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最精细的部位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眼睛!人眼的体积比一只乒乓球还小,但却有几千万电路,能同时接受上百万个信号.在大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约有80%是由眼睛提供的. 人眼的构造精巧无比.眼球前方的最外层主要是透明的角膜,光线经角膜折射后进入瞳孔.瞳孔是虹膜中央的一个小孔,能够扩大或缩小,以调节入射的光量.有趣的是瞳孔大小的变化还能反映人的心理状态.比如人在注视自己喜爱的人或感兴趣的东西时,瞳孔往往会扩大,而看到自己厌恶的人或物时,瞳孔往往会缩小.  相似文献   

2.
人体最精细的部位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眼睛!人眼的体积比一只乒乓球还小,但却有几千万电路,能同时接受上百万个信号。在大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约有80%是由眼睛提供的。人眼的构造精巧无比。眼球前方的最外层主要是透明的角膜,光线经角膜折射后进入瞳孔。瞳孔是虹膜中央的一个小孔,能够扩大或缩小,以调节入射的光量。有趣的是瞳孔大小的变化还能反映人的心理状态。比如人在注视自己喜爱的人或感兴趣的东西时,瞳孔往往会扩大,而看到自己厌恶的人或物时,瞳孔往往会缩小。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认为毛孔只是长在脸面上的粗大坑洞,只要采用收缩毛孔的护肤产品便可以缩小毛孔,但是效果往往并不如意.其实,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毛孔,当我们清楚了自己的毛孔属于哪一类,找到了形成的原因,就会明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对付粗大毛孔了.  相似文献   

4.
人的眼球中间的圆形小孔,是光线进入眼睛的窗户,叫作瞳孔.古代称瞳孔为"目瞳"、"瞳子"、"瞳人"或"瞳仁",都离不开"瞳"字.这个字之所以是目字偏旁加上一个儿童的"童"字,是因为你看别人的眼睛时,在别人的瞳孔中可看到你的形影像个小童,故称瞳为"童人"(小孩子).有意思的是,英文称瞳孔为Pupil,这个外文名词,除了指瞳孔之外,也有小学生和幼童的含义.这可以说中外对瞳孔的命名是不谋而合了.  相似文献   

5.
在动物世界中,争斗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不过,它们也有自己的争斗原则:尽量避免流血事件,防止出现"你死我活"的场面.这是为什么?据动物行为学家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 第一,动物也会考虑后果.因为动物争斗时,败者必定会受伤甚至丧失生命,而胜者也有可能负伤.因此,胜者会尽量避免受伤,以免影响自己今后的正常行动,或感染其他病症.为此,动物在争斗时往往会"手下留情".  相似文献   

6.
人的眼球中间的圆形小孔,是光线进入眼睛的窗户,叫作瞳孔。古代称瞳孔为"目瞳"、"瞳子""、瞳人"或"瞳仁",都离不开"瞳"字。这个字之所以是目字偏旁加上一个儿童的"童"字,是因为你看别人的眼睛时,在别人的瞳孔  相似文献   

7.
张守忠 《科学之友》2003,(11):26-27
茫茫的非洲热带草原上。当夜幕降临时,一个个像幽灵似的小灯泡会充斥在大草原上,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其实它们并不是什么神怪或幽灵,而是许多哺乳动物的眼睛。人们不禁要问,人类也是哺乳动物,但为何人的眼睛在夜晚不能发光呢?答案就是,人类眼睛与动物眼睛在构造和功能上有很多差异。动物的瞳孔与人类的瞳孔有明显差别。夜行动物的眼睛相对于它的形体来说要比人类的眼睛大得多,尤其  相似文献   

8.
噪声超过人们所能耐受的程度就形成污染,称为噪声污染。噪声会损害听力,造成耳聋,这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随着环境医学对噪声危害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它还会对人体其他组织器官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一、损伤眼睛。科学家发现,噪声能使人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经实验,当噪声强度在90分贝时,有2/5的人瞳孔扩大,视物模糊,而经常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容易出现眼疲劳、眼病、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所有的动物和人类,都希望能有效地保护自己,不被别的动物和人伤害或侵犯.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实在不是一桩容易的事.人类和动物的许多行为,一方面是保护着自己,另一方面又往往在伤害着自己,有时,伤害远远大于保护.  相似文献   

10.
医生在门诊看病时,经常听到有些病人述说自己口里有味道,或苦或酸或辣或臭等,这就是口腔异味.正常人口中没有什么味道,如果有了不正常的味道,往往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应该引起患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得知自己患有冠心病或高血压时,会非常紧张,可得知血脂异常时却往往不会在意.而实际上,这种异常是冠心病、心梗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潜在的健康"杀手".因为高脂血症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它所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它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梗、脑中风等疾病.那么,如何科学地防范血脂异常? 一要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平时尽量控制食用高脂食品,即富含胆固醇的食品,如蛋黄、鱼籽、动物油脂、动物内脏、奶油、油炸食品等,应多吃低脂食品,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粗粮等.  相似文献   

12.
在动物世界中,争斗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不过,它们也有自己的争斗原则:尽量避免流血事件,防止出现“你死我活”的场面。这是为什么?据动物行为学家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第一,动物也会考虑后果。因为动物争斗时,败者必定会受伤甚至丧失生命,而胜者也有可能负伤。因此,胜者会尽量避免受伤,以免影响自己今后的正常行动,或感染其他病症。为此,动物在争斗时往往会“手下留情”。  相似文献   

13.
无论你是同性恋、异性恋或是别的,你的眼睛都会泄露你真正的性取向.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眼睛能准确地显示出你的性取向. 研究发现,当人们观看色情图像时,瞳孔就会无意识的放大.这项实验可以测出人们的性取向和兴奋度. 负责该项研究的心理学家萨文·威廉说,这项首次对性取向所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证明,人的眼睛真的不会说谎.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在美国的报纸、杂志和电视上,曾发表过哄动一时的消息:“只需15分钟的简单手术就能彻底治好近视眼。” 这种手术叫“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人眼的构造犹如几片透镜重叠在一起,有角膜、前房、晶状体和玻璃体等,光线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结构,在最深部的视网膜上成像的。说起眼睛的透镜,一般人都会想到晶状体,实际上眼内2/3的透镜功能是由角膜的表面承担的。当角膜过度突出时,前房也会随之膨胀,从而形成一个圆圆的透镜。这样就会使焦距缩短,变成近视。前述的手术方法是用手术刀在突出的角膜上划开一道道切口,使角膜展平。切口的划法像伞架似的,呈放射状,所以叫“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相似文献   

15.
说起动物特殊的眼睛,我们通常会想到猫.猫的瞳孔很大,瞳孔的收缩能力也特别强,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光线的照射.在白天强烈的阳光下,它的瞳孔可以缩成一条线,在夜里可以变得像满月那样圆.而在早晨和傍晚的中等强度光线下,它的瞳孔又会变成枣核的形状.其实,许多动物都有着奇特的眼睛.  相似文献   

16.
体感温度与实际气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体感温度(或叫感觉温度、舒适度)往往与实际气温感觉上不一样,或者说一样的气温,感觉不一样。体感温度实际上就是人们舒适的感觉,是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尤其是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一种感受。影响舒适感的气象因素有4个,即温度、湿度、风和辐射。 温度 人们感觉最敏感的仍然是温度的变化。据测量,人体皮肤温度大约是32℃。所以如果温度高于32℃,空气就会对人体发生加热作用,使人产生热的感觉,于是人体就通过出汗散热来维持热  相似文献   

17.
爱美是人的天性,对于自己的些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的面部缺陷,想通过整形美容手术来弥补其不足,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有些心理状态不健康的患者,往往在美容手术后,不但得不到愉悦,反而会给自己和整容医师带来诸多烦恼。例如,位小姐自感乳房巨大,做了缩乳术,术后因切  相似文献   

18.
暗示的力量     
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你就会真的成为你想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身体不好,即使他没有任何毛病也会感到不舒服;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天生性格忧郁,那么他会主动逃避快乐;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那么他永远也无法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与满足.  相似文献   

19.
人在争吵时为什么会不自觉地站起来细心的人经常看到,人们在激烈争吵时,往往会不自觉地站了起来。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嗓音,更重要的是督促大脑迅速组织成极有力的语言去压倒对方,当人的机体处于紧张状态从坐位转换成站位  相似文献   

20.
凯蒂 《科学之友》2002,(3):38-39
定律一:不要寻找“可靠”的人在苛求别人“可靠”时,你不知不觉隐去了一个前提:我是谁,我应该为自己的生命做些什么?当你孜孜以求地寻找那个“可靠”的人时,却全然忘了自己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其实,苛求别人可靠的人,往往是自己都靠不住自己的人,正因为自己不可靠,才把目光盯在对方身上。这样的要求实在是一种非分,一个自我取消和自我剥夺的人实在没有什么可爱之处,于他人而言,她只是一个包袱。还是自己背起自己的命运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