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兰西 《科学之友》2007,(21):17-18
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滥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地球的最外层是大气层,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都依赖着这个大气层生存.大气层正常或异常的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地球大气活动并非是造成气象灾害的唯一原因.在远离我们地球14 960 万 km的太阳上,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是地球气象灾害的成因之一.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防卸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所造成的气象灾害,然而,人类可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与气象灾害的内在联系,掌握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25万年后,一只好奇而聪明的狒狒可能会从地下挖出一个车轮、一只塑料袋或一张计算机碟片。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滥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在其新书《没有我们的世界》中,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4.
地震,这个人类可怕的自然灾害,不但毁坏地球上大量的建筑物,还造成_无数的人畜伤亡,使得人问山河破碎、家庭妻离子散,造成人问一幕蕞揪人心肺的悲剧.然而,说来你也许不信,被人们诅咒的地震"恶魔"却也会给人类带来无与伦比的自然荚和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地球资源在枯竭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超出了资源再生速度,而自然环境的自洁能力也跟不上人类排放污染的速度.据美国环保机构"全球生态足迹网络"发布的历史数据,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呈现生态盈余,直到20世纪70年代,"地球透支日"开始出现."地球透支"的概念最早由"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提出,是指在一年内,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超过了地球自然资源的再生总量."地球透支日"是不确定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地球透支日"每年都在提前.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地球的最外层是大气层,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体都依赖着这个大气层而生存.由于大气层正常或异常的活动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故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7.
大陆科学钻探与中国科学深钻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采 《科学》2002,54(2):22-25
人类在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已经历了无数个春秋.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对地球进行探测,但是,由于坚硬地壳岩石的阻隔,迄今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仍然所知甚少.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开辟了通往宇宙星际的大门,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入地"计划应运而生,这就是直接观测地球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作为"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大陆科学深钻是当代地球科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科学工程,也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资源、灾害、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地球的最外层是大气层,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都依赖着这个大气层生存。大气层正常或异常的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地球大气活动并非是造成气象灾害的唯一原因。在远离我们地球14960万km的太阳上,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是地球气象灾害的成因之一。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防御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所造成的气象灾害,然而,人类可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与气象灾害的内在联系,掌握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高峰 《科学之友》2007,(8A):53-53
众所周知,地球的最外层是大气层,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都依赖着这个大气层生存。大气层正常或异常的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地球大气活动并非是造成气象灾害的唯一原因。在远离我们地球14960万km的太阳上,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是地球气象灾害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地球生命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含量每年以数十亿吨的增加,进而导致全球温度的上升。人类在感受温度上升是如何改变地球气候的同时,也逐渐开始了解气候变化对动植物、农业以及人类自身的影响,包括2100年的地球将会是一个什么模样,以及气候变化又是如何改变地球上的生物的。本文中,加拿大皇后大学水生态学家、环境变化首席科学家约翰·P·斯莫尔(John P.Smol)分别从北极浅水塘沉积物分析、积雪融化、动植物迁徙等因温室气体引发的气候变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环境变化报告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报告,有人给出了一张令人震惊的时间表,对未来100多年中地球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进行大胆预测。的确,现在地球拥有65亿人口,这是地球上人类十分拥挤的时候,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日益恶化。如果人类不能采取更加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地球可能发生灾难性变化。当众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时,有科学家却另辟蹊径地探讨另一个问题:没有人类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他们预测,如果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地球的变化几乎马上可见:照亮夜空的人造灯光开始熄灭,一周内全世界的核反应堆发生爆炸,之后,各种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大气和水摆脱污染困扰,城市和道路坍塌成为废墟,最终化为乌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涉及的并非关于"世界末日"的话题,并未对人类为什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进行严密阐释,只是简单假定了"人类突然消失"这个前提。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2,(6):35-37
人类为对抗气候变化开展的"地球工程",对于地球及人类的未来是否安全?科学家和决策者就此展开了讨论。但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不管我们是否打算这么做,事实上,在有意无意中,人类早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地球工程"——从将地球上可用淡水的1/3用以灌溉农田,到将地球2/5的陆地用以放牧,人类一直都在改造大自然。人类干预地球物理过程的后果,我们尚无法确定,但有科学家认为,诞生了人类文明的更新世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3.
如果地球上真的发生过类似"诺亚洪水"的超级洪水,那么,是什么引发了它?是月球吗? 月球是最靠近地球的天体,但地球人对月球的了解至今仍很不足.1969年7月20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科学家本以为从此可以揭开诸多"月球之谜",但结果却相反--"阿波罗"登月把更多的"月球之谜"摆在了科学家的面前.  相似文献   

14.
谁都知道,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其地理面貌与地球极为相似.天文学家戏称火星是地球的"姊妹星",就是有望一日人类能登上火星,探索火星,最终移民火星,征服火星.前几年,有不少媒体争相发表了美国人造卫星在火星上发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类似人类脸部的图像,惟妙惟肖,如同真的.  相似文献   

15.
请"瓦力"上太空 许多年以后,地球上堆满了垃圾,变得荒无人烟,草木不生,人们被迫转移到了太空船上居住,并请机器人清理地球,机器人"瓦力"就这样干起了清理地球垃圾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中,"瓦力"渐渐有了意识,开始向往爱情生活.有一天,一个叫"伊娃"的女机器人从天而降,"瓦力"爱上了它,并和"伊娃"一起帮助人类重返地球…… 这是电影《机器人总动员》(Wall·E)中描述的情节.在电影中,堆满地球的垃圾来自人类社会高度的物质化,而今天遍布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也同样如此,它们包括各种退役和失效了的人造卫星、大小不一的卫星碎片、各种散落于轨道上的卫星零部件等等.这些东西不仅对运行中的卫星构成了威胁,还有可能坠入地面.2011年10月,德国的X射线观测卫星"伦琴"就让人们大吃一惊.这颗于1999年退役的废弃卫星重约两吨,于2011年10月23日坠入孟加拉湾,尽管这颗卫星在进入大气层时烧掉了一部分,但剩余部分依然十分可怕.经过计算,如果"伦琴"再晚10分钟进入大气层,那么它的坠落地点就不是孟加拉湾,而是北京了.  相似文献   

16.
雨林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氧气,对地球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上20%以上的氧气是在亚马孙而林中产生的,亚马孙雨林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肺".遗憾的是,当我们开始认识到亚马孙丛林对人类的价值的时候,我们也正在逐渐失去地球上这块最大的藏宝之地.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冲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正如"火箭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只要人类可以仰望星空,就绝不会甘于禁锢在地球上,人类迟早会征服太阳系,并且还会走得更  相似文献   

18.
观看流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不少人会对着流星许愿.流星就像是天空中燃放的礼花,虽然转瞬即逝,却给人们留下长久的美好记忆.然而,如果这些流星在天空没有完全烧掉,就可能掉到地球上,并可能对人类造成伤害.虽然采用现有的技术很难对陨星进行跟踪和拦截,但是科学家并没有放弃,他们正在研究一些方案的科学性,希望将来以科技手段摧毁那些可能袭击地球的"天外杀手".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人" 与无永久定居者的南极不同,北极有许多人居住,北极是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定居点.最早的北极主人大概是西伯利亚的狩猎民族.  相似文献   

20.
高峰 《科学之友》2013,(2):35-36
从20世纪中期开始,人类探索的脚步开始迈向外太空。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使人类实现了"天高任我飞"的愿望,另一方面,科技带来的恶果也逐渐呈现出来。短短几十年间,火箭发射造成的污染后果已经显现,而漫天飞舞的太空垃圾正在包围地球,不仅对航天事业造成极大威胁,而且可能给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灾难。"火箭直飞上九天"背后的环境问题航天发射时,运载火箭拖着长长的火焰直飞九天的画面,已为人们所熟悉。但就在人们欢欣鼓舞,为人类一次又一次探索太空而兴奋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了解发射背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