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分别测定了PAC电极(Pb-Ag-Ca新型阳极的简称)在MnSO4-H2SO4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及阳极极 线,从图中求得:icor=15.85μA/cm^2,ψωr=-0.095V,Vcor=2.95Kg/m^2ann.7.90%(电极重量每年消耗的百分数)i。(2)=54.70μA/cm^2及i。(3)=1.10μA/cm^2;讨论了PAC阳极的腐蚀机理即反应(2)受反应(3)的动力学参数所  相似文献   

2.
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谱(XPS)以及直流电导率σdc(T)与温度关系等方法对三种聚苯胺PANI-HCl,PANI-H2SO4和PANI-H3PO4进行了研究.在Cl(2p)谱中,可以分辨四个二重态的自旋轨道裂分偶极子Cl(2p1/2)和Cl(2p3/2).S(2p)-core-level谱显示了二重态自旋轨道的裂分偶极子S(2p1/2)和S(2p3/2),而P(2p)-core-level谱仅在结合能为134.03eV时显示单一的峰值.室温时PANI-HCl和PANI-H2SO4的σdc比PANI-H3PO4的σdc高数倍.PANI样品的导电性与温度的关系表明它们是半导体,而且符合准一维的变程跳跃(Q1D-VRH)模型  相似文献   

3.
聚酰胺/硅胶吸附剂吸附分离茶多酚的红外光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室温下聚酰胺/硅胶吸附剂( P A/ Si O2)对茶叶中茶多酚的分离提取原理.红外光谱表明, P A/ Si O2 中 P A 分子的酰胺基- O‖ C- N H- 是通过氢键吸附茶多酚分子的活性基团,而酰胺基对咖啡因分子没有吸附作用. P A/ Si O2 中 Si O2 表面羟基 O H 是吸附咖啡因及茶多酚分子的活性基团.由于氢键的作用,茶多酚和咖啡因分子之间也能相互吸附. P A/ Si O2 对氨基酸类物质不起吸附作用,因而容易将其分离.  相似文献   

4.
用^27AlNMR方法研究了碱化度(B),Al^3+/SO^2-4摩尔比及水中稀释过程对PACS(含SO^2-4的聚合氯化铝)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CS中铝含量大于0.9mol/L时,水中稀释PACS聚合度影响较大,小于0.9mol/L后水中稀释对PACS聚合度影响较小,水中稀释可使聚合大分子向Al13结构转化,这种转化能力的大小取决于PACS中B的高低和Al^3+/SO^2-4摩尔比的大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喷涂陶瓷涂层摩擦学特性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 WC-12%Co,Cr3C2-25%NiCr,Al2O3-20%TiO2和 Cr2O3 4种等离子陶瓷涂层的摩擦学特性,采用同种材料配对的摩擦副,利用SRV试验机进行了高低温干摩擦和高温润滑摩擦的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两种主要磨损机理:塑性涂平和粘着撕裂。另外采用一种含添加剂的全合成油作为400℃时的润滑剂,结果表明对所试验的几种涂层材料具有不同的润滑效应。  相似文献   

6.
应用CS2在Ag-S键中的单核插入产物(Ph3P)2Ag(S2CSR)R=C6H5或C6H2Pr-2,4,6)与1,2-二溴乙烷-异丙醇混合溶剂反应,生成了一个中性四核银簇合物(Ph3P)4Ag4Br4,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APS-TU和APS-U为引发体系,研究了氰乙基化交联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IR,SEM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当[APS]=[TU]=[U]=3×10-2M,[MMA]=6×10-1M,S:L=4:100,60℃,反应6小时时,G%、E%值最高.用NH2NH2改性后,含-COONHNH2功能基的接枝共聚淀粉对Cu、Cd、Cr、Ph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8.
Ti-5Al-2Sn-2Zr-4Mo-4Cr合金本构关系的新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构关系是联系材料塑性变形行为与工艺参数的桥梁,也是用有限元法模拟金属成形过程的前提条件.开发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Ti-5Al-2Sn-2Zr-4Mo-4Cr合金的本构关系模型.首先利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机等温压缩Ti-5Al-2Sn-2Zr-4Mo-4Cr合金,研究在不同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应变速率等工艺参数条件下流动应力的变化情况.然后用实验所得的热变形工艺参数与性能间的数据来训练具有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结束后的神经网络即成为一个知识基的本构关系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9.
用无机金属盐水解及有机醇盐中间体合成两种不同的工艺路线制备了ZrO_2-Y_2O_3复合Sol(溶胶),对比了通过Dip-Coating的方法在GH220/MCrAlX基体上形成致密ZrO_2-Y_2O_3陶瓷涂层的能力,以及涂层在1000℃的静态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金属有机醇盐工艺制备的ZrO_2-Y_2O_3陶瓷涂层具有极其优越的高温静态抗氧化性能.无机金属盐水解所制备的ZrO_2-Y_2O_3涂层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于金属有机醇盐工艺.可能的原因是残留在涂层内的微量酸根离子使氧化和腐蚀过程加剧.  相似文献   

10.
在PH8.0—8.5之间,钇能与3,5—Br2-PADAP及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反应,生成一 种紫色三元络合物.其组成为钇:3,5—Br2-PADAP:CPC=1:3:3。吸收峰位于584mm,摩 尔吸光系数ε584=1.29X105.在0-5u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在硫酸钠存在下,10倍镧, 同量铈不影响钇的测定.在酒石酸钾钠存在下,6倍钪不影响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采用橡胶轮磨损实验机 ,对三种类型粉末制备的 HVOF Cr3 C2 - 2 5 % Ni Cr涂层进行了磨料磨损实验 ,研究了涂层的磨损特性和喷涂工艺条件、粉末制备工艺对涂层磨损速率的影响。在运用扫描电镜对涂层结构和磨损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涂层结构和橡胶轮磨料磨损的特征 ,探讨了该涂层的磨料磨损失效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质量较好的喷焊层,提高喷焊层的耐磨性,在镍基自熔性合金粉末F102中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亚微米碳化钨(WC)进行氧一乙炔火焰喷焊.通过磨粒磨损试验、显微硬度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不同WC体积分数对喷焊层质量及其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WC的体积分数为1%时,喷焊层的质量最优,耐磨性最好,硬度也最高.但随着WC体积分数的进一步增加,喷焊层的耐磨性和硬度反而有所下降.涂层的耐磨性主要与涂层硬度.WC硬相的含量,空洞的数量及大小等有关.硬度越高,WC硬相越多,空洞越少、越小,涂层的耐磨性越好,反之越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工程中采用铝涂料涂覆螺栓时螺栓表面铝涂层易出现的厚度不均匀问题,研究喷涂角度对螺栓表面涂层均匀性的影响规律。对喷涂系统的喷嘴和螺栓进行建模,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Fluent建立了雾化流场的气液两相流物理模型,使用DPM模型分析了流场中气相和液相的相互作用,获得了在不同角度下的喷涂流场,预测了螺栓表面液膜沉积厚度。搭建了喷涂试验系统并与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和试验研究均表明在喷涂角度为30°时螺栓表面涂层均匀性最佳。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喷涂Al_2O_3-TiO_2涂层的干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了Al2O3-TiO2涂层,测定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表观气孔率,并对涂层与GCr15钢配副,在不同P-V值及无润滑情况下进行了球 - 盘式摩擦磨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l2O3-TiO2(w(TiO2)=13%)涂层在低速低载条件下具有显著的减摩抗磨性能;Al2O3-TiO2(w(TiO2)=20%)和Al2O3-TiO2(w(TiO2)=40%)涂层在高压力、转速工况下,具有优良的干摩擦特性.研究结果为实际生产选择涂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一种高性能聚酰亚胺作为油田管道防腐涂层的防腐效果,通过击穿电压测试、溶液浸泡测试、耐高温高压腐蚀实验、耐盐雾实验、附着力测试实验、耐磨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特种聚酰亚胺作为油田管道涂层的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盐雾试验中测试样板版面划线处任意一侧腐蚀扩散宽度小于2 mm,未划线处无生锈、起泡、开裂和脱落等腐蚀失效现象;在耐磨性能实验中参考二氧化锆的磨损量为0. 001 67 g/h,PI-S涂层的磨损量比二氧化锆还低,仅为0. 00 084 g/h;涂层耐高低温交变湿热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很好的经受高低温交变环境,实验后未出现鼓泡、脱层、针孔、裂纹现象;酸性高温高压模拟环境实验表明在高酸性模拟环境中浸泡168 h后,涂层表面未出现鼓泡、脱层、针孔、裂纹等现象;涂层能很好地经受住N-甲基吡咯烷酮(NMP)、盐酸、硫酸、氢氟酸、次氯酸的腐蚀,浸泡60 d后试样厚度有轻微的减小,基材没有出现腐蚀现象。  相似文献   

16.
Fe/Mo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air plasma spraying (APS) using Fe-based and Mo-based amorphous and nanocrystalline mixed powders. Microstructur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coatings present a layered structure with low porosity due to adding the self-bonded Mo-based alloy. Corrosion behavior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the Fe-based coatings and the Mo-based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and salt spray tests. Electrochem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coatings exhibit a lower polarization current density and higher corrosion potentials than the Fe-based coating when tested in 3.5wt% NaCl solutions, indicating superior corrosion resistance compared with the Fe-based coating. Also with the increase in addition of the Mo-based alloy, a raised corrosion resistance, inferred by an increase in corrosion potential and a decrease in polarization current density, can be found. The results of salt spray tests again show tha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enhanced by adding the Mo-based alloy, which helps to reduce the porosity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and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passive films.  相似文献   

17.
 采用离心自蔓延技术在紫铜管内壁制备了耐腐蚀耐磨涂层。通过SEM、硬度测试、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陶瓷内衬功能梯度涂层的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陶瓷涂层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等性能。结果表明:梯度功能涂层由陶瓷内衬层-金属过渡层-铜基体层 3 层组成,层与层之间整齐均匀,结合致密;涂层硬度显著提高,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湿交替盐雾腐蚀能力;陶瓷内衬层较铜基体耐磨性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试图通过优化等离子喷涂参数来开发一种Fe基非晶/晶体涂层,该涂层主要成分来自一种贫乏的铁基合金(Fe92.6C3.5P1.4Si2Mn0.5)。这种合金是钢铁厂高炉产出的生铁剩余废料。为了经济有效地重新利用这种残留物,这种合金在合成时对成分进行了最少的修改。同时,本研究还探讨了涂层的结构、机械、腐蚀和磨损性能对喷涂参数(等离子功率、主气体流速、送粉速度和间隔距离)的依赖性。X射线衍射表明,在最优的喷涂参数下沉积的涂层存在无定形/晶体相。在较低等离子功率和最高气体流速下沉积的涂层表现出更好的密度、硬度和耐磨性。所有涂层都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腐蚀环境:3.5wt% NaCl 溶液)。机械、磨损和摩擦学研究表明,单一的工艺参数优化无法提供良好的涂层性能;相反,所有工艺参数在优化涂层性能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它们主要通过控制飞行中的颗粒温度和速度分布,以及熔滴撞击基材之前的冷却模式来控制涂层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冲击磨损实验机,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观察与分析了Ni-P(Ce)及Ni-Cu-P(Ce)镀层在冲击磨损过程中的磨损现象。其中Ni-P镀层的冲击磨损过程主要表现为镀层的加工硬化、片状剥落与粘着磨损。加入稀土Ce后,增加了镀层的硬度、改变了其结构,减缓了镀层加工硬化程度,并推迟了粘着磨损的发生。而Ni-Cu-P镀层的冲击磨损除了塑性变形,疲劳片状剥落外,与Ni-P(Ce)镀层不同的是还有点蚀剥落。加入稀土Ce后,改善了镀层的结构,明显提高了镀层的抗冲击磨损性能,但没有改变镀层的冲击磨损机制。实验表明,Ni-Cu-P(Ce)镀层抗冲击磨损性能远远高于Ni-P(Ce)镀层。  相似文献   

20.
在室温下对二氧化钛涂层/GCr15钢、20Cr钢/GCr15钢进行了油润滑情况下的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速度、载荷等外部因素对摩擦系数、磨损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的显微硬度(HV)基本维持在685,气孔率很低,具有较高的致密性和较好的加工性能,可以更好地满足耐磨工艺的需要;TiO2涂层/GCr15钢摩擦副在试验条件下抗磨损性能优于20Cr钢/GCr15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