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中国元素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多。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给现在的设计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工业设计中融合中国元素时也需要深入了解元素的背景以及能够结合元素的使用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发挥中国元素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2.
绿色设计称为生态设计,其阐述了一种生态价值观.汽车工业的繁荣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灾难,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绿色设计在汽车工业中主要表现在燃料动力的改进、造型外观的改变以及噪声污染的降低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从设计工业遥控器开始,到把中国元素真正地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设计为他获得了无数的赞誉。从某种程度上讲,他做的事不是创造个新玩意儿,不是创造一个新理论,但他可能赋予了一件事新的生命,是给一些东西加上附加的价值。他就是贾伟,知名的洛可可设计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创新设计实在是太多了。一只八哥带来的灵感贾伟最初设计的一款工业遥控器,曾在国际上获得过很高的赞誉,这让他  相似文献   

4.
Б.И.柯冈 《科学通报》1958,3(12):355-355
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开始应用和开采某些希有元素,然而,它们的应用范围很窄,开采规模也微不足道或者很小,应用领域也极其有限,并且现实意义不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战后希特勒准备军事侵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希有元素的作用才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在上述总计七十到八十年这一段时期里,全世界希有元素工业发展的规模并不大,实质上是处于萌芽状态。只是在1950年,才开始了希有元素历史上的新阶段。由于新技术异常迅速的发展和美国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所执行的经济军事化政策这样两种因素,希有元素工业正处在高潮时期,并在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的现代设计思维,以及现代设计中传统装饰艺术的运用和体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中国现代设计应立足本土文化,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挖掘、撷取精华,将传统装饰元素有机地融入现代设计中,不断创作出既具有中国气派、同时又具有现代感的视觉设计作品来.  相似文献   

6.
王小芹 《科学之友》2008,(4):105-106
文章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的现代设计思维,以及现代设计中传统装饰艺术的运用和体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中国现代设计应立足本土文化,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挖掘、撷取精华,将传统装饰元素有机地融入现代设计中,不断创作出既具有中国气派、同时又具有现代感的视觉设计作品来.  相似文献   

7.
王端廷 《科学》2001,53(5):46-50
长期以来,中国艺术界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西方现代艺术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依此逻辑,另一说法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中国没有现代工业文明,因而中国不可能产生现代艺术.但是,工业文明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仔细考察西方现代艺术,就会发现,现代工业文明就孕育在现代艺术的追求之中.  相似文献   

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试了宋元时期磁州窑、吉州窑、龙泉务窑瓷胎的39种微量元素, 以探索这种在中国科技考古中尚极少使用的方法的应用前景. 发现微量元素特征明确反映了3个瓷窑不同种类的瓷胎原料及其矿物组成, 可将其产品明确区分. 磁州窑元代与宋金样品之间、龙泉务窑粗细两组瓷器之间的元素特征也明显不同. 磁州窑中优质仿定窑瓷器的元素特征迥异于普通产品, 说明仿定瓷胎使用了特别的原料, 并有可能在使用前进行了高于普通磁州窑瓷器的精细加工. 发现不同瓷窑以及同一瓷窑内不同类型瓷器之间元素特征的差别, 可以用元素地球化学原理进行合理的解释. ICP-MS可测试40多种微量元素, 元素分布范围广泛, 提供的信息量大, 多数元素的分析误差在2%以下, 可有效运用于中国古陶瓷研究.  相似文献   

9.
独居石是釷及希土元素的主要矿物。半个多世紀以前,釷就被利用为汽灯紗罩的原料及耐火材料,希土元素用于玻璃工业。近年来由于尖端科学的发展,希土元素的用途变得相当广泛,例如高級光学玻璃、冶金、国防、原子能等工业均用到希土元素。把釷用作汽灯紗罩原料的时代也逐漸过去了。用釷作原料而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造型充满了中国文化元素,从远处眺望,中国馆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然而,中国馆还凝聚着其他很多中国元素,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