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签署了《美苏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I),规定在七年内将各自的进攻性战略武器削减约30%。1991年底苏联解体,该条约没有按时执行。1993年1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了《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规定双方在今后十年内把各自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正>3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将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当天普京在接受采访时说,俄将从4月3日开始培训运载核武器飞机的机组成员,在7月1日前建成存放战术核武器的特种仓库。俄这一决定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战术核武器—一个模糊的概念按照作战使用目的,核武器可以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两类。战略核武器是指用于攻击敌方战略目标的核武器,一般由威力较高的核弹和射程或航程较远的运载工具以及投掷发射系统和通信指挥系统组成。美俄陆海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即属此类。战略核武器的范围由美苏(俄)战略核军控条约界定,相对明确。  相似文献   

3.
一向较为平静的北欧去年出现两起十分引人注目的访问:一是美国总统克林顿7月访问丹麦,这是在任美国总统首次对丹麦进行国事访问,双方表示了异乎寻常的亲密;二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2月对瑞典的国事访问,这是近90年来的首次。访问期间,叶利钦针对北欧国家对俄的安全忧虑,提出了削减俄同北欧接壤的西北地区的陆海兵力40%,并在美俄第二阶段战略核武器协议基础上再单方面削减1/3的核弹头。美俄总统访问不同,目的却是一个:扩大各自在北欧地区的影响。北欧的另一个大邻国德国则通过欧盟的扩大,将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向北欧地区推进。德  相似文献   

4.
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以很高的效率、很大的力度退出了多个双边和多边军控协议,包括存续了三十余年的《中导条约》和生效将近二十年的《开放天空条约》,此后美俄之间仅剩《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该条约对美俄各自部署的战略核武器、部署和非部署的战略运载工具做出了明确限定,是奥巴马政府“重启”美俄关系的重要成果。条约有效期十年,但可以延长五年。特朗普政府试图在条约续约问题上做文章,美俄就续约问题斗智、斗勇,但最终没能达成共识,导致条约在特朗普任期末已“命悬一线”。  相似文献   

5.
纪悦 《世界知识》2021,(2):38-39
随着特朗普政府对国际军控体系的抽梁断柱,美国先后退出《伊朗核协议》《中导条约》和《开放天空条约》。按规定,拜登将于2021年1月20日正式出任美国新任总统,而俄美签订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于2月5日失效,作为维持国际安全、促进国际战略稳定的重要因素,俄美能否延期该条约牵动着双方未来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  相似文献   

6.
时事点评     
俄美“新型战略关系”5月23日至26日,布什对俄罗斯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首次正式访问。两国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俄美新型战略关系宣言》。两位总统称此次“历史性”的会晤彻底埋葬了冷战遗物,开创了两国建立新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纪元”。通过条约,美国在战略核武器方面的绝对优势得以巩固,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障碍得以清除。俄罗斯虽然未获实质性的东西,但毕竟也获得了一份  相似文献   

7.
正10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华达州参加完一个为共和党中期选举举行的造势活动后,以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为名,宣布将退出这一条约,此举立刻引发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导条约》是美俄之间和国际军控领域最重要的协定之一,在维护冷战后美俄战略稳定、防止核军备竞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美国真的退出该条约,将对美俄关系、国际安全和核军控产生重大影响。冷战时期签署、唯一仍然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美俄联手软硬兼施;在理智和现实利益驱使下——去年12月5日,在欧安会布达佩斯最高级会议期间,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英国首相梅杰一起,签署了乌克兰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文件。这标志着乌克兰的核裁军进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乌克兰向无核国家迈出了切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一通紧锣密鼓后,美苏战略核谈判又要重新开场了.这将是1969-1979年双方持续十年之久的核谈判的继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十年谈判的结果是所谓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的两纸具文,而事实是双方各自的核武库却不断膨胀.尤其是苏联,扩军速度远远超过美国.当第二个核条约于1979年签字之时,它的战略核武器不但在数量上超过了美国,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一项新的核裁军方案,建议美国和独联体国家把双方战略核弹头减至4500-5000枚。翌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立即响应,并主张双方的核弹头应减至2500枚。销毁核武器,尤其是销毁核弹头,已经提上了议  相似文献   

11.
李喆  罗曦 《世界知识》2021,(5):36-37
2021年1月26日,刚就任美国总统仅一周的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了电话,确认美俄就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达成一致。随即,两国以互换外交照会的方式确认将该条约延长五年,有效期至2026年2月5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作为目前美俄之间仅存的双边核军控条约,其续签直接影响全球战略稳定与核军控机制的前景,短期看完成了核军备竞赛边缘的一次“悬崖勒马”,,给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打了针强心剂”。  相似文献   

12.
记者:五核国为什么要建立核定义和术语问题工作组? 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武器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肩负着共同推动落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成果的重要责任,因此有必要在核领域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然而,由于语言、文化、技术背景不同,五核国对一些关键核术语的涵义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或翻译.打个简单的比方,美、俄所理解的"战略核武器"的概念,就与中、英、法的理解不同,美、俄对"战略核武器"的定义是能打击远距离地域的目标(超过5500公里),完成战略任务的核武器.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1日,美国拥有的核弹头数量为1585枚,比俄罗斯多73枚。2010年4月,美俄签署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根据这一条约,双方需全面交换核武器数量信息,并允许对方公开非机密数据,自2011年起美方开始定期公布相关数据。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1日,  相似文献   

14.
<正>裁军谈判一直是美俄双边关系的晴雨表,它受制于美俄关系的总体状况。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俄在军控和裁军领域的冲突上升。在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否延期问题成为美俄核军控博弈的一个焦点,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1月3日,中法俄英美五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的合法拥核国家发表了《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安全局势下,五国声明让国际社会既感到意外,又松了一口气,有助于增强包括全部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其他签署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中旬,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实现了他上任以来对美国的首次正式访问。其问,两国首脑达成了一项新的核裁军协议,确定双方在今后11年内将把各自的战略核弹头削减到3000—3500枚,并签署了《华盛顿宪章》和其他一些有关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的文件。美国和俄罗斯对这次首脑会议的结果都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以美国无力履行条约义务以及美对俄采取敌意行动威胁战略稳定为由,下令暂停履行美俄于2000年签署的《钚管理与处置协议》(PMDA)。随后,俄总统办公室发表声明重申上述原因,并强调如果美国不停止以人权问题以及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为由对俄制裁,俄罗斯将不会考虑重启协议。这标志着美俄又一项双边合作陷入停滞,双方对抗的强度进一步升级。10月31日,普京签署联邦法律,暂停PMDA效  相似文献   

18.
大事记     
1992年6月16日—30日 16日菲律宾前国防部长菲德尔·拉莫斯当选为总统。俄罗斯加入世界银行,成为该行第159个成员国。 1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结束访美。两国签署了确认美俄伙伴和友好关系的《华盛顿宪章》和关于大规模裁减两国进攻性战略核武器的协议等7个文件。乌克兰  相似文献   

19.
<正>俄乌冲突有长期化的趋势,美欧散布言论称俄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可能性在上升,并投入实际准备。与此同时,日韩等亚洲国家朝野鼓吹“迎回美国战术核武器部署”的论调也有所抬头。核武器根据用途分为战术级和战略级,其中战术核武器又被称为“战区核武器”或“非战略核武器”。根据美国国防部出版的《核问题手册》,  相似文献   

20.
"重启"美俄关系是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调整的重要一环。奥巴马上台后,频频向俄罗斯伸出"橄榄枝",并加强了与俄罗斯高层间的互动。2009年2月8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表示,美国不认为美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现在是"重启"美俄关系的时候了。3月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日内瓦会晤时,两人共同按下象征"重启"美俄关系的红色按钮,并强调"这不但是一个改善双边关系的开端,也是美俄在世界重要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开端"。在4月召开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了首次会晤,决定出台新条约,以取代2009年年底到期的美俄第一阶段《消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2009年7月6日至8日,奥巴马首次正式出访俄罗斯,美俄关系出现全面"回暖"态势。本期话题:如何看待重新"启动"的美俄关系?美国是否要与俄罗斯建立一种完全新型的关系?继续关注本刊记者与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陶文钊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