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假色槭种子层积过程中内含物质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以揭示种子生理物质的变化规律,阐明种子休眠解除与种子层积过程中内含物质及淀粉酶活性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自然层积过程中,假色槭种子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从整体来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逐渐减少;α淀粉酶活性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β淀粉酶活性先迅速下降,再变化比较平缓.由此说明,假色槭种子中的贮藏物质在层积过程中不断分解代谢,为种子萌发做物质和能量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青钱柳种子次生休眠的发生及贮藏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低温吸胀的青钱柳种子为材料,采用酸蚀、GA3浸种或GA3拌沙层积等措施进行处理后,对种子的萌发情况和层积过程中贮藏物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成熟脱落后经历的冬季雨雪作用已部分或完全解除了它的初生休眠,人为地中断冷层积及其他因素综合作用可能导致种子进入次生休眠。酸蚀后在(23±2)℃条件下层积的种子发芽率仅为10.3%,而酸蚀后又经GA3浸种和GA3拌沙低温层积的发芽率可提高到44.7%。结果还显示,层积过程中种子三大贮藏物质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各自的分解酶活性并不完全随着贮藏物质含量的降低而增强,尤其是脂肪酶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紫楠(Phoebe sheareri)种子层积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揭示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内在生理机制,为其休眠解除与促进萌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鲜饱满的紫楠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层积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层积处理能解除紫楠种子休眠,低温和变温层积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85.83%、72.75%。紫楠种子中初始淀粉含量为467.88 mg/g,在层积过程中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均被不同程度地分解。淀粉酶、酸性磷酸酶(APA)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不断增强。在整个层积过程中生长素(IAA)、异戊烯基腺苷(IPA)、赤霉素(GA3)含量不断增加,脱落酸(ABA)含量逐渐减少,IAA/ABA(质量比,下同)、IPA/ABA、GA3/ABA不断增大。【结论】紫楠种子是中度休眠的种子,低温层积是加快紫楠种子萌发的较好方式。紫楠种子最主要的贮藏物质为淀粉,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内源激素的协调作用均对紫楠种子休眠的解除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低温层积不同阶段油用牡丹‘凤丹’种子种皮结构、胚形态以及营养物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其休眠解除以及促进萌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低温层积5个阶段的‘凤丹’种子为材料,用扫描电镜(SEM)和体视显微镜观察种皮结构、种胚形态的变化,测定各层积阶段种子大小、吸水率的变化,同时测定种子中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酶(APA)活性的变化,分析营养物质含量、酶活性与‘凤丹’种子休眠解除的关系。【结果】‘凤丹’种皮不存在吸水障碍,浸种96 h时,吸水率为54.2%,达到吸水平衡。层积30 d时,种子纵径由8.97 mm显著增加至10.44 mm,增加了16.4%;横径由6.42 mm显著增加至8.87 mm,增加了15.0%;之后种子大小增加缓慢。SEM观察结果表明:种皮主要由角质层、栅栏层和薄壁细胞层3层结构组成,成熟种子、种皮栅栏组织中长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紧密,但栅栏层、薄壁细胞层中很多细胞间有较小的空隙;层积30 d后,角质层内侧出现了明显的孔洞,栅栏层细胞排列较之前疏松,透性加大。成熟种子的胚较小,层积30 d后子叶略有膨大,下胚轴略有增粗;胚根突破种皮后子叶进一步增大,胚根、下胚轴明显伸长和增粗,但上胚轴仍需层积2个多月才能得以延伸。‘凤丹’种子含油率高,层积处理前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占种子鲜质量的32.3%,是胚乳中的主要贮藏物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其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淀粉、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一直呈下降趋势;层积过程中,POD和APA活性逐渐增强。【结论】‘凤丹’种皮不存在吸水障碍,透水性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重要原因;成熟的种子胚极小,需在10 ℃条件下层积一段时间,使胚进一步分化发育完全,完成生理后熟作用;胚根突破种皮后仍存在上胚轴休眠现象,需在5 ℃下低温层积较长时间以解除其休眠;层积过程中随着酶活性的不断增强,贮藏物质逐渐被分解,为种子的各种代谢活动提供能量,且粗脂肪的分解与转化是此过程中的主要供能物质。‘凤丹’种子层积过程中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种胚形态变化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青钱柳种子综合处理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钱柳种子属于深休眠类型,在自然条件下,需要经过隔年甚至2年才能萌发,笔者对综合处理的青钱柳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种激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层积时间的增长,其脱落酸(ABA)的含量逐渐减少,而赤霉素(GA)、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则逐渐增加。赤霉素与脱落酸、生长素与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也呈现出基本增加的趋势。进一步证实了赤霉素(GA)是种子萌发的促进物质。同时,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在解除种子休眠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变温层积处理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脱除外被蜡质层的南方红豆杉种子,经低-暖-低变温层积结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微量元素处理,120 d休眠解除.未层积处理的种子可供胚呼吸直接利用的可溶性糖等含量低.变温层积处理后,种子蛋白质、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6%、80.0%和107.1%,脂肪含量降低了16.4%;种子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6%、129.3%和119.6%,蛋白酶活性降低了13.3%;解剖学特征表明,经变温层积处理,种子胚的发育渐进完善.实验结果提示种子贮藏物质特别是脂类物质的分解、转化和利用可能是南方红豆杉种子休萌解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稀土对胡麻种子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胡麻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转化的影响,试验表明,用稀土溶液浸种处理对胡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分解以及游离脂肪酸进一步转化成可溶性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杂交水稻两优288为材料,用外源植酸酶处理种子,测定萌发后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植酸酶活性.结果表明,种子由休眠转入萌发状态的过程中,经过植酸酶处理后的种子较对照组,α-淀粉酶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含量剧增,新陈代谢活跃,但随着萌发时间的延续,α-淀粉酶活性减弱,可溶性糖含量有所降低,而外源植酸酶处理过的种子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内源植酸酶活性高峰期较对照的早,且持续时间长.说明植酸酶在杂交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桂花种子对赤霉素处理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处理并经低温层积后测定‘紫柄籽银桂’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和胚乳内各种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1 000 mg/L赤霉素处理下种子其胚和胚乳中的脱落酸(ABA)含量逐渐减少,至45 d时比对照减少51.6%,赤霉素(GA)、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ZR)的含量逐渐增加,至45 d时分别比对照增加76.66%、88.34%、80.9%;GA/ABA、IAA/ABA、ZR/ABA,以及(GA+IAA)/ABA比值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进一步证实了ABA抑制种子的萌发,而GA促进萌发;同时,IAA、ZR在解除种子休眠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层积期间,种子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则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又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栽培温度及种源对青钱柳β谷甾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测定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中β谷甾醇含量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温度对3个青钱柳种源1年生苗木中β谷甾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青钱柳苗茎中β谷甾醇的含量影响显著,而对叶片和根中β谷甾醇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在30、25和20 ℃条件下,青钱柳苗茎中β谷甾醇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50 %、0.92 %和1.72 %;不同器官青钱柳β谷甾醇含量有差异性,以叶的含量为最高,茎次之,根的含量最低。温度和种源交互作用对青钱柳根部、叶片β谷甾醇含量的影响极显著。相对的高温和低温都有利于青钱柳根和茎中β谷甾醇的合成,但叶中的含量以在25 ℃时最高。  相似文献   

11.
金钱松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含水率的金钱松种子在贮藏期间的发芽率、生活力以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金钱松种子临界含水率在3%~4%。含水率与发芽率、生活力以及POD活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相关性大小排序为生活力、POD活性、发芽率。(2)金钱松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与发芽率、生活力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各项指标与发芽率的相关性大小排序为S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粗脂肪含量,与种子生活力的相关性大小排序为SOD活性、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MDA含量。(3)O.2-含量虽然与金钱松种子发芽率、种子生活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是与种子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MDA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4)金钱松种子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与其他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不同砧木嫁接青钱柳,分析不同嫁接组合接穗和砧木生理指标的差异,探讨砧穗生理特性与嫁接成活的关系,为青钱柳砧穗嫁接亲和性的早期预测和砧木选择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枫杨(F)、薄壳山核桃(B)和青钱柳(Q)作为砧木嫁接青钱柳接穗(3种嫁接组合),采用切接的方法进行嫁接,测定嫁接后0、40、70 d各嫁接组合砧...  相似文献   

13.
对采自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10株栾树种子的播种品质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单株栾树种子发芽品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存在差异,在采种母树选择上,除种源外还要考虑单株的筛选;10个单株中,5号千粒重最重,达9.04 g,种子发芽性状及营养物质积累均处于较高水平,为10个单株中的优良单株;种子千粒重、含水量达到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The changes of kernel nutritive components and seed vigor in F1 seeds of sh2 sweet corn during seed development stag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were analyzed by time series regression (TS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soluble sugar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s gradually declined, while starch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s increased throughout the seed development stages. Germination percentage, energy of germination, germination index and vigor index gradually increased along with seed development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s at 38 d after pollination (DAP). The TSR showed that, during 14 to 42 DAP,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 was independent of the vigor parameters determined in present experiment, while the reducing sugar conten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ed vigor. TSR equations between seed reducing sugar and seed vigor were also developed. There we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eed reducing sugar content and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energy of germination, germination index and vigor index, respectivel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eed germination, energy of germination, germination index and vigor index could be predicted by the content of reducing sugar in sweet corn seeds during seed development stag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凤丹’蓇葖果及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的同时,探讨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间的转化规律,以充分了解‘凤丹’种子的发育特性,并为其科学栽培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凤丹’蓇葖果及种子为材料,对其发育过程中6个阶段进行生物学观察,同时测定种子中的含水率、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淀粉和粗脂肪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总淀粉酶、总蛋白酶、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ase)和植物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结果】 ‘凤丹’种子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绿熟阶段(花后45~85 d)和褐熟阶段(花后95~115 d)。在测定的各阶段,种子含水率持续显著下降,种皮颜色由黄色变为乳白色,最终表皮坚固,呈黑褐色。果皮颜色也从绿色转变为黄褐色,最终呈现灰褐色并伴随着果荚开裂。对营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而言,‘凤丹’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积累旺盛期主要集中于花后45~85 d,中后期时油脂增长较为缓慢,于成熟时达至此次测定的最高值(33.1%)。可溶性糖的消耗趋势与可溶性蛋白积累的趋势类似;且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均于花后85 d时达到了此次测定的最低值。在此过程中,总淀粉酶活性和总蛋白酶活性变化趋势分别与粗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变化趋势相反,且当粗淀粉含量随着总淀粉酶活性的升高而减少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随着总蛋白酶活性的降低而升高。此外,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磷脂酸磷酸酯酶活性则随着油脂积累速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各营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等变化趋势表明,‘凤丹’种子于花后115 d左右采收较为合适。同时,在栽植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案,于花后45~65 d时需保证水分及磷肥的充分供应;花后65~85 d时,则应以浅浇灌为主,增施适量的氮肥及钾肥;而种子发育中后期,应进一步适量减少水分供应,并追施少量磷肥。  相似文献   

16.
对He-Ne激光诱变分葱种子幼苗外部形态及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指导分葱激光诱变育种工作。实验采用He-Ne激光(功率为0.8mW,波长为632.8nm)分别照射分葱种子0、4、16、32、64、96、128和152min。待种子萌发实验后,移入放有腐质土的育苗盘育苗,45d后对分葱幼苗进行外部形态、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在He-Ne激光照射128min处理后,分葱的根长、株高和鲜重等外部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在96min照射处理后分葱根系活力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也高于其余各组。相反,在4min剂量处理后,发芽率、发芽势、根长、株高和鲜重等外部形态指标,根系活力及叶绿素a/b、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总的来看,与较低剂量相比,较高剂量的激光诱变对分葱的生长与新陈代谢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