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聚乙烯类渔网防污涂料的柔韧性和附着性能进行表征评价。【方法】从8种基体树脂中筛选出3种柔韧性和附着性能表现良好的树脂:丙烯酸树脂、氯醚树脂MP25和氯醚树脂MP45,并使用前两种树脂制备出3种适用于聚乙烯类渔网的防污涂料(编号Ⅰ、Ⅱ、Ⅲ),然后采用浸涂法对聚乙烯类渔网进行涂装并实海挂网,最后利用扫描电镜对渔网涂膜进行表征。【结果】氯醚树脂MP25作为基体树脂所制备的防污涂料在聚乙烯类渔网上的附着力与柔韧性均较好。【结论】扫描电镜可以对聚乙烯类渔网防污涂料进行筛选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氯醚树脂MP25是制备聚乙烯类渔网防污涂料较理想的茎体树脂。  相似文献   

2.
在船舶上防止海洋生物的附着一直是世界难题,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对船舶的防污漆,从“辣”着手,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无毒防污涂料研究开发迈出可喜一步。海洋中的船舶、钻井平台、网箱养殖、港湾建设以及其它水下设施,极易受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长期航行于海上船只的水下船体,被藤壶(蔓足类)、贝类与藻类等附着生物密密地附生于表面,会严重增加船只航行的阻力,即影响航速,也增加了能耗。藤壶在船体的粘着不仅牢固,而且其分泌的胶液还腐蚀钢板,危害很大。目前采用有毒防污漆,虽然在防止生物附着上取得成效,然而毒素溶入港…  相似文献   

3.
生姜提取物的防污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Linnaeus)足部收缩实验和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asPilsbry)金星幼体附着抑制实验检测了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Roscoe)不同组分的防污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翡翠贻贝足部收缩实验中,生姜的六种提取物防污活性高低及其与硫酸铜的防污活性比较结果如下:乙醇冷提组分=乙醇热提组分>乙酸乙酯热提组分>乙酸乙酯冷提组分>硫酸铜>水冷提组分>水热提组分;在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抑制实验中,生姜的六种提取物的防污活性高低排序如下:乙醇热提组分>乙醇冷提组分>乙酸乙酯冷提组分>乙酸乙酯热提组分>水冷提组分>水热提组分.本研究结果表明生姜的乙醇冷提组分、乙醇热提组分、乙酸乙酯冷提组分和乙酸乙酯热提组分均具有较高的防污活性,揭示了生姜在海洋防污中有很大的应用和发展潜力,为寻找新型的环保型海洋防污材料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止海洋生物附着船体水下部分,国内外大多采用在船体水下部份涂刷防污涂料的方法。对所涂刷的防污涂料一般要求:1.有较长的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的防污期;2.涂膜有一定的透水性,以保持毒料能连续渗出;3.与各种防锈底漆膜之间有良好的附着力;4.有很好的耐磨性、耐冲击性和柔韧性,长期浸水时不起泡,不剥落;5.有优异的贮存稳定性;6.施工方便,不受气温影响;7.安全卫生,不污染海洋。而这些要求往往取决于防污涂料所选用的组分和用量。现将近十年来国外各种防污涂料的典型配方撷介如下:l.氯化聚乙烯(43%CI)10(…  相似文献   

5.
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具有表面能低、污损生物难以附着或附着不牢、易于脱落等优点,是无毒防污涂料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以自制的双组分FPA/SPU低表面能防污涂料为基材,通过添加不同种类、不同黏度的硅油,制备了7种不同类型的硅油渗出型防污涂层。利用实验室手段对涂层的接触角、附着力、耐化学品性能、硬度及表面断面形貌进行了检测,通过静态实海挂板研究了涂层的防污性能。结果表明,硅油的添加有利于涂层防污性能的提高,硅油的种类和黏度大小对涂层的防污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苯甲基硅油(255—150)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海洋养殖网设施上的生物附着历来是海水养殖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同养殖海区有不同特性,至今没有得到良好解决。为分析附着生物变化规律,研究防附着措施,本文通过实海挂网试验,对桃花岛养殖海区的附着生物种类、附着期、附着程度以及水层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测试了一种新型量子仿生防污涂料对桃花岛养殖海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试验水域的附着生物主要有水螅、石莼、鸭毛藻、麦秆虫、紫贻贝等,种类和组成结构相对单一,对水体交换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水螅和石莼。水螅在表、中、底层均有分布,附着高峰在5月底,覆盖面积率为98%;石莼多附着在0.5 m水层以上,从7月中旬开始附着,数量较大,覆盖面积率为80%左右。新型量子仿生防污涂料对桃花岛养殖海区具有较好的防污效果,试验结果可为桃花岛养殖海区附着生物的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厦门曾营人工红树林生态修复区的秋茄(Kandelia candel)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植株上藤壶群落进行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藤壶在红树植物秋茄和白骨壤植株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藤壶的数量随红树植株所处滩涂高程和树层的增高而锐减.藤壶的附着量变化与季节变化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秋茄和白骨壤受藤壶危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为红树林生态恢复时林地的滩涂高程选择,以避免藤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深海防污研究与应用刚起步且防污涂料产业技术及工艺落后的现状,该项目从我国南海资源勘查开发的迫切需求出发,优选出了综合性能优良的4种防污涂料基础材料——2种含辣素功能结构的丙烯酸金属盐树脂和2种二硫代二丙酰胺防污剂,并优化了其制备工艺,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针对南海的应用环境,通过复配技术优化防污涂料配方体系,研发了具有通用技术特性的自清洁防污涂料,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在潜标、船舶等设施上进行了示范应用,效果良好;从防污性能加速评价方法和具有协同防污作用的防污涂料复配技术方面完善防污涂料理论与技术体系,探索深海环境防污涂层技术体系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船舶、港湾设施以及水产养殖设施等,其经久浸泡于海水中的那部分,容易受藤壶贻贝等附着栖息。设施一旦被生物附着,不仅性能大受影响,且寿命也会明显缩短。对此,曾开发过各种涂料,但效果均欠理想。况且,涂料多为含锡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溶入水体,难免不污染水质。 本发明涂料的防附着机理是化学性、物理性、电学性、生理性并用。因此,防附着效果远大于仅利用化学性的现行涂料。 本涂料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铜、银、汞、铂或  相似文献   

10.
国外信息     
日本利用热敏聚合物在固定温度下能溶解的特性研制了防止海洋生物附着海洋结构物的新技术.当船体、桥墩和热电厂的冷却水管道浸没在海水中时,海洋动物如紫贝和藤壶以及海藻如海白菜、石莼会附着到这类结构物上.从而减少了船的航速、降低了冷却水管道的冷却效率.目前在市场上出售的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的涂料,是由有机化合物和硫化铜组成的,但是这类涂料会污染海水,若食用污染过的鱼类和贝类时,就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物黏附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附着生物粘合蛋白的研究对于生物粘合剂的开发及海洋防污行业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对贻贝足丝蛋白,藤壶胶蛋白以及管栖毛虫管胶蛋白的研究进展。3种不同生物的黏附蛋白具有某些相似性,同时又各有其结构特点,对其蛋白质结构,功能及粘合机制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于2005年4月至7月研究了厦门海沧吴冠滩涂人工红树林种植区秋茄(Kandelia candel)幼林上藤壶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1)秋茄幼林植株上附生有藤壶4种,分别是:纹藤壶(Balanus amphitrite amphitrite)、白脊藤壶(Balanusalbicostatus)、白条地藤壶(Chthamalus withersi)和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es).其中纹藤壶、白条地藤壶为优势种.(2)当高程大于-11.74 cm时,藤壶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藤壶平均附着数量、覆盖度、聚块性指数与滩涂高程呈负相关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2.120 4H 187.13,y=-1.145 5H 82.433,PAI=0.005H 1.058 7.(3)不同种类的藤壶分布于不同茎干高度.其平均数量均与所处高程呈负相关性,其分布型随高程变化而变化.纹藤壶、白脊藤壶、白条地藤壶与高程关系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36 4H 2.784 9,y=-0.385 8H 29.064,y=-0.107 1H 14.873.而它们的PAI与高程关系的回归方程分别为PAI=-0.009 5H 1.295 8,PAI=0.019H 0.828 5,PAI=0.017 4H 1.004 5.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6个苯并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对藤壶二期无节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藤壶幼虫均有良好的毒性作用,其毒杀效果随化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取代基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有利于毒性作用增强;各化合物半致死质量浓度在0.5~3 mg·L-1左右.浅海挂板实验表明:化合物添加量为w=0.1%时,其90天的防污效果基本可以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沿海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生态特点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从北往南的顺序,综合分析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的种类组成、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等特点。污损性无柄蔓足类在中国沿海主要有34种,其中纹藤壶(Balanus amphitrite amphitrite)、网纹藤壶(B.reticulatus)、糊斑藤壶(B.cirratus)、三角藤壶(B.trigonus)、泥藤壶(B.uliginosus)、钟巨藤壶(Megabalanus 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高峰星藤壶(Chirona amaryllis)、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等种类均是沿海污损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纹藤壶在北方的渤海、黄海海区是主要的致污种类,网纹藤壶则在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区占绝对优势。由北往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的附着期明显延长,甚至出现全年均可附着的现象,而且其种类数量也有所增加。海水盐度和离岸距离也是影响污损性无柄蔓足类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红树林污损动物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斌源 《广西科学》2002,9(2):133-137
为了探索红树林区污损动物的附着季节和群落发展规律,于1999年12月至2001年1月广西英罗港红树林保护区进行污损动物挂板实验,试板悬挂在向海林带紧靠外缘的潮间带光滩上,下层离滩面10cm,上层离滩面110cm,分为月板,季板和年板;每类试板重复4块。同时调查周边1-17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上污损动物群落,每龄选取5株,测定与底层试板挂放高度相当的0-20cm树层上污损动物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结果在桐花树和试板上共发现27种污损动物,优势种为潮间藤壶(Balanus,littoralis),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黑荞麦蛤(Xenostrobus atruatus )和团聚牡蛎(Ostrea glomerata)。全年3-12月有污损动物附着,春秋季各有1个附着高峰。附着盛期为10月和11月。潮间藤壶的附着期为3-12月,白条地藤壶的9-12月,附着密度以秋季板最大,达25493个/米^2;生物量以春季最大,达2921.13g/m^2 。年板的最大密度和生物量达15063个/米^2和8663.266g/m^2,桐花树底层多年污损动物群落主要优势种从潮间藤壶到白条地藤壶到黑荞麦蛤变化,密度和生物量在2年后减少并在较低水平波动。  相似文献   

16.
TBT作为防污涂料中的生物杀灭剂被广泛地应用同时也被认为对水生环境和水生生物最有毒害的一种化合物.《控制船舶有害防污系统国际公约》规定,截至2008年,TBT将被彻底禁止使用.分析了中国加入此公约面临的机遇、挑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7月,马来西亚官方宣布在法属留尼汪岛发现马航MH370航班客机残骸的消息引发持续关注。其中,专家在谈及找到残骸后下一步可能获知的信息时,认为在残骸的局部边缘附着的海洋甲壳动物藤壶不仅其个体大小可揭示残骸在水中浸泡的时间,而且这种动物的甲壳在海水中生长,甲壳中的化学物质会因海域不同而有所变化,因而如果能确认残骸上的藤壶是哪一物种,将有助于缩小飞机残骸搜索范围。什么是藤壶?那么,藤壶是怎样一类动物呢?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当我们在海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用于海洋防污涂料的含氟聚合物设计研究进展,为开发研究新产品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40余篇,对于海洋防污涂层适用的含氟聚合物材料的设计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结果主要对于液晶性结构和两亲性结构含氟聚合物涂层材料分子的设计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含氟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和防污性能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展示了基于含氟聚合物的海洋防污涂料最新成果。结论杀生型海洋防污涂料由于环保和健康方面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切,环境友好的基于含氟聚合物的低表面能抗污损型和污损脱落型防污涂层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科技简讯     
我校高分子研究所从1974年起开展了有机锡聚合物作为新型防污涂料的研究,现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用他们合成的甲基丙烯酸三丁基锡脂类聚合物及其共聚物所配制的防污涂料,能达到低毒高效的目的,且涂层具有自抛光性质。该类防污涂料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长效防污涂料的途径之一。该项研究已于今年11月在化工部有关会议上作过交流,引起了与会同志的重视。目前该项研究已转入放大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用微型生物作为防污涂料防污性能的"生物标示"的可行性。【方法】在总结近几年来海港微型生物试验的基础上,针对在海洋中广泛存在的原生动物纤毛虫进行初步探讨,试图开发原生动物作为防污鉴定的"生物标示"。【结果】在青岛中港进行初步调查,发现在涂有环氧系底漆、有机硅系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和亚铜系自抛光防污涂料的试片上共有9类纤毛虫,其中侧口类、管口类和游仆类3类纤毛虫显示出较大活性。从纤毛虫数量及其变化可明显得出3类涂层的防污性能的优劣。【结论】侧口类、管口类和游仆类3类纤毛虫有望开发为"生物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