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邵丽从1999年开始创作,在到目前为止的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她的写作已经出现了一次转型。在最初的写作中,邵丽的笔触主要集中于夫妻之间的微妙的情感关系。之后,以中篇小说《王跃进的生活质量》为转折,她的写作开始转向更加宽阔的社会生活内容,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人性问题等诸多问题都成为她在小说中思考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邵丽从1999年开始创作,在到目前为止的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她的写作已经出现了一次转型。在最初的写作中,邵丽的笔触主要集中于夫妻之间的微妙的情感关系。之后,以中篇小说《王跃进的生活质量》为转折,她的写作开始转向更加宽阔的社会生活内容,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人性问题等诸多问题都成为她在小说中思考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官场是邵丽小说创作的聚焦点之一。她的官场小说具有祛魅官场、还原人性、追寻身份的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源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验,更受益于多重视点、多元意识的交汇融合,相互辩诘。由此,邵丽的创作超越官场直抵中国经验的深处。她的成功为如何观察并书写复杂的中国经验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原作家群中的优秀作家刘庆邦和邵丽,皆以小说创作驰名当代文坛,并都曾荣膺"鲁迅文学奖",而他们的小说在多个方面构成了明显的"互文本"关系。刘庆邦和邵丽小说的"互文性"主要体现在表现丰富的人性、出色的心理描写、注重细节的力量、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摘要:《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集《彷徨》中的首篇,是其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思想束缚下中国传统妇女的悲剧性命运,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的状况以及中国的社会矛盾。《祝福》中倒叙手法的运用、特定环境的描写以及多种人物刻画手法的使用等,凸显了小说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斯科特在历史传奇小说《艾凡赫》中刻画了很多“扁平型人物”,例如狡猾的约翰王和无能的萨克逊没落贵族阿索斯坦,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小说再现了诺曼人和萨克逊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表明了斯科特的理想,那就是,诺曼贵族的暴行和萨克逊领袖的无力不是英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斯科特创造了艾凡赫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来调和诺曼人和萨克逊人之间的矛盾,也指出,作为骑士精神化身的艾凡赫和勇敢的狮心王里查正代表着一种理想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注意到,作为一个传奇小说,《艾凡赫》延续了一般传奇故事对女性的刻画有失公正的缺点。女性在这些传奇中往往不是漂亮的天使便是邪恶的妖魔,笔者详细分析了小说中瑞白卡在男权社会中所承担的替罪羊角色以及乌瑞卡的疯女人形象,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河南女作家邵丽凭借深厚的写作功底及敏锐的生活视角在小说创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小说《明惠的圣诞》获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她以女作家细腻深沉的视角聚焦女性生存,记录经济大潮冲击下女性命运的跌宕起伏,呈现乡村女性的生存尴尬,触摸她们内心的真情实感,揭示乡村女性在城中的卑微生存,书写底层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底层女性的生存发出强有力的质询。  相似文献   

8.
胡文学的小说《挂呀么挂红灯》从用词、歌曲《挂红灯》出场的意境、主人公借钱花钱还钱的行为等几个方面着手,建构了小说中“游”的意境,展示了小说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游”的精神。这种精神与现代契约社会有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萨克雷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名利场》全景展示了一幅英国上流社会的“浮世绘”,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体现出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文章从萨克雷的人生经历和阶级立场出发,探究萨克雷的阶级局限性产生根源,结合小说《名利场》中蓓基.夏泼的生活经历,分析萨克雷矛盾的阶级道德观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从而完成对萨克雷阶级道德观的深入探究与解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商业文化与海派氛围,加上现代中国激烈的社会矛盾催生了新感觉派小说的发生与发展。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小说《梅雨之夕》很好地把握住了现代人的现代心理。  相似文献   

11.
王鲁彦的《阿长贼骨头》以一个流氓无产者的遭遇反映其故乡农村的社会生活,于世态炎凉中道出小人物的悲剧。通过时代、作者、人物之间矛盾状态的抒写揭示小说孤独寂寞的主题意蕴。此外,小说在忠于现实描写的基础上,还带有早期的浪漫主义色彩,并运用了精彩的心理描写,详细地展现了鲁彦提高小说创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当代性指作品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小说《无法斯文》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矛盾、观念变化和精神状态,其中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力量,使这篇小说具有了一定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3.
凯特·肖邦的小说《一小时的故事》揭示了美国女性与社会的矛盾问题。本文运用”三一律”戏剧结构来解读作者在小说创作中对这一理论的创新与完善,剖析女主人公在寻找自我价值和从社会约束中挣脱出来的内在转变。  相似文献   

14.
邵丽以小说创作驰名当代文坛。其小说对新世纪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执着于"阳光文学"的创作诉求、对"底层文学"创作"病象"的超越、"新官场小说"的重大突破,以及对女性心灵与情感的关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明末董说所写的《西游补》,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分十六回。它是《西游记》的续本,也是明代有名的续书之一。《西游补》运用独特的艺术技巧来塑造形象,并通过它的一系列活动表现了明末复杂的现实生活。虽然它和《西游记》从情节的提炼上和描绘社会人生不一样,但同是采取幻想的形式来揭露社会矛盾。因此,我们说它也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  相似文献   

16.
伍慧明发表于1993年的小说《骨》(Bone)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高潮。小说《骨》讲述的是关于居住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内梁家三代人的故事。小说以典型的华裔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文化差异与矛盾为主线,突出展示了三代美国华裔在身处边缘世界中的困惑、矛盾与压抑,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他们特质的、流变的身份。其中,作为小说中新一代的美国华裔形象出现的梁家三个女儿:莱拉,安娜和尼娜在同样身处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家庭、情感、价值观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中,三姐妹截然不同的认同与选择最终导致了三人迥然的生活与命运。本文通过展现三姐妹面对中西文化尴尬时坚持的不同选择及命运,试图分析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刻画莱拉的成功,为身处中西文化矛盾,在尴尬与夹缝中的新一代华裔美国人所探寻的身份文化建构之路,即跳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正视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自由地融入美国社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赵丽丽 《科技信息》2011,(32):I0094-I0094,I0097
伍慧明发表于1993年的小说《骨》(Bone)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高潮。小说《骨》讲述的是关于居住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内梁家三代人的故事。小说以典型的华裔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文化差异与矛盾为主线,突出展示了三代美国华裔在身处边缘世界中的困惑、矛盾与压抑,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他们特质的、流变的身份。其中,作为小说中新一代的美国华裔形象出现的梁家三个女儿:莱拉,安娜和尼娜在同样身处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家庭、情感、价值观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中,三姐妹截然不同的认同与选择最终导致了三人迥然的生活与命运。本文通过展现三姐妹面对中西文化尴尬时坚持的不同选择及命运,试图分析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刻画莱拉的成功,为身处中西文化矛盾,在尴尬与夹缝中的新一代华裔美国人所探寻的身份文化建构之路,即跳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正视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自由地融入美国社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贝弗利·法默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海豹女人》是其重要的长篇小说。法默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揭示小说的主题。在这部小说中,海豹象征女主人公达格玛自己;蜘蛛象征达格玛生活在男性社会和自己内心矛盾心情的双重阴影下;猫儿不仅象征达格玛自己,还象征达格玛喜欢的男人。法默通过对以上三种动物象征意义的解读,揭示了女主人公达格玛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内心冲突和复杂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成长小说的特点就是主人公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二者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共存的。本文通过对两部著名成长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分析,讨论两位青少年主人公成长中的认知发展过程。这两部无论从创作年代、背景还是从写作手法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的小说却不约而同地表现了同一个主题——家庭责任与宗教信仰的严重缺失,成为妨碍两个主人公成长发展的束缚。而两位主人公最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挣脱了这些束缚,从而实现了从社会认知到自我认知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瓦格纳音乐会》是薇拉·凯瑟的早期作品之一,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本文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小说的行文结构进行了剖析,揭示出小说作者通过描述现实、回忆过去联结小说中的乡村与城市、理想与现实,从而使故事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