问题的认识,科学把握纪录片的趣味元素,在努力扩大创作视野、深挖内在主题、确保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纪录片的整体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前部分纪录片制作者以收视需求为创作目的,为此,讲究纪录中的非痛感,讲求画面的美感,并以此为艺术性,以非常意象化的影像吸引观众,形成伪真性的纪录片。伪真性是中国纪录片在多元文化融合作用下潜移默化后形成的迎合艺术形态的表现特征,作者认为,中国纪录片应坚持创作出富有自己特色内容与形式感的作品,同时,可以吸收纪录片创始与一直坚持的客观性原则,以此追求与实现纪录片的最重要价值:历史的见证者与真实的表达者。  相似文献   

18.
兰鑫 《科技信息》2011,(22):I0060-I0060
纪录片作为同电影同时发展的一门影像艺术,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在现代社会是非常明显的。顾名思义,纪录片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纪录。在我们现代整个社会飞速发展的状态下,记录显现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对现代社会的纪录更是对我们整个时代的纪录。基于以上纪录片的作用,在此我来探讨一下纪录片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人文纪录片是通过记录人的生活,展现历史变迁和人文变迁的纪录片,具有记录历史和反映现实的作用。21世纪以来,诸多优秀人文纪录片作品以其精致、简洁的镜头语言,表达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了中国独特的人文景象,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人文纪录片的创作者肩负着诠释现实、体现人文精神、反映当代人生活最真实面貌的时代使命。该文通过研究并实际拍摄创作出人文电视纪录片《纸鸢记》,以期为高校学子乃至社会各界人士从事人文纪录片的创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对于纪录片创作而言,编导意识作为创作者的个人素养、情感、审美的理论形态,贯穿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从前期准备,到拍摄过程,再到后期制作,无不体现着编导意识的重要作用,从对题材的选择方面决定了纪录片的内涵,从对拍摄角度的选择层面决定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被摄者自身价值的挖掘程度,从编导的剪辑风格个性决定了纪录片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