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刁口河流路是黄河三角洲上第九条黄河入海流路,已停止行河32年,被明确为黄河入海的远景备用流路。由于人类活动、自然老化及管理不善,河道地形地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河道过洪能力最大为5280m3/s,最小为416m3/s;主河槽过洪能力最大为1328m3/s,最小为30m3/s。将来运用尚需进行必要的疏浚治理。  相似文献   

2.
正公司简介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前身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始建于1956年,2003年9月改制为科技型企业。公司先后编制了百余项黄河及西北诸河治理开发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在黄河干、支流上成功设计并已建成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50多座,为黄河安澜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多泥沙河流的治理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多年来,公司积极开展国内和国际业务,完成了大量水利、电力、公路、建筑、市政等行业的建设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进入9O年代以来,我国水旱灾害连续不断,大有日渐频繁和加剧的趋势。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的连年洪水,黄河的长时间断流与北方大面积的干旱和荒漠化,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迫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认真反思水旱灾害日渐频仍的根由。一、水旱灾害为什么愈演愈烈?建国以来,我国在根治海河、淮河,治理黄河、长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黄河50年无大患就是水利工程的重大成就。但是,在防上水旱灾害过程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我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幅度提高,工程治理越搞越大;另一方面水旱灾害也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治理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了自1998年开始推行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为主要内容的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新体制后河道治理工作发生的新变化,通过若干工程的建设实践,充分说明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新体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北宋庆历八年(1048),黄河决于南胡口。决河北流经今滏阳河与南运河之间,下游合御河(今南运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成为黄河历史上第三次大改道.至和二年(1055),朝廷讨论黄河治理方案,有人主张“回复故道”,有人主张“请开六塔”,总之要使黄河继续东流。时欧阳修连呈三状,疾呼故道不可复,六塔不可开,力主因其北流,增治堤防,疏其下流,浚以入海。欧阳修的至和河议,不失为当时最实际、最科学的治河方案,影响到整个北宋一代,成为后世治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1997-1998年、2001-2002年和2004年分三次在河口河段实施了挖河固堤工程,其中后两次均采用了120m3/h型挖泥船施工。经过现场观测和分析研究,该型号船只比较适宜小流量下黄河挖河,其效率和施工质量可以保证,并且鉴于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和调水力度的加大,120m3/h型挖泥船更为河口挖河施工的首选设备。  相似文献   

7.
朱德范  刘树军  国佃华 《科技信息》2011,(25):338-338,354
黄河下游按照微弯型整治方案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河势基本得到了稳定,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河势变化。但由于近几十年来,一直未来大水,河槽淤积严重,随着2002年以来的来黄河调水调沙,河势也发生了一些局部变化,黄河原有工程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形成了一些不利的河势。分析河势变化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对稳定河势,确保防洪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黄河断流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自1972年首次自然断流以来.断流领域逐渐增加,断流历史不断加长,断流时间逐步提前,断流河不断上延,给沿黄地区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黄河断流的原因除近年的气候因素和黄河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属自然因素外,沿河取水量逐年增加,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也是引起断流的重要原因,为此,对用工程的、管理的以及经济的方式治理黄河断流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中国治理黄河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除了传说中的大禹治河,功效最著,能维持一千六百多年,黄河没有发生大的改道以外,到了东汉初年经过王景治河(黄河简称为河,下同此),也有近千年没有发生大的改道。其他历代治河大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受效甚暂,或越治而越坏,所以大禹与王景的治理黄河,至今为世人所景仰。至於治河的方略,历  相似文献   

10.
杨常青 《山西科技》2014,(4):162-164
以长治市石子河治理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河道治理工程中有关橡胶坝基础施工及坝袋安装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刘瑞彬 《科技信息》2011,(35):I0414-I0414
刁口河流路是国家批准的黄河备用入海流路,河口区域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停止行河30余年,一直没有淡水补给,河道萎缩,生态恶化。2010年结合黄河调水调沙,实施了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初步遏制了刁口河退化湿地区域地下咸水入侵的发展态势;土壤盐渍化快速发展趋势得到控制;该区湿地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芦苇沼泽与芦苇草甸等水生鸟类的主要植被生境初步形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黄河水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度非线性和非确定性水环境系统的变化规律,预测复杂、模糊、高度非线性河流水质。以黄河内蒙古河段为例,构建以上游断面监测数据预测下游水质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选用L-M数值优化算法,采用3-6-1型网络结构,对黄河内蒙古河段2013—2014年各监测断面COD监测值进行训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柔性的网络结构,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黄河内蒙古河段COD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5.66%,预测精度较高,为河段水环境治理、水质监测和控制污染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河由于小浪底水库的运用,近年来下游河势发生了较大变化,配套工程建设有了新的规划,文章对菏泽黄河河势进行了分段分析,并对下步治理措施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4.
清水出,黄河宁:谈用生态环境地质规律根治黄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景星 《科技潮》1999,(12):62-65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条震撼世界的河。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9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是养育着9000多万人口的世界级大河。人们还记得,黄河在1997年一年内竟断流226天,断流河道长达700公里,330天无水流入渤海,全世界为之震惊。黄河从黄土高原倾泻而下,闯出孟津关,踏进了华北大平原,像一位跑到了终点的马拉松冠军一下子瘫软了,把它所携带的19.7亿吨泥沙,卸落在河床上,抛撒在渤海边,制造了一条河床比地面高出5~20米(郑州新乡)的世界第一悬河。黄河养育着它的亿万子民,也抛下了无数的灾难,我们如何以科学创新的精神去治理黄河,来建树21世纪更加辉煌的治黄业绩,这是中华民族、学子们处心积虑地思索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藉河示范区工程实施过程中将科学研究与治理同步进行,以科研指导建设,建设中推广科研成果,有效地提高了治理成果的科技含量。通过水土保持实施技术、工程建设模式、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等科研课题的研究推广,为示范区治理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技术,同时也总结出了一套示范性水土保持建设管理模式。藉河示范区之所以成为高产、高效、高标准的优质示范工程,源于科研技术支撑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采莲河是滇池流域典型的城市河流,是昆明市城区的主要纳污河道,为滇池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为了治理滇池流域污染,昆明市政府于2010年完成了包括采莲河沿岸截污、水生生态修复等系列综合整治工程.以采莲河为例,通过对采莲河水质、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的追踪调查研究,对综合治理后采莲河的水质改善状况和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经过综合整治之后,采莲河水质明显改善,其中入湖口处CODCr,BOD5,NH3-N,TN,TP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6%,48%,50%,47.5%和67.6%,主河段水质已经达到地表水Ⅵ类标准;由于水质的改善,采莲河共检测到浮游动物91种,平均密度为812.29ind/L,平均生物量为821g/L;底栖动物共监测到14种,平均密度为1 008.7ind/m2,平均生物量为13.40g/m2.研究表明综合整治工程对城市河流的治理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滇池流域河流的综合整治工程为高原湖泊河流的治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黄河安危,事关大局。做好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确保黄河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黄河防汛,一靠工程,二靠人防。近年来,随着标准化堤防工程的全面完成,黄河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为黄河防洪工程安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黄河防汛队伍建设中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的新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王跃霞 《科技信息》2011,(27):390-390
通过对黄河河口挖河固堤工程中船挖施工及其回淤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针对黄河下游水沙特性如何改进船挖施工方案、设备工艺以及解决船挖回淤问题的措施办法,以期提高挖泥船在黄河挖河疏浚固堤施工中的生产效率,同时,展示船挖施工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家属院位于雷坛河河谷阶地与黄河高阶地交界处,家属院西侧紧邻黄土坡体。该黄土坡体土质疏松,坡体陡峻,遇雨季强降雨影响,大量地表水体入渗坡体,致使坡体极不稳定。本文通过实际地质勘察,明确了此不稳定斜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开展了斜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综合运用削坡、抗滑桩、钢筋砼板墙支护、锚杆框架、排水沟渠等综合治理措施开展治理,斜坡治理后历时4年的观察分析发现治理措施有效保证了斜坡稳定,达到了防灾减灾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治黄河是举世关注的难题 ,自《科技导报》1995年第1期发表了尹久的《治理黄河的战略设想———分流工程》一文后 ,近年又进一步发表了冯宏的《借渭通黄 ,节水治淤》、李安民的《引黄入渭分流工程》、张泉的《“借渭通黄” ,造福于民》等文章 ,使分流治理黄河的战略日趋成熟、分流的利弊日趋明确。由于分流治黄利用了黄河的自然规律 ,其节水治淤、供水防断流、分流防凌和防洪的巨大综合效益 ,是南水北调工程无法替代的 ;是继小浪底工程后 ,下一步黄河开发治理的首选项目。但也将使龙羊峡为首的黄河上游龙羊峡—青铜峡“水电富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