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美国专家们表示,区域性核战争能够引发"程度空前的气候变化"。根据美国政府的电脑模型,即使一场区域性核战争也能在降低全球温度和减少降水量方面产生"空前"影响,这种影响将持续多年,并造成大规模饥荒和疾病灾难的发生。根据预测,在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核战争能导致地球进入所谓的"核冬季"、。人们多年来一直担心美苏两国之间爆发核战争。数百枚带有核辐射的核弹在引爆时,产生的烟幕、尘埃和灰烬将遮住太阳数周,并且使很多人被饥饿和疾病夺去生命。而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只有美国,核冬季只能在噩梦中出现,但核战争仍旧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威胁。为了揭示区域性核战争对气候  相似文献   

2.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地球上的"超级火山"喷发是除了小行星撞地外可能会对地球造成的最严重自然灾难,美国一些地质学家和科学家警告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底下沉睡的"超级火山"岩浆池正在不断积聚喷发动能,它的下一次喷发时间可能并没有数万年那么遥远,而是可能在几百年左右就再次"苏醒",通过毁灭性爆发摧毁美国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可能摧毁人类文明!科学家警告:美"超级火山"随时可能在数百年左右爆发据悉,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底下藏着一个可怕的"地底妖魔"———超级  相似文献   

3.
莱斯特.布朗,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现任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所长。布朗多年从事农业、生态、环境及相关经济模式的研究,并在1981年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生态经济"、"B模式"等观点亦在环境、经济和政策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布朗在1995年出版的"Who will feed China"一书中提出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布朗一度被划为"中国威胁论倡导者"之列。十年间,中国学界和公众在对布朗的抨击与争议中认识和理解了布朗的学说,并在今天给予了相当程度的承认。  相似文献   

4.
正帕克太阳探测器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由Delta-4重型火箭发射升空,这艘探测器将以前所未有的距离靠近太阳,有望对多个科学问题的研究起到决定性的推进作用。除了给予地球光和热外,太阳也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地球。一种被称作"太阳风"的高速等离子体流时刻从太阳表面涌出。当它到达地球附近时,会与地球的磁场发生作用。强烈的太阳风暴会引起  相似文献   

5.
日前,美国《发现》杂志撰文说,有迹象表明,第五纪冰川期即将来临。此前,一些加拿大科学家在经历了1996年的大风雪以后也公开宣称,地球已经踏入了一个新的冰川期。与此同时,美国一家电视台的科学频道也暗示说:地球在197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了第五纪冰川期。为什么要把地球经历的下一个冰期叫做第五纪冰川期,第五纪冰川期的到来会给地球造成什么影响?要想解开第五纪冰川之谜,就要先从地球经历的四个大冰期说起。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1,(11):66-67
1979年3月28日三英里岛核电站事故三英里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的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电站事故,尽管此次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1966年1月17日帕利马雷斯氢弹事故在西班牙海岸上空进行加油时,美国一架B-52轰炸机与KC-135加油机发生相撞。撞击之后,加油机彻底  相似文献   

7.
不少科学家认为,大约6500万年前,一个巨大的天体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和地球猛烈相撞后,极大改变了地球的气候环境,造成当时横行天下的恐龙因无法生存而逐渐灭绝。从此,哺乳动物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那恐龙是怎样成为地球霸主的呢?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大约2亿多年前外来天体撞击地球对气候产生的影响竟然也是恐龙“兴起”的主要原因。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这一结论是科学家在考察  相似文献   

8.
地球生命已历经5次由极端自然现象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大规模"灭绝"事件.现今,许多专家警告说,第六次大灭绝危机正在发生,而这一次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和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学家最近在《生物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对这一持续灭绝事件证据的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超过15000名科学家联名发布了一份《致人类警告信》,提醒众人地球正身处险境。气候变化、沙漠化、淡水减少、物种灭绝、人口爆炸式增长……都在对人类与地球的未来造成威胁。这封警告信最初撰写于1992年,由包括大多数在世诺奖得主在内的1500名科学家签署。信中指出,我们对自然世界的影响很可能导致"人类的悲惨结局",并对地球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美国著名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成功独自下潜到地球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从而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驾驶单人潜水器到达如此深度的探险家。但数周后,这位勇于探索的大导演期望能够再次重返马里亚纳海沟,去探索号称是"地球最深处"的"挑战者深渊"。  相似文献   

11.
<正>距今约260万年前,一道奇异耀眼的光芒从宇宙深处抵达史前的地球天空,持续了数周或数月之久。这道神奇的天象是什么?对地球生态造成了什么影响?美国堪萨斯大学一项最新研究认为,这道光芒源于距离地球大约150光年的一场超新星爆发,而其影响可能导致巨齿鲨等地球巨型海洋动物灭绝。论文近期发表在美国《天体生物学》杂志上。超新星爆发是某些恒星在寿命  相似文献   

12.
“以地球为本”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加上"知识就是力量"和"以人为本",三者之合力的最大作用,就是加速了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和毁损。今天的人类之所以会遭到地球的疯狂报复,就是因为地球作为一个巨型的有机体和生命体,只自在自为地服从其生生不息的规律。其中,不只是构成地球的各个圈层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与人和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人类要想解放地球和自身,只有"以地球为本"遵循其创生法则,建立环保法规体系,将生产正义贯彻生态学始终,摆脱高消耗、异化消费、唯利润生产和破坏性经济,实现天地人合一,才能真正消除环境损毁、资源枯竭、生态危机,最终达到保护地球、拯救物种、维护人类合规律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是众人瞩目的"世界末日"年,当然它是谣言。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世界末日未必真的就是地球爆炸之类,环境的变迁从来都是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只不过,大多鲜为人知罢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对"地球离极自转"和"冰河期形成因为"的科学发现,为研究全球气候的自然变化规律和预测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基本运动形式,直接影响着太阳热能对地球表面的辐射和分布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引起全球整体气候变化和区域性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通过观测地球表面位置相对于空间纬度的变化趋势,能有效预测地球各区域气候的变化趋势.地球整体和区域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发现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和规律,找到整体和区域气候变化的预测方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先驱,被誉为"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美国的先知"和"一个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在美国国策制定和为创建20世纪美国的两个新专业──林学和野生动物管理学上卓有建树;在环境伦理学和生态思想史等领域声誉显赫。《沙乡年鉴》是其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自然随笔和环境哲学智慧结晶,特别是其中的《土地伦理》成为现代环境伦理学的经典之作。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由利氏首先倡导并发展完善为当代生态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人类生态思想史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 《科学大观园》2012,(23):32-33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家克里斯丁·凯亭与菲利普·贝维拉夸近日在地球早期环境RNA分子研究领域取得了新成果。他们使用聚合物的大分子创造了一种由RNA构成的类似原始细胞的结构模型。RNA也是一种带有遗传物质的载体,但要比DNA在地球上出现的更早。这种模型模拟了原始细胞在地球初期是如何对当时的化学环境产生反应的。在现代生物学中,人们认为除了一些病毒之外,所有的生命体都是以DNA作为遗传基因信息载体的。可在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我们的宇宙财富似乎又增加了一些,因为近期由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领导一项研究发现,在一颗近距离"巨蟹55"恒星附近发现了一颗主要由钻石组成的超级行星——巨蟹座55e,这颗距离地球仅有40光年的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两倍,质量则约为地球的8倍,其三分之一可能由纯粹的钻石组成,因而被归入"超级地球"的行列。2011年时科学家们首次观测到"巨蟹座55E"从恒星的面前经过,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近日再次取得重要发现——它在火星上发现一个古代淡水湖泊的证据,这样的环境将有可能适合简单的微生物生存。尽管今天的火星一片荒芜,但科学家们很早便发现早期历史上的火星环境要比现在更加温暖潮湿,也更接近今天的地球环境。这还是首次找到如此直接而重要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有关这一发现的论文已经刊载于《科学》杂志上,并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秋季会议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防止100年后海水淹没地球 据"全球气候演化政府间组织"发布的报告预测,由于气候变暖造成冰山融化等因素,全球海洋洋面将会在21世纪上升20到90厘米,相比起20世纪上升的10厘米,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数据.而一些未来学家甚至相信,在全球气候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地球很可能在100年甚至几十年后就变成一片汪洋,到那时本来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将失去栖身之所.  相似文献   

20.
文华 《科学大观园》2013,(10):69-72
为了对地球进行观测,航天器必须被送入低地球轨道,如果高度超出这一轨道,它们的仪器便无法获取细节。因而2013年1月22日又发生了一起中国卫星碎片撞击俄罗斯的"太空球透镜"(BLITS)纳型卫星故事,这再一次让人们意识到太空垃圾对空间设备的威胁。世界安全基金会的技术顾问布莱恩·维登在接受美国太空网采访时表示:"这一事件再一次为我们敲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