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著名的悉尼歌剧院设计者约恩·乌松已与世长辞,而令他生前最声名显赫的作品——悉尼歌剧院就像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哀悼时表示那样:“悉尼歌剧院是全球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我们国家的一个标志。”为悼念他,悉尼歌剧院于2008年11月30日晚上将歌剧院建筑中风帆部分的灯光熄灭了1小时,仅在半年多前即4月8日乌松90岁生日之际,悉尼歌剧院的200多名员工在交响乐团的伴奏下,隔着大洋为乌松唱响了《生日快乐歌》。  相似文献   

2.
超人类主义的“未来学”思想根植于启蒙人文主义,但又在人类增强与技术想象的不同层面实现了对它的超越。从理论生成与发展的角度看,超人类主义的“未来学”思想包含着批判与建构两个主要的维度。这意味着超人类主义的“未来学”思想首先是在对生物保守主义有关思想、观点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误解的批判基础上得以澄清和呈现的;其次,超人类主义在建构其“未来学”思想的过程中,有着它自身独特的底层运作逻辑,而这种具有哲学未来学意义的逻辑被我们恰当地总结为对人类自由可能性条件的反思。最后,这一逻辑也是深刻把握和洞悉超人类主义“未来学”思想其当代价值的内在依据和标准。事实上,超人类主义的这种未来学反思是一种行动性反思,或者从权力诉求的意义上而言的一种政治性反思。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讨论涉及到人性是否可以改变的问题,超人类主义者从进化论的立场提出了自己的人性观。以动态的人性观为逻辑起点,需要追问的是:如果人性可以改变,人类应该朝什么方向改变?在视角转换上,由纳斯鲍姆建构的“能力进路”作为区别于理性主义思维模式的理论范式,它从三个维度重新定义人性,为回应人类增强技术的合法性问题提供了适用的概念工具。在实践的维度,遵循能力进路设置的能力清单涉及对最低门槛的核心价值的解释,它既在规范框架的层面规定了共同体准入的标准,又在价值框架的层面表达了对人类价值共识的期待。由此,“能力进路”为人类增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进入2012年,许多人都担心玛雅预言中的“世界末日”是否真的会到来,好莱坞科幻大片(2012)中那些可怕的自然灾难是否真的会在地球上出现,不过,许多科学家都对“世界末日”之说嗤之以鼻,德国考古学家斯文就认为,2012年“世界末日”之说纯属人类对玛雅预言的误读,玛雅日历中的2012年其实是一个新时代的过渡,而不是一个世界的终结。  相似文献   

5.
“人类世”是一个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地质科学、还有可持续发展领域越来越重要的词语。人类世被界定为一个由人类主导的地质时代,这是一个在学术界和新闻界引发诸多讨论的词汇。本文探讨了三个关于人类世的国际上争议颇多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有:第一:虽然“人类世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已经投票建议把这个名词正式化,但是地质名词的正式化需要进行科学的验证,现有的科学证据足够让这个名称正式化吗?第二:人类世的开始年份也存在诸多争论,提议较多的几个节点分别是农业文明兴起之时,工业革命兴起之时,还有1950年左右“大加速”时期。第三:人类世将会面临更大的繁荣还是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学者对此意见不统一,乐观与悲观共存。作为一个科学与社会交叉的术语,这个词不仅会被科学家和人文社会学家,而且也会被广大公众持续地争论。  相似文献   

6.
物种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在快速灭绝。“绿色革命”带来了农业的“胜利”却严重破坏了粮食品种的多样化。人类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已经失去了半数以上粮种。只有采取措施来拯救物种才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世界各地目前分布着1400多个物种库,它们与挪威“斯瓦尔巴特全球物种库”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  相似文献   

7.
由世界著名设计专家、作家参与评选的自己最喜欢的汽车和历史上十个最伟大汽车设计排行榜现已公布,包括Mini、吉普、甲壳虫、奔驰300SL和捷豹E-type在内的汽车设计纷  相似文献   

8.
《科技术语研究》2011,(2):37-3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反复提到加强“改革顶层设计”这一全新的概念。我们知道,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于“系统工程学”,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换句话说,在系统工程学中,顶层设计是指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总的特点是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按图施工”,避免各自为政造成工程建设过程的混乱无序。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16日,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发起,并得到各地设计组织参与成立的“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委员会”主办的“2007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产品征集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0.
智能时代的决策机制显现出人机系统“共享控制”的协作关系,但要谨防智能机器被赋予自主权的同时可能引发的责任扩散效应,这就要求人类对自主系统的控制与道德责任之间有新的伦理规约机制。由此,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领域新近提出了“有意义的人类控制”(MHC)这一人机交互伦理原则。当前,MHC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与工程实践之间的显著鸿沟,除了对MHC做出概念界定,还要揭示其理论局限并做出拓展,进而提出一种“全方位人类监督框架”来规范应用MHC。  相似文献   

11.
作为地质学概念的“人类世”,有着丰富的人文意涵。在对“人类世”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将其误解为支持“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需要对以上误解进行澄清:“人类世”并未过分强调人的独特价值,与“人类中心主义”无关;“人类世”并非完全遵从现代社会的资本逻辑。在对概念澄清的基础之上,进而研究“人类世”的核心涵义,即:“人类世”更加关注“人-技术-自然”的整体力量,强调多元联结和凸显关系的多样性。最后,通过澄清和阐释“人类世”的核心内涵,其将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例如如何看待人类世中人与技术的一体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等。综合理解人类世涵义,有助于理解变化,借助契机重构人类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模式,形成与地球共同发展的新的稳定态。  相似文献   

12.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异化"是指滥用辅助生殖技术通过多种医源性途径选择胎儿的数量、性别以及通过遗传检测与筛查和产前诊断获取胎儿遗传信息,并利用基因改造技术试图生育"完美婴儿",人为造成双胞胎或多胞胎数目逐年上升、性别比例失调、婴儿身体素质低下等所谓"优生化"浪潮。情感、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规范化体系是导致"异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试图引起整个社会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异化"的高度重视和深化认知。  相似文献   

13.
例举化学物质一词的使用情况,讨论界定化学物质一词的必要性,提出:化学物质是以原子及其聚集体(核-电子体系)为微观实体的,构成占有空间的宏观物体(气体、液体、固体)的东西。建议在辞书里增添化学物质为一词条,建议教学中讨论化学物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科学论战"是由"科学"引发并主战一方的学术论战乃至社会论战。梳理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两场"科学论战"——"人类起源之争"和"转基因食品大战",及其中中西方学界,科学与人文领域学者,科学家与大众等群体间的差异和对话,发现论战背后的"利益共同体""民族主义""对话机制"等问题及"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曲折发展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深湖”一词出现于国内部分地学类和石油类科技期刊中,根据所在文献的上下文推断,“中深湖”应属于地学中的沉积学范畴,对应于深湖(或半深湖和深湖)。“中深湖”本身含义不清,现有文献均未给出其定义,沉积学教科书上也没有出现过“中深湖”一词。因此,“中深湖”是一个错误的术语,不应继续使用。可根据资料条件和研究精度不同,规范使用“深湖”和“半深湖”这两个沉积学术语。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合乎伦理设计”的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智能设计是为了满足设计主体的目的而制造人工物的过程,设计是合目的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设计体现设计者的意愿,设计关注设计的目的、行为以及人工物的功能。与其他技术人工物不同,智能机器具有自身推理能力与自动决策功能,为了更好地设计人工智能客体,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功能,必须对其理论基础追踪溯源,对其理论来源与理论前提进行充分挖掘,才能保证人工智能设计在设计之初把人类规范与道德嵌入到智能机器中,才能规范智能机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美国的莱特兄弟是最早驾驶飞机飞上蓝天的"飞机之父",他们于1903年12月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一处旷野中试飞了人类首架飞机,开创了人类飞行新时代;然而最近,一组世界航空史专家却振振有辞地宣称,世界"飞机之父"压根不是莱特兄弟,而是一名叫做古斯塔夫·怀特海德的德国年轻移民,早在1901年8月,他就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驾驶自己发明的"秃鹰号"飞机飞上蓝天,比莱特兄弟的成功试飞至少早了两年时间!据美国权威航空学刊  相似文献   

18.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作为人类遮风挡雨的房子,也可变化出多种的形态和表情。看了这些房子,你会发现现代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很难让人理解,小心笑出内伤,请保持淡定。  相似文献   

19.
设计是当前技术哲学和技术伦理关注的核心话题,其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实现技术设计的民主化。芬伯格认为,技术设计是权力斗争的舞台,通过民主干预,人们可以在技术设计中改变现有的"技术代码",从而实现"技术民主化"的转变。以福柯的"自我技术"为参照,技术民主化设计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自我赋权"的方式,它不仅指明了一条将技术进行内在转化的研究进路,而且为社会个体提供了在技术领域中表达自我主张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作为行动者的公众对技术设计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设计婴儿”中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风险及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设计婴儿",使人类对自身生命特质的控制日益技术化、便利化,但生命的技术控制亦会引发客观性伦理风险与主观性伦理风险。其主要原因在于,"设计婴儿"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特殊性质以及传统伦理观念的滞后、利益冲突驱动技术异化、社会需求异化致使价值偏向等。基于此,人们可以从"责任伦理"的接受与实践、价值取向的协调、"境遇"考量的决策、"全球伦理"的调控等五个向度出发,规避与消解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