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若干问题评述   总被引:114,自引:0,他引:114  
赵文智  程国栋 《科学通报》2001,46(22):1851-1857
评述了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若干进展,提出了临界生态需水量、最适生态需水量和饱和生态需水量的概念,探讨了相应的确定方法。强调了人工植被的建立应在加强对干旱区天然植被格局与生态水文效应、具有水力提升功能植物识别、植物吸收的水分来源、生态需水量及生态地下水水位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从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水文学的角度,确定干旱区适宜人工植被的种类组成和格局。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分是沙区主要的生态限制因子,沙区植被组成、格局和过程取决于水文过程,植被的演替又改变着水文过程.本文评述了干旱沙区人工固沙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被的演变为例,分析了50余年来我国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而结合沙区植被建设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李新荣  张志山  黄磊  王新平 《科学通报》2013,58(5-6):397-410
土壤水分是沙区主要的生态限制因子, 沙区植被组成、格局和过程取决于水文过程, 植被的演替又改变着水文过程. 本文评述了干旱沙区人工固沙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并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被的演变为例, 分析了50余年来我国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进而结合沙区植被建设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調查全國植被(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的性質、分佈和演變的規律,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斯的新任務之一。這項工作,現在已經在植物分类学、形態解剖學、植物園和植物生態學、地植物学相结合的基礎上,會同所外有關部门,有計劃地分區進行着。  相似文献   

5.
五花八门的人造宝石 众所周知,由于天然宝石美丽而稀少,倍受人们青睐,因而它的价格十分昂贵,于是天然宝石也成了一种财富的象征。财富并非人人都可拥有,但爱美之心却驱使人们一直在寻求一些易于生产而价值低廉、同时又与天然宝石基本相同或相仿的材料。这些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的、用于制造首饰及装饰品的宝石材料称为人工宝石。  相似文献   

6.
王渭源 《科学通报》1965,10(6):531-531
引言天然单晶中有相当多的缺陷,诸如位错、杂质偏析等,往往不能满足研究及工业上的要求。在人工培养的单晶中,缺陷大为减少;而且,用人工方法还能培养出一定缺陷、各种形状及天然不存在的单晶。根据母相状态,晶体生长可分为从气相、溶液、熔体及固体中生长四种情况。有关晶体生长机理及技术,已发表了很多论文及专著。前者(生长机理方面)可参看1949年Faraday学会讨论会刊,1958年在Cooper-stown举行的晶体生长和完整性会议的论文集,苏联1956—1964年四次晶体生长会议的论文集等;后者(生长技术方面)将在下面叙述。  相似文献   

7.
地震大体可分为两类: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指地球自然运动引发的地震,包括构造运动、火山、塌陷、崩塌等引起的地震,灾难性的地震基本上都是构造运动引起的。人工地震指人为激发的地震,包括为探测地球内部而特别设计激发的地震和工业生产军事活动引发的地震。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湿地     
湿地的范畴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广泛得多。它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湿地还包括临近湿地的河滨和海岸地区,以及湿地范围内的岛屿、低潮超过6米的海域。联合国公约将湿地范围扩大到许多的领域。湿地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天然湿地主要有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人工湿地包括水产池塘、水塘、灌溉地,以及农用洪泛湿地、蓄水区、运河排水渠、地下输水系统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健康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寻虫     
整齐而单调的绿化带,正将城市过去原生的杂草逐渐取代。生态学者们所称的“绿色荒漠”——投入大量人工营造的单调绿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大城市里一年年蔓延。但那些看似郁郁葱葱的草坪、修剪整齐的树木、色彩统一的花朵,在一个生物学家眼里却是缺乏生机的。因为它们除了可以给人带来表面的视觉愉悦外,对于野生动物而言,实际上是一片死寂的世界。从物种多样性的角度上看,一片人工草坪上生活的物种数量,甚至还不如一片荒漠上的多!  相似文献   

10.
氮(N)是天然湿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和一种重要的生态影响因子,其主要来源有径流输入、大气沉降和生物固氮.天然湿地中N的迁移和转化主要发生在湿地演替带,演替带是生物地球化学活动比较强烈的缓冲区,常被视为湿地的N源、N汇和N转化器.演替带中N衰减主要是通过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湿地植被吸收等方式进行.本研究综合分析了影响湿地N循环的内部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N来源主要受农业活动和化石燃料燃烧等人工因素的影响,而N衰减主要受氧浓度、可利用的碳和磷、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变化以及微生物活动等内部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湿地演替带中N循环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湿地N污染治理和湿地管理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透射边界的一个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振鹏 《科学通报》1984,29(5):312-312
非均匀介质中的波传播问题(包括近场理论地震图的计算、波与人工或天然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等)是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研究这一问题的离散方法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者做了很大努力试图建立有限计算区域人工边界的辐射条件,对大部份人工边界处理方法的归纳和比较表明,如果试图寻求一种同时适用于两维及三维暂态波分析的  相似文献   

12.
天然植被 无价之宝 说到植被具有的重要作用,许多人都能说出一些,比如提供新鲜空气,调节温度、气候,保持水土等等,可是你知道这些作用是怎样实现的吗?让我们看看森林吧。 森林的水源保护功能是通过植被的“海绵效应”实现的。森林树冠层拦截的雨水量高达15%~40%,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2021,66(3):347-355
合成生物学/工程生物学通过设计、搭建生物部件甚至生物系统来构建具有新功能的人工生命.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3个层次:(1)将现有的天然生物模块进行设计和组装,构建不同于天然存在的调控网络,从而实现新功能;(2)通过人工基因组DNA的全合成进行新生命的构建;(3)通过化学合成部件(修饰核酸、蛋白质、脂类等)创建全新的生物系统乃至生命体.第3个层次的研究也称为化学合成生物学,本文主要集中讨论化学合成生物学中将非天然核酸替代DNA作为遗传物质从而构建人工生命的研究,简要介绍了非天然核酸化学修饰对其遗传物质功能的影响,及以其为基础的人工生命构建的研究现状.这将为我们探讨生命起源、进化甚至外星生命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黄茂先 《科学通报》1973,18(5):233-233
前言天竹黄(Concretio Silicea Bambusae)又名竹黄,是我国临床应用悠久的中药。主治热病,神昏谵语,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等病。产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广东主产于广宁县。天竹黄虽属竹子的天然副产物,但由于过去对其形成原因不甚了解,无法进行人工生产,致使其天然产量不能与我国人民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为了改变这种状  相似文献   

15.
认识草原蝗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草原蝗害呈暴发态势,主要发生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甘肃等13个省自治区的草原地区,草原蝗灾面积约22650万亩。草原蝗害严重地威胁到天然草原保护与植被恢复工程、退耕还草还牧工程、环北京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建设成果,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与环境,制约了西部经济发展,影响到农牧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53个农田和荒地表土样品孢粉分析表明:孢粉组合具有一定相似性,如乔木花粉含量通常高于30%,以松属、栎属、桦木科和杨属为主;草本花粉含量通常高于50%,禾本科、藜科、蒿属、菊科等是最常见草本花粉类型,与研究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一致.但不同区域,特别是不同地貌单元的农田孢粉组合存在一定差异:山区农田乔木花粉类型丰富,含量最高,平均为41.7%,人工禾本科花粉含量较低,仅为11.2%;高平原丘陵区农田草本花粉数量较山区增加,主要为人工禾本科,含量高达53.6%;平原区农田孢粉组成与丘陵区相近,但人工禾本科含量略有下降,平均为41.6%,孢粉总浓度较高平原丘陵区明显偏高,环纹藻数量也最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孢粉组合存在一定差别,禾本科、藜科等主要花粉类型含量差别明显,农田人工禾本科花粉一般高于40%,荒地普遍小于10%;藜科花粉在农田中含量仅为2.5%,荒地中平均可达25.0%;农田孢粉浓度(平均3909粒/g)与荒地孢粉浓度(平均15074粒/g)差距较大.孢粉组合与气候因子的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农田孢粉组合与最热月温度和年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与降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人工扰动或人工植被仍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变化信息.与其他区域对比表明:不同区域孢粉浓度均可以较好地反映人类活动强度及土地利用类型状况,不同区域农田人工禾本科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东北地区明显高于中国北方其他地区,应为人类耕作习惯和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灌丛化草原:一种新的植被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丛化草原指灌木植物在草原基质上形成的团块状散布的斑块植被景观,它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植被类型。作为灌草连续体,灌丛化草原中的灌木斑块与间隙处的草本斑块共同决定着该植被类型的群落学和生态学特征。笔者评述了灌丛化草原的分布、可能的形成原因、植被结构、物种组成及碳收支等结构特征及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
绿草也能变黄金 随着我国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草类开发利用的前景看好,种草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草坪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新品种,目前市场需求十分旺盛.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公园、宾馆、学校、工厂厂区、机关、广场、住宅小区、街心花园、屋顶花园、道路两旁都需要草坪来绿化.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如高尔夫球场、足球场也离不开草坪.我国的交通建设正在飞速发展,飞机场、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也都需要草坪来绿化.专家们预计草坪业的总体产值(包括草坪贸易、草坪机械业、草坪工程业、草坪专用药品和肥料业),今后将以30%~40%的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图像处理技术日新月异,目前利用光学方法,可以对图像信息进行多种增强处理和多种线性或非线性变换。多波段遥感图像的光学比值图,可以突出不同波段图像之间的差异,增强某些特定的地物信息,如水系,洋流,暗礁,岩层,植被等,对资源普查、环境保护,基建选址,植被分类、灾情估计,地震预测等提供依据。对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进行比值处理,可以对自然变迁、人工建筑等目标进行动态监测和研究。比值图亦可由电子计算机数字处理方法得到,但光学方法独具二维并行处理能力,容量大,  相似文献   

20.
裸地与柽柳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是干旱区天然植被耗水的主要来源,通过潜水蒸发来研究天然植被的生态需水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为了研究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需水,根据1989-1996年阿克苏水平衡站裸地潜水蒸发资料,分析了潜水蒸发、潜水埋深和水面蒸发的关系,以潜水蒸发极限强度为控制条件,以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呈非线性关系这一客观规律为基础,建立了充分反映潜水蒸发规律的裸地潜水蒸发计算模式.根据2003-2004年柽柳生长条件下纯粹由蒸散发引起潜水位下降时期潜水埋深和土壤水分资料,计算了柽柳生长条件下的潜水蒸发量,建立了柽柳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计算模型.以柽柳植被系数为纽带,可实现裸地和柽柳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的互换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计算精度较高,适用于塔里木河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